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衣还正在这里胡思乱想,只听沈氏说道:“好了好了,别提他们了。
没得扰了你的心情。”
锦衣笑道:“哪有什么扰不扰的,我不过就是个局外人。
只要知道你没事,我就都放心了。”
听到锦衣这么说,沈氏感激的笑了笑。
锦衣眨眨眼,“不过大嫂,虽然我不过就是个瞧故事的。
但是我院子里可有人这会正开心着呢。”
“哦?让我猜猜,可是你们那位赵姨娘?”沈氏立刻就想到了。
“可不就是嘛。”锦衣挑了挑嘴角。
“别看她自己昨个儿才失了孩子,今早听说她也知道了你们一真堂的事儿。
那个兴奋劲儿,怕是都忘了自己的丧子之痛了。”
“这天底下的人啊,还真是没法儿说。
她二人好歹也是姑嫂一场,想不到如今竟如仇人一般。”
沈氏叹道。
“这事儿要细说起来,确实是孙曼娘不地道在先。
毕竟是她给赵国基戴了绿帽子嘛。
赵姨娘替哥哥打抱不平也是有的。”
锦衣笑道。
“什么帽子?”沈氏问道。
“哦,呵呵”,锦衣笑着解释道,“孙曼娘不是有妇之夫嘛。
这种背着男人和别人搞在一起的事儿,就叫给男人戴绿帽子。”
沈氏笑着在她身上拍了一巴掌,“你这乱七八糟的词儿还多的不行。”
锦衣本来是因为昨晚的事儿来探望沈氏的,结果两个人说着说着就聊起来别的事情了。
要不是院子里还有两个病人,沈氏都想留下锦衣一起用饭。
沈氏说道:“论起来,你那院儿里也有个病人呢。
你好歹也得回去瞧瞧。
虽说一个两个的都是事出有因,不过咱们府里接连出现这种没了孩子的事情,总是有些晦气。
不若改天一起去宝华寺里拜拜吧。”
“好啊好啊”,锦衣回来这么久,家里又接连出了这些乌七八糟的事儿,她早就想出去透透气了。
沈氏这个建议对她来说无异于是瞌睡给了个枕头。
所以她立刻附和道:“大嫂说的极是。
想必老太太如今心里也不自在着呢。
咱们刚好去给庙里些添些香油钱,求个平安符什么的。”
沈氏点点头,她今天刚去过荣禧堂,贾母的脸色确实也很难看。
现在她虽然还什么也没说,但是难保不会秋后算账。
毕竟大房二房一天之内没了两个孩子,怎么说也是贾家的血脉吧。
所以她倒不如和锦衣先行打着给家里祈福的名头去趟庙里,倒也堵了贾母的嘴。
于是沈氏安排人去寺里说了一声,自己和锦衣两天后会过去添香油钱。
没想到元春听说了锦衣要去宝华寺的事儿后,很是歪缠了她一阵子。
“娘,您就带我一起去吧。
我也想去给哥哥求个上上签,保佑他金榜题名!”
“哼,你少拿这个当借口。
你娘我也可以求。
小姑娘家家的,乖乖待在家里才是。”
锦衣点了点元春的鼻子。
“娘啊,您也可怜可怜元儿嘛。
我都十二岁了,成天大门不出二门不迈的,真得是闷都闷死了。
反正您和大伯娘都要去的,又出不了什么乱子。
您就带我一起去吧,求求您了。
娘,娘,我的好娘亲。”
锦衣被她磨得实在是头疼,也确实觉得元春可怜。
自己作为一个己婚妇人,活动交际的范围尚且有限,何况她一个正值豆蔻年华的小姑娘呢,要注意的忌讳更多。
这次去寺里拜拜,也常有妇人会带着家中小女去求个签请个符什么的,所以带上元春倒也不至于说不过去。
“好吧好吧,不过出门了一定要听话,记住没有?
不管去哪儿都要让抱琴和弄弦跟着!”
听见母亲松口妥协了,元春再是没有不能答应的。
她连连点头,“您就放心吧。
保证什么都听您的,绝对不惹麻烦!”
锦衣看着元春那副开心的样子,也忍不住笑了。
最近府里的腌臜事儿太多,能让女儿出去放松放松也是好的。
过了两天,无论是一真堂,还是二惠阁,发生的那些事儿都渐渐无人再提了。
虽说两个院子加起来有三个病人,但如今也都在好生养病,一时半会也再掀不起什么风浪来。
沈氏提前也和贾母说了,家里接二连三的出事,除了她没有尽到主母之责,可能也是家里冲撞什么了。
所以她和锦衣想要去宝华寺里拜拜,添些香油钱,求个家宅平安。
她这个想法一提出来,贾母就连连点头。
“好,好,难为你能想到这些。
我也是觉得咱们府上这段日子有些不太平。
对了,前几天听说东府那边也总有大夫进进出出的。
我想着你事儿多,也没和你提起。
好歹都是亲戚,也该去问问看是不是有谁病了。”
沈氏连忙说道:“倒是媳妇疏忽了。
前几天我似乎也听了一耳朵,还说是要去看看呢。
结果可不巧,家里就出了大爷的事儿。
明天我和弟妹从寺里回来,我就过去问问看。”
“好。
碧玺,让人拿一百两银子来。
让大奶奶替我也添上些香油钱。”
贾母说道。
不一会,一个小丫鬟捧着个匣子过来了。
她将匣子送到沈氏面前,“大奶奶,您拿好了。”
沈氏打量了她一眼,笑道:“这就是珍珠吧?
还是老太太会调理人。
在我那儿看着也不怎么打眼。
才来老太太这里几天啊,像根水葱似的。”
贾母笑道:“你少恭维我,也是这孩子底子好。
关键是皮肤白净,穿什么颜色都好看。
倒是很衬她的名字呢。”
珍珠腼腆的笑着,听着太太和大奶奶夸奖自己。
她也是沈氏这一次从人牙子手里买来的小丫鬟。
上次锦衣过去挑丫鬟的时候,她也在里面。
只不过锦衣一下子就看中了金钏儿玉钏儿这对姐妹花,还挑走了一个年纪大一些的去伺候姨娘。
珍珠虽然也才六岁,却也知道伺候姨娘不是什么好差事。
她还暗自庆幸,幸好自己的年龄不够。
后来没过一两天,她就让荣禧堂的大丫鬟碧玺挑到了荣禧堂。
一起被挑过来的,还有一个比她小一岁的家生子,叫鹦哥的。
珍珠来到荣禧堂里,看见不管是大丫鬟还是小丫鬟,吃的穿的比那外面见过的小姐都要好。
便暗自下定决心,一定要在这里好好干,将来也像碧玺、天珠那般风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