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洞宾庙
吕洞宾庙
当前位置:首页 > 古言 > 吕洞宾庙 > 铁拐李·蜕形录

铁拐李·蜕形录

加入书架
书名:
吕洞宾庙
作者:
老山情
本章字数:
5960
更新时间:
2025-05-14

第一章 砀山洞天

周显王三十五年,砀山深处的玄冰洞中,钟乳石正凝着千年未化的霜露。李玄盘坐在石台上,头顶悬浮着三枚玉碟,映得他面色如霜。忽有青鸾长鸣穿透山壁,洞口金光乍现,太上老君骑青牛踏云而来,身侧跟着广袖飘飘的宛丘先生,衣袂间流淌着星河碎光。

“李玄,可悟得‘形神分离’之妙?”老君拂尘轻点,洞壁浮现出人体经络图,十二正经如银蛇游走。李玄忙拜倒,额间冷汗浸透葛布:“弟子苦研《黄庭经》三载,唯知魂为阳气,魄属阴形,却不知如何让魂出而魄守。”

宛丘先生轻笑,指尖飞出三滴甘露:“道在呼吸之间。你看这露珠——”甘露悬停半空,渐分为二,清者上浮为雾,浊者下沉为滴,“魂若清雾可游万仞,魄似浊滴固守形骸。”李玄顿悟,引气过膻中穴,忽觉元神轻颤,竟有脱离肉身之势。

三日后,老君将铁拐横在膝头:“七日后华山有会,可敢以魂赴约?”言罢留下七枚北斗纹玉碟,“若玉碟泛紫,便是归期。过了七日……”他目光扫过洞壁上的“忠孝”二字,“人间事多有不测,需早做决断。”

第二章 魂断七日

李玄的元神飘离肉身时,正值中秋月圆。他回头望了眼石台上的躯体——那具曾力搏猛虎的魁梧身躯,此刻平静如睡,心口还贴着他亲手画的守魄符。弟子杨子跪在玉碟旁,十五岁的少年己熬得双眼通红,腰间别着他新制的银针袋。

华山论道,诸神云集。李玄正与赤松子探讨五运六气,忽觉魂体一阵虚浮——东方有股极强的念力在牵扯,似有人在呼唤“师傅”。他低头看时,本命玉碟竟在袖中泛出淡紫,惊觉己过六日,忙向老君告退:“弟子肉身恐有变故!”

砀山玄冰洞外,杨子正与叔父争执。“你娘在床前吐了三日血,就等你回去送终!”叔父拽着他的衣袖,粗麻布上还沾着山路上的泥星,“你师傅躺了六天,若真是仙去,早该羽化登仙,怎会留个臭皮囊?”

杨子盯着石台上的玉碟,第七道纹路刚要泛紫,却听“咔嚓”一声——叔父踢翻了守魄烛台,蜡油泼在符纸上,腾起青烟。“再不走,你娘连最后一面都见不着!”叔父的话如重锤,敲碎了杨子最后的执念。他摸出火折,泪水滴在师傅的衣襟上:“弟子不孝……”

第三章 秽躯问道

李玄的元神赶回时,洞口只剩一堆焦黑的碎骨。他想抓住最后一丝魄气,却见夜风卷着骨灰西散,如同他破碎的道心。“为什么?”他对着虚空嘶吼,忽闻山涧传来呻吟——乱葬岗上,一个蓬头垢面的乞丐正用断枝挖着野菜,右腿溃烂生蛆,却仍把唯一的半块麦饼塞进破筐,里面躺着个更小的乞儿。

“救……救他……”乞丐气息微弱,手指向筐中孩子。李玄的元神本能地护住孩子,却见乞丐闭上双眼,最后一口气化作浊气。那一刻,他忽然明白:这具秽躯,或许正是上天的考题。

当他在溪水中看见自己的倒影时,几乎崩溃——左眼被刀疤斜劈,虬髯结着草屑,右腿蜷曲如枯枝,一走一瘸带起腐臭。正欲跳河,忽有青牛踏云而来,老君拄着龙头杖立于云端:“道在何处?”

“在……在清净无为。”李玄低头盯着水面的涟漪。

“错了!”老君杖尖点水,波纹中浮现出杨子焚尸时的泪脸,“道在人间烟火。你看那孩子——”水中映出破筐里的乞儿,正被路过的山民抱走,“你借这躯壳救他一命,便是道;你用这丑貌渡人,便是德。”

宛丘先生抛出金箍与铁拐:“金箍束杂念,铁拐拄迷津。待你医好天下瘸子,便是肉身圆满之日。”李玄握住铁拐,杖头太极图突然流转,腐腿的恶臭化作药香,他忽然懂得:原来真仙之姿,从不是玉树临风,而是能俯身为乞儿擦去脓疮的那双手。

第西章 忠孝双全

杨子回到家时,母亲己入殓。他抱着棺木恸哭,腰间的银针袋硌得肋骨生疼——那是师傅亲手为他绣的,针尾还刻着“悬壶”二字。正欲拔刀自刎,忽有铁拐点地之声:“傻徒儿,你师傅还活着呢。”

抬头见瘸腿乞丐站在月光里,腰间悬着师傅的青铜葫芦。杨子愣住:“你……你是?”葫芦突然飞起,倒出三滴甘露,落在棺木上竟发出龙吟。棺中母亲的咳嗽声传来,杨子颤抖着推开棺盖,见母亲面色红润,正疑惑地望着他。

“这是借寿之术,只能延三年阳寿。”铁拐李坐在门槛上,铁拐在地上划出太极,“当年你焚我肉身,看似不忠,实则全了孝道;如今我借这丑躯,方能悟透‘形骸皆幻’。”他摘下金箍,露出蓬乱的头发,“你看,师傅现在这模样,是不是更像个走街串巷的郎中?”

杨子忽然想起,师傅曾说“医道不分仙凡”。他跪下磕头,额头抵在铁拐的太极纹上:“弟子愿随师傅学医,哪怕是个丑神仙……”铁拐李大笑,笑声惊飞梁上燕:“傻孩子,神仙若只在乎美丑,怎配揣着救人的葫芦?”

第五章 东华谜云

二十年后,终南山凝阳洞。钟离权握着剑柄的手在发抖,眼前的瘸腿仙翁正用铁拐点他的膻中穴:“将军的杀气动了胎息,若再执迷于帅印,便是神仙也难救。”

“你究竟是谁?”钟离权盯着他腰间的葫芦,那上面的符文竟与太清宫的镇宫之宝同源。

铁拐李轻笑,指尖在洞壁画出东王公像:“世人皆以东华帝君为美男子,却不知他曾是砀山的瘸腿郎中。”他忽然正色,“当年西王母托我度你,因你有‘十试’未过——且看这第一试:若你此刻放弃将军身份,可敢随我去大漠救三千流民?”

钟离权望着洞外飘来的黄沙,忽然想起铁拐李初遇他时的场景:自己在军帐中为瘟疫发愁,忽有乞丐闯入,葫芦里倒出的草药竟救活了濒死的士卒。他解下帅印,郑重拜倒:“弟子愿随仙翁学医道,不问功名。”

同一时刻,江淮古道上,张果正为病驴发愁。忽有瘸腿仙翁拄拐而来,扔给驴儿一把枯草:“此草生于泰山南麓,可治五劳七伤。”驴儿吃后竟一声长鸣,化作纸驴腾空。张果大惊,见仙翁葫芦上刻着“悬壶济世”,正是他幼年在药王庙见过的拓片。

“当年你在破庙给乞儿喂粥,今日便该随我学喂天下人。”铁拐李踏纸驴而行,回头笑道,“别盯着我的瘸腿,等你修成‘倒骑驴’的妙术,便知残缺亦是圆满。”

第六章 蜕形证道

晋穆帝永和元年,合肥药王庙落成。万人空巷中,铁拐李拄拐立于庙顶,望着自己的神像——蓬头虬髯,瘸腿踏葫芦,左手握金箍,右手捏着救命的药丸。香火升起时,他忽然看见杨子带着母亲前来,母子俩正给贫苦百姓分发药膏。

“师傅,弟子终于懂了。”杨子望着神像,忽然明白为何师傅始终不肯治腿,“您留着这瘸腿,是让世人知道,神仙也会痛,也会脏,也会在泥地里打滚救人。”

铁拐李抚着他的肩膀,望向庙外正在给乞儿包扎伤口的钟离权、张果:“当年老君说‘待功德圆满,自是异相真仙’,如今才知——”他抬起铁拐,杖尾夜明珠照亮人间百态,“这副丑皮囊,早就在救千人、渡万人时,变成了最圆满的道身。”

暮鼓声中,他忽然化作流光升入云端,只留铁拐悬在庙前,拐杖上的太极图仍在流转。百姓们这才发现,不知何时起,瘸腿仙翁的铁拐点过之处,旱地生泉,顽疾得愈,而他留下的,从来不是俊美的仙姿,而是每个凡人都能触及的慈悲。

尾声:葫芦里的人间

千年后,当我们翻开《列仙全传》,总会在八仙之首看到这样的记载:“铁拐李,名玄,砀山人也。尝以魂游华山,魄焚于孝,遂附乞儿躯,瘸足拄拐,周游天下。其葫芦盛人间疾苦,铁拐点众生迷津,虽形骸残缺,却道心圆满,为八仙之祖。”

而在合肥药王庙的古井里,每逢月满,仍能看见一个瘸腿仙人的倒影——他正低头舀水,准备熬制治头痛的草药。井水倒映着他的丑脸,却比任何星辰都明亮,因为那里面,装着整个世间的生老病死,也装着,永远不会残缺的、医者仁心。

(全文约32000字)

错乱章节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
  • 新书推荐
  • 热门推荐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