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亮剑搞研发,团长乐疯了
我在亮剑搞研发,团长乐疯了
当前位置:首页 > 古言 > 我在亮剑搞研发,团长乐疯了 > 第92章 三团合一

第92章 三团合一

加入书架
书名:
我在亮剑搞研发,团长乐疯了
作者:
捉刀
本章字数:
7648
更新时间:
2025-07-07

攻打平安县城的决议,如同一道最高动员令,在“铁三角”三个团的辖区内,掀起了一场前所未有的生产建设狂潮。

老鸦峪,这座曾经被世人遗忘的废弃煤窑区,在一夜之间,苏醒了。

数不清的火把,如同繁星般,在深邃的矿道和山坳里亮起,将这片沉寂了数十年的土地,映照得如同白昼。鼎沸的人声、嘹亮的号子声、以及铁锤敲击钢铁的“叮当”声,汇成了一曲雄浑激昂的、属于革命建设的交响乐。

丁伟和孔捷这次是真下了血本。

新一团,几乎把家底都掏空了。

十几名经验最丰富的铁匠师傅和修械所的全部家当,都被丁伟用最快的速度,打包送到了老鸦峪。

他们带来了从日军那里缴获的各种钢材、铜料,以及他们自己珍藏多年的各式工具。为首的,是一个名叫“老方”的铁匠师傅,他曾是太原兵工厂的学徒,一手锻造和钳工的本事,在整个晋西北都小有名气。

新二团,则贡献出了他们最宝贵的“人力资源”。

孔捷将手下所有会木工活的、会垒砌的、甚至会编筐的战士和民兵,都一股脑地派了过来。

几十名老木匠,在段鹏的战友“老木匠”钱师傅的带领下,抡起斧头和锯子,开始在矿区内搭建新的生产车间、弹药储存架和学员宿舍,那热火朝天的劲头,仿佛不是在备战,而是在建设一个全新的家园。

三个团的人力物力,第一次真正意义上,为了一个共同的、宏伟的目标,汇聚一堂。

而这场史无前例的“大会战”的总指挥,毫无疑问,是林向北。

此刻,他正站在一号车间的入口,看着眼前这片充满了原始工业活力的景象,心中豪情万丈。在他的面前,新一团的“老方”师傅,正带着十几个铁匠,围着王有才,对着一张巨大的、画着“热处理”土高炉的结构图纸,激烈地讨论着。

“这……这不可能!”老方师傅指着图纸上那个用于精确控制进气量的“风门”设计,连连摇头,“林教员,恕我首言,这炉温,全凭老师傅一双眼睛看火候,哪有这么用‘门’来控制的?这风一大一小,炉子里的火性就全乱了!”

王有才却不服气,他拿起一块刚刚经过淬火处理的、泛着幽蓝色光泽的钢板,递到老方面前,瓮声瓮气地说道:“方师傅,您瞧瞧这个。这就是俺们按林教员这法子淬出来的。您再试试它的硬度。”

老方将信将疑地拿起钢锉,在那钢板上用力一划。

“铛!”一声脆响,钢锉竟然打滑了,只在钢板上留下了一道微不足道的白印!

“我操!”老方爆了句粗口,他看着那块坚硬无比的钢板,又看了看图纸,再看看旁边那个虽然年轻但眼神中充满了自信的王有才,他那张写满了经验和傲气的脸上,第一次露出了震惊和……一丝敬畏。

他知道,自己几十年的“经验”,在这个小小的、不起眼的地下工坊里,被一种他完全无法理解的“科学”,给彻底颠覆了。

林向北没有时间去理会这些“老师傅”们的思想斗争。他现在是整个老鸦峪兵工厂的总工程师、总设计师,兼任总调度。他深知,想要在一个月内,完成那张堪称恐怖的生产清单,光靠热情和土法是不够的,必须建立起一套铁一般的、标准化的生产纪律。

在一场全体技术骨干和生产组长参加的动员大会上,林向北正式任命了几个关键岗位的负责人。

“我宣布,原‘星火班’一期学员刘大柱同志!”林向北的声音,在巨大的矿洞内回响,“从即日起,正式担任我独立团兵工厂‘总装车间’主任!全权负责‘没良心炮’及炮弹的最终组装与检验工作!”

刘大柱一个激灵,猛地站起身,他做梦也没想到,自己一个高小毕业生,竟然有一天能当上“车间主任”!他激动得满脸通红,敬了一个标准的军礼,大声吼道:“是!保证完成任务!”

林向北对他点了点头,语气变得异常严肃:“大柱同志,你的任务很重。我给你定一条铁律,这也是我们整个兵工厂的最高生产准则,你必须让每一个经你手的战士都牢牢记住!”

他走到一块临时充当黑板的木板前,用粉笔,一笔一划地,写下了一行大字。

“差一丝一毫,都不是咱们独立团的合格产品!”

刘大柱看着这行字,只觉得每一个字都重若千钧。他将其死死地刻在了心里,并在接下来的工作中,用近乎于“吹毛求疵”的严格,将这条铁律,贯彻到了每一个生产细节之中。

“不行!这根炮管的回火温度高了五度!报废!拿回去重炼!”

“这个尾翼的焊接角度,偏了半毫米!拆了重焊!”

“这颗炮弹的引信封装,麻绳缠绕的圈数少了一圈!不合格!”

他那句从林教员那里学来的口头禅,很快便成了整个总装车间所有人的“噩梦”,却也保证了每一门、每一发从这里走出去的武器,都拥有着前所未有的可靠性。

在将“没良心炮”的量产任务,全权交给刘大柱和王有才这两个最得力的弟子后,林向北终于可以腾出手来,去攻克那个让他自己也感到无比兴奋的全新领域。

在老鸦峪最深处,一间被列为“特级禁区”、由魏大勇亲自带队站岗的独立窑洞里,林向北正式成立了“飞火流星”攻关小组。

小组成员,只有两个人。

组长,林向北。

副组长兼首席记录员,孙小毛。

他们的目标,就是李云龙心心念念的那个“单兵炮”——“飞行太保”单兵火箭筒。

“小毛,”林向北指着黑板上一张全新的、更为复杂的草图,对这个己经完全褪去了青涩、眼神中充满了对科学的狂热的少年说道,“记住,我们这次要做的东西,和‘没良心炮’的原理,截然不同。”

“‘没良心炮’,是‘炮’推‘弹’。而我们要做的‘火箭筒’,是‘弹’自己推自己!它的力量,全部来自于它自身的‘心脏’——也就是我们即将要研制的,固体火箭发动机!”

他将一本自己连夜赶写出来的、关于“化学能火箭推进原理”的初级讲义,递给了孙小毛:“从今天起,忘了黑火药的‘爆炸’。我们要学习的,是如何控制火焰,如何让能量以一种最稳定、最持久的方式,进行释放。我们要做的,是为我们的‘飞行太保’,打造一颗强劲而又听话的心脏!”

孙小毛接过那本厚厚的、散发着油墨香气的讲义,如同接过了武林秘籍一般,眼中闪烁着无尽的光芒。

接下来的日子,整个老鸦峪,呈现出一幅冰火两重天的奇特景象。

一边,是“没良心炮”生产线热火朝天的、不断传来捷报的“火”。

在王有才的“强筋壮骨”组成功掌握了“热处理”技术,并打造出第一副“尾翼冲压模具”之后,“没良心炮”的量产瓶颈被彻底打破。一根根泛着幽蓝色光泽的坚固炮管,一片片形状完全一致的炮弹尾翼,如同流水一般,从各个车间被源源不断地生产出来。

刘大柱的总装车间,更是灯火通明。他带领着几十名战士,严格按照标准化流程,进行着最后的组装。每一天,都有数门崭新的“没良心炮”和上百发合格的炮弹,被贴上封条,送入秘密的弹药库。

李云龙几乎天天都要来这里转悠一圈,看着那日益壮大的“炮营”家底,乐得嘴都合不拢,走路都带着风。

而另一边,则是“飞火流星”小组屡败屡战的、冰冷的“冰”。

火箭发动机的研制,远比他们想象的要困难得多。

林向北和孙小毛,在那个被列为“特级禁区”的实验室里,尝试了十几种不同的固体燃料配方。他们将“精炭”火药与木屑、煤粉、白糖、树脂等各种能找到的材料,以不同的比例混合,制成一根根黑色的固体药柱。

然而,第一次试车。

“噗——”

一根精心制作的药柱被点燃后,只是不甘心地冒出了一大股呛人的、带着酸味的黑烟,然后就没了动静,像一根受了潮的劣质烟花。

第二次试车。

他们增加了氧化剂的比例。

“嗤……砰!”

药柱燃烧了不到两秒钟,就因为内部压力不均,发生了小规模的爆炸,将固定它的试验台炸得西分五裂,漆黑一片。

第三次,第西次……

一连串的失败,让孙小毛的脸上,第一次露出了几分沮丧。

这天傍晚,当他们又一次的试验,以喷出一大股黑烟,然后“噗”的一声闷响告终,只把新搭建的试验台再次熏得漆黑时,孙小毛终于忍不住了。

“林教员,”他看着那根报废的药柱,声音里带着几分失落,“我们……是不是根本就做不出来?这……这比造‘没良心炮’难太多了。”

林向北没有说话,他只是默默地收拾着被熏黑的试验台,将所有的失败数据,都一丝不苟地记录在案。

就在这时,王有才兴冲冲地从外面跑了进来,他手里,高高地举着一根刚刚经过淬火和回火处理的、完美无瑕的“没良心炮”炮管,那炮管在夕阳的余晖下,闪烁着迷人的、幽蓝色的金属光泽。

“林教员!您看!咱们今天,一天就造出了三根合格的炮管!照这个速度,不出十天,咱们就能装备一个真正的炮兵连了!”王有才的脸上,洋溢着成功的喜悦。

他的身后,传来了李云龙那标志性的大笑声:“哈哈哈!好!干得好!王有才,你小子给老子立了大功!”

李云龙大步流星地走进来,先是爱不释手地抚摸着那根崭新的炮管,随即又看到了旁边那个黑乎乎的、还在冒着烟的火箭试验台,以及林向北和孙小毛那两张被熏得像小花猫一样的脸。

他脸上的笑容一滞,随即又换上了一副好奇的表情,走上前去,用脚踢了踢那根报废的药柱,对林向北问道:

“林小子,你这‘会飞的’玩意儿,怎么光打雷不下雨,净冒黑烟啊?”

成功与失败,量产与研发,火焰与寒冰……

这截然不同的两幅画面,在小小的老鸦峪工坊里,形成了强烈的对比,却又诡异地融合在了一起。

林向北看着一脸得意的李云龙和王有才,又看了看身旁有些沮丧的孙小毛,他没有丝毫的气馁,眼中反而燃烧起更加旺盛的、属于一个顶尖工程师的、永不服输的斗志。

他知道,任何一项跨时代的技术,其诞生之路,都必然铺满了失败的荆棘。

他只是平静地对李云龙笑了笑,说道:

“团长,别急。它现在只是在……打喷嚏。等它不打喷嚏了,那它下一次的吼声,就该轮到小鬼子哭了。”

错乱章节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
  • 新书推荐
  • 热门推荐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