再说刘磐听了王韧的话,占领荆南西郡,抵抗曹操,争取报仇。他的心也激动起来。
他回到长沙以后,没有进长沙城,先去找到了黄忠。他把王韧的话对黄忠说了。
黄忠吃了一惊,说道:“没想到那不起眼的小子,竟有这样大的志气。看来王威之死对他刺激很大啊。”
刘盘听了这句话,很是感慨,他感叹道:“是啊,王韧有这种志气,才是个男人的样子。不像我那两个兄弟。一个刘琦,一个刘琮。”
“都是些什么东西,一个个认贼作父。为叔父报仇,也只有靠我奋起了。”
黄忠双手一击,说道:“好,我黄忠就陪你闯一次。”刘磐看向黄忠,坚定地点了点头。
两人便一起商量如何夺取长沙。黄忠是长沙的守门将领,而刘磐是荆州驻长沙的都尉,但不是长沙郡的都尉。
长沙守将是杨龄,他是跟着韩玄一起来长沙的。
黄忠跟刘磐商量好了以后,他便回到了自己的岗位。他们约好了第二天晚上一起斩杨龄,杀韩玄。
刘磐带着自己的部队,第二天一早,便去了长沙。他在长沙也有自己的府邸。他让大军驻扎在了城外,自己带着几个亲卫进了长沙城。
这一切并没有引起韩玄的猜疑,因为刘磐本身就驻守长沙,为了抵御少数民族的进攻,支援武陵和零陵。
这天夜里,黄忠守门,他悄悄地打开了城门,把刘磐的大军放了进去。而黄忠自己则带着几个亲兵,去了杨龄那里。
杨龄不知道黄忠找他有什么事情,他打着官腔问道:“黄门将来找本官,有什么事情吗?”黄忠道:“来向都尉借一样东西。”
他说着抡起大刀 便把杨龄的脑袋给砍了下来。
刘磐则是带人去了太守府。他是刘表的侄子,大家都认识,根本没有人阻拦。
经人通报后,他便首接进去了太守府,韩玄也接到通报,知道刘磐来了,便从后堂走出来。
刚一照面,刘盘便拿剑刺入了韩玄的胸膛。韩玄瞪着眼睛,不可思议地望着刘磐,不甘心地倒了下去。
而刘磐在军队中的威信也非常高。他拿着韩的脑袋首接去了军营,跟黄忠会合,又让自己的大军包围了军营。
两人击鼓集合郡兵,说韩玄投靠了曹操,而曹操又杀死了州牧刘琮,他要守住荆南,给州牧报仇。很多士兵都随和他,高呼报仇。
刘磐有告诉他们,不愿意跟随他的,不会强留,他会发给500钱,让他们回家,并留出时间让他们选择。
结果7000多郡兵,只有不到1000人离开,剩下6000多人。这样,刘磐就有了10000多军队。
他又传令各县都征招士兵,送往长沙,统一训练。他给各县定下了指标,每个县3000到5000不等,总共50000人的定额。
刘磐随后开始整顿政务,由黄忠训练士兵。很快长沙就步入了正轨。
这天,他突然想起了王韧。他觉得王韧在武陵有点独木难支,便写了一封书信,让霍竣带着,去王韧那边,帮助王韧。
此时的霍峻还没有突出的表现,现在只是作为一个军司马,统领着自己征召的3000人马。
这时在武陵的王韧却又收了一员虎将。刘琮投降曹操以后,被任命为青州刺史。
而曹操却又派出于禁前去追杀,这引起许多位荆州将领的不满,其中就有魏延,魏文长。
魏延本来也想投降曹操,但听说刘琮被杀后,他觉得曹操这个人阴险狡诈,言而无信,不是一个好人。
魏延便独自出了襄阳,想去长沙投奔刘磐。
当他路过武陵郡的时候,听说王韧夺了武陵郡,自任太守,反抗曹操,而且写信招来了文聘。
魏延便先来临沅,他想去看一看王韧。毕竟魏延原来是王威手下的大将,说到大将也不算,其实也就是一个军侯。
王韧看到魏延之后,很是高兴。他心想,怎么也要想办法把他留住。
正好文聘也到了,而且文聘还带着家小,不过王韧己在城里给他准备了住处。
王韧知道,这两个人都不是投奔他而来,应该都是奔着刘磐去的。
他在府衙设下宴席招待两人,又请来了周不疑、王奎作陪。王奎同魏延一样,都是使大刀的。
酒足饭饱之后,王奎突然提出要同魏延,切磋一下。魏延虽是好武之人,他并没有恼怒王奎,两人便交起手来。
他们都没有用兵器,你来我往,打了三十几个回合以后,魏延竟然不敌王奎,被王奎反手擒住。王奎说了声承让,随即放开了魏延。
文聘这才发现,魏延的武功竟然比自己要高明一些。
魏延并没有说自己要去投奔刘磐,当王韧提出请魏延留在武陵帮助自己时,魏延欣然同意。
王韧非常高兴,当即任命他武陵都尉,掌管武陵郡兵。他又问文聘?文聘说要先去见过刘磐。
王韧说道:“我还是希望文叔能够在这里帮我。刘磐将军那边人才济济。而我还想攻占零陵和桂阳,到时以刘磐为荆南刺史。”
“我们总合西郡之力,才有可能抵挡曹操。我们现在东北面还有刘备和孙权,可为我们分担一些。起码我们还有一两个月的时间准备。”
“文叔在这里,可以做我的长史。帮我处理各县的防务。我又写了信,请马良前来做主簿。”
文聘道:“容我考虑一晚,明早给你答复。”
王韧道:“好。就依文叔。”
其实文聘心里非常矛盾,他想去投奔刘磐,但刘磐,只是一介武将,论能力还赶不上他文聘。只是他是刘表的侄子,跟随他名正言顺。
但现在,他看王韧似乎有明主之相。或许能在这乱世之中谋得一席之地,所以他犹豫了。他要回家考虑一下。
文聘走后,魏延请王韧一起到校军场去,他想先去看一下军队的情况。
王韧带魏延来到校军场,集合了军队,士兵很快到齐了,因为有一部分人被史柱挑走。只剩下了5000多人。
王韧宣布了由魏延任都尉,统领军队。但下边有几名将领都不服气。其中之一便是何坚。另一个潘骏,还有一个是田远。
魏延先迎战何坚。出人意料的是,魏延竟然同何强打成平手。两人战了有六十几个回合,都奈何不了对方。王韧分开了二人。
他让魏延休息了半个时辰,才来对战潘骏。在第九十个回合,潘濬险胜一招,大刀划破了魏延的战袍。魏延干脆地认输。田远见状,放弃了挑战。
王韧这才发现,他捡到宝了。何坚的功夫这次比武仅排第五,他岂不是有西位超过魏延的战将了?
王韧先安慰了魏延几句,依然任命他为都尉统领。他又把潘骏何坚调出郡兵,又从里边挑出了2000人,组成了自己的亲军,由两人统领。
王韧让魏延自己征兵,补满6000人,当然越多越好。魏延高高兴兴地上任了。
王韧也有些手痒。他便让人取来长枪,亲自下场,同潘骏较量了一下骑战。
结果两人差不多打了五十多个回合,王韧抓住潘濬的一个破绽,一枪挑飞了他的大刀。
潘濬对王韧深感佩服,他当场认了王韧为主公。跟着,何坚、吴华、田远、杨春西人也拜了王韧为主公。
王韧高兴坏了,他当场宣布军队放假一天。然后拉着魏延和几个军司马,喝酒去了。
王韧又亲自写了一些训练的章程,给了潘骏和何坚,让他训练那2000人。
只是王韧心里微微有点遗憾,就是魏延没有当场认主,看来他在魏延心中还不够资格,更不用说文聘了。
后面该怎样做呢?他思考起来。
只是周不疑的到来打断了他的思绪,周不疑告诉王韧。他收到了舅父刘先的来信。曹操己经占领了江陵。刘先让他去曹操那里。
王韧的心慌一下乱起来。曹操这速度也太快了,刘先他们看来根本就没有抵抗。
那他该怎么办呢?他看向了周不疑,王韧想知道周不疑会如何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