铺子里几个人休沐都是错开的,昨个儿是王大贵,今天就轮到郑柳了,林清托王大贵带话让郑柳帮忙带了一大块猪板油回来。
平日里炒蔬菜林清都喜欢放些猪油,能够增加香气,一般中午吃了肉,晚上就只用荤油炒些菜。
他和李毅成亲的日子将近了,到时候宴请宾客也要费不少油,还是趁早都准备好。
李奶奶看见郑柳过来还很是吃了一惊,上下打量了一番打趣道:“柳哥儿是不是胖了些,这气色也好了很多。”
之前他过来送竹筒的时候看着还是精瘦精瘦的,整个人话不多,有点怯怯的样子。
今天这一见,整个人都大变样了。
在铺子里这段日子不用再为生计发愁,心情好了,吃的又好,可不是开始长肉了。整天和来来往往的食客打交道,胆子大了,笑容也看着明媚起来。
“柳哥儿能干着呢,昨天白玉还说他跟刚去镇上比起来整个人大变样了。”
“是好事,是好事,他阿娘这下可能安心了。”
今天开始铺瓦,刘大他们三个要把一边的瓦铺完省得再耽误明天的时间,林清就等他们铺完,留他们吃了晚饭,这会儿刚吃完。
趁着灶里的柴火还没熄,就把猪板油熬出来。
林清边将清洗好的猪板油放在案板上切,边和李奶奶闲话:“这成亲摆席那天不知道有多少人过来,这准备吃食、桌椅板凳、回礼什么的都得事先定好吧?”
“是啊,”李奶奶点点头,“这日子眼看一天天近了,这些事都得确定下来才行,明天我就去张春兰家跟她商量商量。”
李奶奶看林清将猪板油切成一个个大小均匀的小方块放进盆里,知道可以快开始熬了,就把锅清洗干净,再擦干净锅底的水。
“从你来了我们家啊,咱家跟村里好些人家的关系也更近了,你和毅小子成亲这种大事,她们应是会来的,明天啊我跟春兰问问去有多少人,再把当天要过来帮忙的人选给定下来,其他的我们就好准备了。”
这些事情林清也没有经验,就听李奶奶她们的就行。
将切好的猪板油放进锅里加入适量的清水,就可以首接大火加热了。
随着锅里温度升高,水分蒸发,猪油开始慢慢地渗出来了。
林清拿了锅铲在锅里不断轻轻搅动,避免粘锅。
又继续熬了一会儿,猪板油逐渐缩小,表面变成金黄色。
这时候就不需要大火了,留着灶里剩余的柴火继续慢慢熬。
林清用锅铲敲了敲,猪板油己经变得酥脆,敲起来声音清脆,这就算熬好了。
用漏勺将猪油渣捞起来,滤干油分装进盆里。林清用手捏了一小块放进嘴里,“嗯,好香好脆啊。”
李奶奶也吃了一块,笑着感慨:“这猪油渣一年也就能吃上个一回,以往都是过年的时候才熬猪油呢,熬上一坛子,来年吃上一整年。”
林清又摸了块放嘴里,越嚼越香,“哈哈,奶奶,你喜欢吃明早用这个猪油渣下米线,再放些上次摘的蘑菇,保证又鲜又香。”
锅里的油要舀起来装进坛子封起来,拿盖子盖紧,只要不接触空气和水能保存很久。
锅底还剩些就盛在罐子里,放灶台上,平日里炒菜吃。
正说着呢,听见有人进来了,“李毅奶奶,我们来看你了。”
两人往门外一看,“是春兰和巧珍来了,快进来坐。”李奶奶招呼两人在灶房里坐下。
“哎哟,在熬猪油呢,真香啊。”巧珍嫂子往灶台上的大坛子看了眼,“还熬了不少呢。”
“是啊,”李奶奶和林清也坐下,“这不马上要办喜事了,这一坛子猪油不知道够不够呢。”
张春兰就笑着说:“这就是说笑了,这一大坛子哪能不够,还能可着猪油吃啊。”既然李奶奶提到这事,张春兰也顺着问:“这喜宴准备怎么办呐,到时候我头天晚上就来帮忙。”
“是啊是啊,我也来,到时候事情多着呢,这做饭的事就交给我们,另外啊我家做木匠的,桌子椅子,盆啊桶的管够,到时候我找人拉来。”巧珍嫂子也热情接话道。
“你们愿意帮忙当然再好不过了。”本来还说明天再找人呢,这赶巧她们过来了,就更省事了。
“还有大牛阿娘,王三叔家的,我把她们也都叫过来。”
“就是还不知道到时候多少人家愿意来。”
本来在村里办喜宴,除了本家的亲戚朋友,一个村里的要是有来往,都会随个礼,过来吃席热闹热闹。
李奶奶想李毅以往跟村里也不怎么来往,这能来多少人还真不好估计呢。
“现在可不一样了,老姐姐,就怕到时候你家这院子里都坐不下哦。”
“那就麻烦春兰你也帮问问,估摸个大概人数,我们这边也好提前准备。”
张春兰满口答应:“行。”村里好些人家想走得近些呢,只是以前来往少,也没个由头,不好首接过来说,这次办喜宴可不是个好机会?
林清看几人聊得兴起,提来水壶给每人倒了杯水,又盛了一盘子猪油渣撒了些辣椒面,端到桌上让大家吃。
“哎,你们知不知道,”巧珍嫂子突然凑近了,小声说:“张财家闺女嫁人了。”
张玉兰么,这么快?没听说啊。
巧珍嫂子接着说:“我家跟她家离得近,再怎么防着,有些动静还是遮掩不了的,也难怪你们都还不知道。”
“张玉兰那姑娘真是个又有主意又犟的,前天晚上我听她娘俩在屋里低声吵起来,我就贴墙根听了一耳朵。”
“原来是张财家的托媒人给张玉兰找了个人家,隔壁村的,家里有些穷,张玉兰就吵吵着说不愿意,张财家的也气了,就骂了她两句。谁知道张玉兰被这么一激,说她在镇上有个看上的汉子,家里容不下她,她立马跟人走,去镇上享福去。”
镇上的人家,看她这意思应该家境还不错,既然己经有对象了,那之前又是闹的哪出呢?
巧珍嫂子更小声了:“那镇上的汉子家里己经有一位了,有没有孩子倒是不清楚。这两天也没见着张玉兰了,就偶尔听见张财在家里骂骂咧咧,想来是己经走了。”
那不是去给人家做小?
“我也是听我家当家的说的,他有时去镇上做活儿,认识些人。”巧珍嫂子又坐回去了,“这些话我可没跟别人说过的。”
这张玉兰也不知道怎么想的,这种人怎么看也不是良配啊。
不过这都是别人家事,她们也没什么立场干预,既然张财家的两人也不想让人知道,那就当做什么都不知道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