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无论美军如何挣扎,高阳垈西山阵地牢牢的被控制在特战团2营的手中,
接下来的几天,该营连续击退美军多达14次进攻,累计歼灭敌军610人,击毁潘型重型坦克5辆,彻底巩固了对高阳垈西山阵地的控制权。
此后,李云龙在接下来的战斗中,提出了有利则守、不利则弃的原则,力求更多的杀伤美军。
而同一时间39军也成功拿下了“老秃山”,打响了秋季反击战的首胜。
志司在获悉李云龙一部获得首战告捷后,立马通报了各兵团、各军以及人民军方面,夸赞李云龙这两仗打得好,指挥的出彩。
同一时间,在39军和特战团率先打响后,其他各军也都陆续对美军发起了进攻。
此番志司在第一阶段作战一共罗列了20个进攻目标,目的就是要形成遍地开花的局面。
38军方面,在军长兼政委的赵刚的指挥下,主攻美军防守的“猪排山”,第12军主公南韩军防守的无名高地...........
由于第一阶段作战并不是全军同时发起,故而各个军对自身的行动部署有着一个非常大的自主权,这也让每个部队的灵活性大大提升。
就拿第20兵团麾下的第68军而言,虽然他们参战比39军要晚5天,但是其作战进度,以及作战所取得的战果丝毫不比39军差。
由于此次作战,志愿军各部都做好了万全的准备,不仅充分了解敌情以及对应地形,甚至有效利用自身炮火展开支援,并充分发挥运动战歼敌的优势。
故而所有参战部队几乎都处于芝麻开花节节高的状态,前线捷报频传,相反美军却一首都在吃败仗。
从9月18日开始,各军的第一阶段反击计划都在有条不紊的展开中,到了10月初,各军的第一阶段反击作战基本完成。
在这半个月的时间内,志愿军对美联合军的阵地发起了20次进攻,一共消灭美军1个团,歼灭南韩军2个团的傲人战绩。
敌我双方的伤亡比例是3:1,这也是志愿军的一次进步。
在第一阶段完成前夕,沈华和李云龙以及其他一众兵团指挥干部,商讨第二轮的作战计划。
此番主持作战会议是第13兵团指挥沈华,他被志司领导授权担任整个秋季反击战的总指挥。
“同志们,咱们秋季反击战的第一阶段,打的非常出色,成功打击了美军的嚣张气焰,甚至给他们来了一个迎头痛击。
不过这第1阶段的反击作战只是我们的开胃小菜,都是用来迷惑美联合军的,而我军此番的真正战略意图,就是白熊山。
要知道之前这一座白熊山,原本属于42军的防区,在51年秋季攻势的时候被美联合军给夺了回去。
虽然42军期间派遣了大量的部队进行抢夺,但还是牢牢地控制在美军手中。
而美联合军之所以如此看重白熊山,主要是因为白熊山的战略位置十分重要,白熊山南面贯通整个汉城、高台山以及宝盖岭,是美第9军的重要补给线。
如果白熊山一旦失守,那美第9军就瞬间被我军给卡住了脖子,无法动弹。
故而我军此番的战略目标就是白熊山。”
说到这里,沈华停顿了一番,环顾了一下西周,随后便继续刚才的话题,
“各位,根据我军传来的最新线报,目前驻守在白熊山的是南韩第9师。
这个师的师长好像叫什么金中无,是南韩王牌主力师之一,战力不容小觑。
考虑到此番攻坚任务难度系数颇大,故而经过一番斟酌,目前暂定由38军来担任这一次的攻坚任务。
毕竟考虑到38军骁勇善战,作战能力又强,用来担任此番的主攻任务再合适不过了,各位你们觉得呢?”
面对指挥官沈华的这番话,在场的一众干部们纷纷议论起来。
这时候39军军长吴全突然插话道:“指挥,我觉得让38军来担任这么重要的任务还是不太妥当,还是让我们39军来吧,我们可是咱们志愿军的王牌部队。”
还没等吴全把话说完,作为副指挥的李云龙便开口了,
“吴军长,我不赞成你的这个提议,我觉得这个任务还非38军莫属不可。
一方面,是因为39军现在的位置有点尴尬,距离白熊山有一定距离,等39军调拨过去,那黄花菜都凉了,容易贻误战机。
而38军是出了名的擅长攻坚战,最拿手的就是打硬仗,而且38军自入朝以来,百战百胜,还没有出现过败绩。
所以如此重要的任务,不交给38军交给谁?”
而李云龙的这番话,也算是在一定程度上给自己的老队伍贴金,虽然他话说的很糙,但是话糙理不糙,还是很有说服力的。
故而一众领导干部都颇为赞同。
而作为指挥官的沈华见大家的想法和意见都一致,也就不改变原先的作战部署和安排了。
“李副指挥,你说的很对,我也比较看好让38军来担任此次的攻坚任务。
一方面确实是因为距离近,另一方面确实是因为38军擅长攻坚战,当然最重要的一点,这一次的任务非常关键,将关乎我军能否在接下来的战役中取得一定主动权。
所以拿下了白熊山势在必得,只要拿下这里,就一定可以在接下来的战斗中取得优势。”
听到指挥官沈华的这番论调,39军军长吴全此刻心里颇为不爽,因为原本自己可以表现的机会,又一次让李云龙给搅和了,但是碍于对方的身份和职级,再加上李云龙说的有理有据,他此刻没有任何言语可以反驳,只能选择忍气吞声,低头不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