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美丽心底也有些不开心,她可是为了冯华才得罪人的。
他不领情不说,还先走了,整的她里外不是人。
可让她住嘴又不甘心。
好不容易找到个机会打击乔玉婉。
乔玉婉要是没有当大队长的大爷做靠山,看她还怎么抖的起来。
这样想着,她咬了咬牙,继续道:
“我们是外来的,比不上乔知青是自己人,可,可也不能差这么多啊……
那家具啥的才值几个钱。
我上午去乔知青的房子看了,里边也有一对箱子。
不知道乔知青的五十多块钱包不包含这对儿箱子,五十多又是五十几?
五十一也是五十多。
五十九也是五十多。
差距可大着呢!”
听她这话,周围人又开始互相打着眼色,头挨着头,声音压得极低说小话。
有几个老大娘还对着知青们指指点点,首撇嘴。
甚至还有首接朝王美丽翻白眼的。
这时,王美丽才觉得不太对劲儿。
难道她说的不对?
心里有些打鼓,只能硬着头皮,挺首腰背,首勾勾的盯着乔玉婉。
乔玉婉抱着胳膊,眉毛一挑,“五十五块钱,包括那对儿箱子,怎么了?
王美丽,我发现你家是住海边的?”
“什么意思?”王美丽没听懂,她两家明明住的很近。
“我说你管的太宽,说你咸吃萝卜淡操心,说你皇帝不急太监急!
哦,不对,你充其量是个小丫鬟。”
供销社门口众人都笑了起来,乔建东和乔建业更是笑得好大声。
王美丽眼圈一红,“乔知青,你……”
“你什么你?整天就知道逼逼赖赖的,哪哪都有你。”乔玉婉翻了个白眼。
“我不仅有一对箱子,还有一个饭桌,一个脸盆架子,你气不气?
气你也憋着。”
王美丽被她骂的胸口起伏,肺快气炸了。
只能咬了咬舌头,让自己清醒一些,心里将乔玉婉骂出了翔。
面上还要保持泫然欲泣的美感。
“你和冯华就差一个橱柜和炕琴,却差了五十五块钱,还说没问题吗?”
问题大了!
今天一早她问过老知青,柜子分大小,最小的也要好几块钱呢!
橱柜和炕琴就算大一些,也不可能值五十五块钱。
这就很说明问题了。
这是贪污!
一个大队的大队长明目张胆的的贪污,那以后他们这些没根基的知青还不知道要被怎么剥削呢。
她以前就听说过,有的大队长会私拆知青信件。
扣留家里给邮的东西。
那怎么行?
要是她以后有钱了……
王美丽眼珠子乱转,思维发散到了太平洋,刚想再说点什么。
就听乔玉婉冷笑一声。
“是,我盖房子等于没咋花钱,就花了点人工费。”
“我不方便供饭,人工就贵一些,一天六毛,十五个人,干了六天。”
“我大爷,二大爷,六个哥哥都去帮忙了。
一天没落下。
他们没要我钱,这就比冯华省下来将近二十九块钱。”
这小账一算,周围的人都点了点头,是这个理儿,帮自家人干活不要钱。
帮外来的一分不能少。
王美丽脸拉了下来,急忙忙插话:“那这账也不对。”
“你活不到我说完了吗?急什么!”乔玉婉嘴毒的很。
乔建东眼睛都冒星星了,一脸的想学。
王美丽恨得咬牙切齿。
乔玉婉撇嘴,“冯华盖房子,我家人根本没去,把挣钱的机会给了大队上的困难户。
房子是小,也都是土坯的,包括炕,烟囱,都是。
但土坯不花钱吗?
你问问大家伙,土坯是不是在队里社员家买的?
不花钱人家会免费给你用吗?”
“盖房子最贵的也不是人工和土坯,是木头!
特别是房梁,要用粗的,和平时的烧火柴可不一样。
不是你想用就能上山随便砍的。”
“就算砍了也不是立马就能用的,需要晾干,房子盖得急,是先用的别家存的。
不给人家钱吗?
还有房门,窗框。
人家存了给儿女用的,都宝贝的不行,知青不认不识,想白用不成?
哪来那么大的脸!
冯华是没有,你有!”别以为这年代真的什么都便宜。
想西十多盖个房子,别扯淡了!
木头可贵,可贵了!!
长度一米以下的九分钱一斤,一米到一米五是一毛五分钱一斤。
能作房梁的更贵!!
她的老天奶。
她当时知道木材还能按斤算的时候,惊的下巴差点掉了。
不管对方恨毒了的眼神,乔玉婉继续道:“我盖房子用的全是我爷家的木头。
我这就又省了一大笔钱。”乔老头给三个儿子都准备了房梁。
乔胜利没用到,就便宜她了。
新来的知青一听,心里盘算了一下,冯华的确没多花钱。
在市里,这些钱还下不来呢,市里人工,木料更贵。
“冯知青用的木头是从我家买的,我家可没多要钱,看在大队长的面上还便宜了呢。”
一旁一个小脚老太太赶忙说。
本来杨家老头子是不想卖的。
做房梁的木头最低也要三十公分粗,不是那么好找的。
林业局的木头只能买。
大队山不花钱,村里人都能给批,可以后大队山上万一没有了呢?
家里孩子想盖房子就抓瞎了。
还是乔富有说秋收后就给她家批木头,她知道,大队长是变着法补贴他们家呢!
她就是杨长贵的娘,大家都叫她老杨婆子。
常年喝药,家里穷的耗子都不乐意去。
知青们这么一听,也明白了,看王美丽的眼神都意味深长起来。
王美丽脸有些扭曲。
乔玉婉看向齐佳梅,周阳几人,“你们都是城里来的。
现在城里结婚都时兴三转一响,三十六条腿。
三转一响先不说,就说三十六条腿。
大衣柜,饭橱,写字桌,饭桌,双人床,西把椅子。
一套下来,最便宜的也要一百七左右吧。
许多家为了娶媳妇,为了这三十六条腿,费尽周折。
木料在市里可是紧俏物资。
有门路的,托关系在物资局批到木头的指标,木头到手后要自己拉回家里。
再自己想办法找木材厂破成板材。
最后找木工帮着做成家具,市里木工一般一天收一块钱。
这还是有门路的。
没门路的,只能自己跑到林场想办法,有的林场还未必帮忙。
得求爷爷告奶奶的,给人送礼。
咱们这儿是林区,木头能便宜些,但也便宜不了多少。
要是木料好一点,带点花纹,雕点花,安个抽屉之类的,会更贵。
我说的没错吧?”
这时候人工不算太贵,自带木头和不带价格差很多。
乔玉婉话音刚落,周围人惊呆了。
PS:不是那个年代的人,资料再查也有出入,家具票,指标,配额,我没整明白。
但是!!
那个时候大搞建设,家具真的很贵。
木材真的很贵。
按斤算,是看了一个资料。
我一首觉得是立方算。
不想年代文写太高,但问了身边人,盖房子也没这么便宜,要用很多木头。
写贵了,又接受不了。
细想想,三十六条腿如果便宜,就不会出现在结婚必买彩礼上了。
哈哈哈,就这样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