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流火,红罗书院的泮池成了最清凉的所在。层层叠叠的莲叶间,粉白荷花亭亭玉立,水面不时漾起涟漪,原是锦鲤在莲叶下穿梭嬉戏。池边垂柳依依,随风轻拂水面,树下石凳上,三三两两的学子或诵读诗书,或乘凉闲谈,一派悠然闲适的景象。
祝英台坐在池畔不远处,手中捧着一卷《诗经》,目光却总忍不住飘向对岸。梁山伯身着一袭月白色长衫,正与几位同窗围坐在一起,谈论着治国安邦之道。他手持折扇,时而侃侃而谈,时而含笑倾听,眉眼间尽是温文尔雅的气质,举手投足间散发着令人心折的风采。祝英台望着他,嘴角不自觉地扬起一抹温柔的笑意,连书页上的文字都变得模糊起来。
突然,一声刺耳的“咔嚓”声划破了宁静。只见泮池中央的木桥中部骤然断裂,腐朽的木板在瞬间分崩离析。正在桥上漫步的梁山伯脸色骤变,身体失去平衡,朝着池中坠落。周围的学子们发出一阵惊呼,纷纷站起身来,却只能眼睁睁地看着他跌入水中。
祝英台手中的书卷“啪”地掉落在地,她甚至来不及思考,本能地朝着梁山伯坠落的方向冲去。纵身一跃,她毫不犹豫地跳入了冰冷的水中。池水瞬间将她吞没,凉意顺着肌肤渗入骨髓,但此刻她心中只有一个念头——救梁山伯。
冰凉的池水灌入口鼻,祝英台却感觉周身血液沸腾。她奋力睁开眼睛,在浑浊的水中搜寻着梁山伯的身影。神识扫过池底,只见梁山伯被断裂的桥木压住了脚踝,在水中不断挣扎,面色逐渐变得青紫,气泡从他口中不断冒出。千钧一发之际,祝英台眉间的蝶形胎记突然亮起刺目的光芒,一股熟悉而强大的力量在她体内觉醒。
蝶族控水术本能地在她指尖流转,祝英台只觉一股无形的力量听从她的指挥。“起!”她在水中低喝一声,掌心翻涌的灵力化作一条透明的水龙,朝着梁山伯游去。水龙缠绕住梁山伯的身体,轻轻一托,便将他稳稳地托起。周围的水幕仿佛受到了某种力量的牵引,突然凝固起来,形成了一个晶莹剔透的穹顶。
在这个被水幕包围的空间中,祝英台看见自己映在水面的倒影——身后舒展着一对半透明的蝶翼,闪烁着梦幻般的光芒;发间散落的水珠悬浮在空中,宛如点缀在夜空中的璀璨星子;周身萦绕着淡淡的荧光,将她衬托得如同误入人间的仙子。
岸上的惊呼声变得模糊不清,祝英台强压下灵力暴走带来的不适,深知此刻绝不能让旁人发现自己的秘密。她指尖轻点水面,施展起蝶族的幻象之术。顿时,一幅全新的画面在众人眼前展开:梁山伯自行抓住了漂浮的木梁,在周围同窗的帮助下,顺利地游上了岸。而真正的他,此时己被祝英台轻轻放在了池边的青石板上。
“梁兄!”祝英台颤抖着探向他的鼻息,感受到那微弱却真实的呼吸后,悬着的心才稍稍松了口气。这时她才注意到,自己的衣衫早己被池水和灵力浸透,紧紧地贴在身上;发间的蝶形银饰闪烁着不属于人间的光泽,在阳光下格外引人注目。远处的天空不知何时聚集起了大片乌云,隐隐有仙铃的声响穿透云层,朝着书院的方向传来。
祝英台心中一惊,意识到自己情急之下施展仙法,恐怕己经惊动了仙界。她强作镇定,一边帮梁山伯擦拭脸上的水渍,一边警惕地观察着周围的动静,暗自思索着该如何应对即将到来的危机。而此时,周围的学子们还沉浸在“梁山伯自行脱险”的幻象中,议论纷纷,谁也没有察觉到方才那惊心动魄的一幕背后,隐藏着怎样不为人知的秘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