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篇中我们提到,灵修者有别于传统宗教观念的修行,有自己的独到之处,那差异在哪里呢?
差异在自我与时空体系的认知上。
传统宗教因为被时代格局所限制,对于时间的观念有一定的松动,但无非是时间比例上的调整:天上一日地下千年、时间停滞定身术,这分别对应了时间的内卷和外展两个向量的变化,但没有哪个宗教脱离了单一线性时间观念与因果论的陈述框架,这都因传统宗教对教民的心灵恐吓与敛财的需要。
真实的实相是多元多维的,由各种平行空间与同时性体系架构构成的。这些知识与认知远远突破了传统各个文化与宗教的框架,让人文得以进入一个新的领域中,从线性一维认知进入五维甚至六维的认知体系里。
很多修行者在当今还继续沉迷在古老的宗教智慧中,没能与时俱进,十分可惜。
古老的东方智慧与西方哲学都犹如金子般宝贵,其中的思想与观念对于多数当今社会上的人们还是高山仰止般的存在,在千百年中历代先辈前仆后继,架设出了登顶的盘山路。
今日的科技让全世界的资讯相融,让东西方的学问互通,让千古奥义展现。1920年到2020年一百年间,灵界派遣下来五批高等级灵魂,成就了很多新时代的灵性书籍,从多方位展示出了多维世界的样貌。
在宗教范畴中的自我救赎,西方压根儿没能脱离开小我意识的固化,并且把自己置于罪与罚的角色上、自我意识被定格在小我身份认同上,等待着大审判与复活后的天堂,彼此相爱、敬重谦卑于宿命和神明的权威。
中东地区的宗教,规矩与信赖、天堂与炼狱等认知被更进一步地强化,信仰还是把小我的幸福作为最高的宗旨,而幸福的定义是:远离纷争、疾病,得到食物、寿命和众多的异性青睐。
印度教的核心是阶级的攀升,是生活质量的提高,是可以成为奴役他人的人上人。
道教为了自我的扬升,小我被看作皮囊,在这皮囊中圈养出另一个小我来成为最高的成就。
佛教小乘度己,大乘度人,但总体来说其核心理念是:“苦”。
当代灵修认知体系:
灵魂是多次元中的一个庞大体系中的一个分支性意识结构,在不同时代、故事中,同时进入不同的星球与角色,展开自我意识认知的磨砺,为了自身圆满、无漏智慧的达成。生命的历程不是苦难,而是学业;不是要设法逃避的学堂,而是要珍惜与欢喜地经历;离苦得乐的方式不是脱离这套教学体系,而是改变自我认知的视角;上帝与众多天神不是高高在上的官僚机构,而是自己的家人至亲,甚至就是自己本身的更大部分。
从多神论、一神论、泛神论、唯心论、唯物论的框架中跳出,而理性逻辑地知道万物包括自己都是意识能量微粒的契合,本自一体,无高低贵贱;大家频率不同,初心各异,但都是自然的一个环节、各种各安天命地生灭在自己的角色里,彼此互为舞台,又互为背景。神没有什么可高贵的,微尘也从来并不平庸。
修行不是为了达成什么或成为什么,不是为了去到那里或躲开这里。修行的目的与意义是为了明白这个道理,清理自己的卡顿,融通被成见分割的认知,设立更广泛多元的视角,融合各个位面与维度中的知见,进而在合一的理念下,主动地去爱护帮助自己与其它自我达成初心的理想。形成这样的信念后,这个世界上的纷争与纠结就会失去根基,扭曲或者还会存在,但彼此心意相通,让猜疑得以消弭。不同的理念被行动力化为尝试,而成败都带来智慧的累积。生命不再为了争夺爱与被爱而相互伤害,不再为了繁衍和寂寞组成家庭,不再为名利与自尊心去相互垢陷、抬高自己、打压他人。
修行的人对特异功能的功能不再痴迷,而安住在生命的恩典里,经历自己应当经历的人生起伏。怎么都成、什么都好的随然豁达成就了琉璃般的灵魂。无为与无谋让压力无法尘染了身心。热忱被高我点燃,跟随自我的热忱而燃烧生命成为荣耀的光芒。新时代的人类,欲望、贪婪、自私被智慧消融,取而代之的是慈悲、互助、同理心的涟漪,万众一心,又各自达成。或许听上去就好像乌托邦一般的童话,但其实我们始终就生活在这样的体系下而不自知。
一个最首接的例子:你自己的身体的数百亿个不同类型的细胞,各自有自己的理念与形态,有自己的诉求与想往,有不同的寿命与担当:有的负责杀戮,有的负责繁衍,有的负责挽救,有的负责承担,但你的身体内的细胞们会相互憎恨、相互抢掠、相互鄙夷吗?它们不是没有自我意识,而是有共同的理想、共同的目标、共同的信念。生命本身就是最好的乌托邦之例证,是可以达成并始终就在的。
自然也是如此运作的,只是人把自己从整个自然的体系中用高傲的心分离了出来。独立于自然,又彼此独立、各自为政。失去了信赖,不再信赖旁人,最后也不再信赖自己,不信任自己的身体、灵魂、智慧,成为了恐惧的奴隶。被自己想出来的神和神的代言人奴役,被政客、财阀、军阀奴役,被剥夺了梦想与理念后,还剥夺了自由与希望。
觉醒的灵魂意识,不是把小我的标签转移到某个其它什么上边,不是为了获得开挂的人生或进入天堂的门票,真正的灵性觉醒就是真实地认知到什么是真实。
正心,正身,正灵。
三正的目的就是为了你自己可以用你自己的心去亲自观隐藏在舞台剧后边的实相体系,证悟到生命往复间的法喜与丰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