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领命后,庞统与诸葛亮便开始筹备各项事务。
庞统一心想着要在刘辩面前证明自已比诸葛亮更胜一筹,于是在诸多决策上都急于表现。
他率先接手水泥厂与砖厂,开始大量囤积物料。
一日,诸葛亮对庞统说道:“士元兄,你这般大肆囤积物料,资金压力会很大,且水泥厂与砖厂运作复杂,需循序渐进。”
庞统却不以为然,他坚信自已的做法没错,说道:“孔明兄,你太过谨慎了,如今正是大展宏图之时,怎可畏首畏尾?”
事实证明,庞统的能力不容置疑。
可城中建筑项目有限,对水泥和砖头的需求增长缓慢,产品积压严重。
庞统一心要在刘辩面前证明自已,不仅接手水泥厂与砖厂大量囤料,还对诸葛亮的做事进度产生了不满。
诸葛亮行事向来深思熟虑,他一边关注着水泥厂和砖厂的情况,一边派人去周边郡县探寻更多商机,希望能慢慢拓展市场,解决产品积压问题。
然而,庞统却觉得诸葛亮这般作为太过拖沓,进展实在缓慢。
庞统皱着眉头对诸葛亮说:“孔明兄,你这般慢吞吞的,何时才能让我们的成果大放异彩?若一直如此,如何能在陛下跟前显出我们的本事?”
诸葛亮则耐心解释:“士元兄,此事急不得,需得稳扎稳打,一步一步来,方能长远。”
庞统听了诸葛亮的话,心里虽仍有些不服气,但也不好再说什么。可没过多久,他就又按捺不住自已的性子了。
庞统心想,既然城里需求有限,那他就把目光投向更远的地方。
他决定亲自前往附近的几个城池,去推销水泥和砖头,想着凭自已的口才和能力,定能打开新的销路。
诸葛亮得知后,赶忙劝阻道:“士元兄,你对那些地方情况不熟,贸然前去,万一遇到麻烦可如何是好?不如我们先派人去打探清楚,再做打算。”
庞统却摆摆手,自信满满地说:“孔明兄,你就是想得太多,我庞统出马,定能马到成功,何须如此小心翼翼?”
庞统索性来到了临近的襄城。
襄城比洛阳城小许多,建筑风格也略显古朴。
庞统进城后,四处打听之下,得知城中有一位名叫赵轩的富商,此人在襄城颇有影响力,经常参与城中的建筑工程。
庞统心想,若能说服他购买水泥和砖头,必定能打开襄城的市场。
于是,庞统径直来到赵轩的府邸。
只见府邸大门紧闭,门口的两个家丁正懒洋洋地站着。
庞统上前,拱手说道:“劳烦通报一声,就说庞统求见赵轩赵老爷。”
家丁上下打量了庞统一眼,见他风尘仆仆,衣着朴素,便不屑地说道:“你是何人?我家老爷岂是你想见就能见的?”
庞统心中恼怒,他可是高官,当即说道:“我乃从洛阳城而来,有重要生意要与赵老爷商议,速速通报。”
家丁冷笑一声,说道:“就你?去去去,别在这里捣乱,我家老爷忙着呢。”
庞统听了家丁这无礼的话,心中怒火“噌”地一下就起来了,他大声呵斥道:“你这狗奴才,好生无礼!我庞统在洛阳城也是有头有脸之人,你竟敢如此怠慢于我!”
家丁被庞统这突如其来的气势吓了一跳,但仍嘴硬道:“哼,什么庞统庞元的,我从未听闻,莫要在此吓唬人。”
庞统气得直跺脚,他从怀中掏出一块象征身份的玉佩,在家丁眼前晃了晃,说道:“睁开你的狗眼看看,此乃洛阳城中官员的信物,你若再敢阻拦,小心你的脑袋!”
家丁这才慌了神,脸色瞬间变得煞白,连忙说道:“大人恕罪,小的有眼不识泰山,小的这就去通报。”
过了一会儿,家丁战战兢兢地出来,说道:“庞大人,老爷有请。”
庞统冷哼一声,大步走进府邸。
只见赵轩已从椅子上站起,脸上堆满了笑容,赶忙迎上前去,恭敬地行礼道:“庞大人,小人不知是大人您大驾光临,多有得罪,还望大人恕罪。”
庞统心中余怒未消,但还是强忍着说道:“罢了,不知者不怪。赵老爷,我此次前来,是想与你商谈一笔大生意。”
赵轩连忙说道:“大人请讲,小人洗耳恭听。”
庞统便将洛阳城水泥和砖头的种种优势详细说了一遍,末了还说道:“赵老爷,若你能与我合作,将这些水泥和砖头用于襄城的建筑,定能让你的工程质量更上一层楼,且成本也能降低不少,到时你定会名利双收。”
赵轩沉思片刻,说道:“大人所言甚是,只是这水泥和砖头毕竟是新事物,小人还需再考虑考虑,还望大人能给小人一些时间。”
庞统见赵轩仍有疑虑,便说道:“赵老爷,机会难得,你可莫要错失。我庞统亲自前来,已是诚意满满,你若错过此次合作,日后定会后悔。”
赵轩犹豫再三,说道:“大人,那小人先少量订购一些,试试效果,若真如大人所言,日后定与大人长期合作。”
庞统心中虽有些失望,但也知道这已是目前最好的结果,便点头说道:“好吧,赵老爷,希望你不会后悔今日的决定。”
庞统离开赵轩府邸后,心中暗自盘算着如何进一步打开襄城的市场。
而诸葛亮这边,开始实施自已的计划。
诸葛亮深知庞统急于求成,虽其出发点是好,可方法欠妥。
但他此时无暇多顾庞统,因土改之事迫在眉睫。
庞统之前看过这土改之事,深知其中艰难,并非好差事。
诸葛亮研究过土地情况,发现土地兼并极为严重,许多百姓都失去了赖以生存的土地,生活困苦不堪。
他深知,若要推行土改,必须先赢得百姓的信任。
而且光靠他一个人是不行的,他想到了他的四个好友。
分别是石广元、孟公威、崔州平与徐庶。
此四人皆有大才,若能入朝为官,必能为一大助力。
于是,诸葛亮精心写了一份奏章,向刘辩举荐石广元、孟公威、崔州平和徐庶。
他在奏章里详细地讲述了四人的才华和品德,说他们能为大汉的发展出谋划策,贡献力量。
刘辩看了奏章后,对这四人产生了兴趣,便下令召见他们。
四人接到诏令,赶忙收拾行装,奔赴洛阳城。
到了洛阳城,诸葛亮先去见了他们,把情况简单说了说。
诸葛亮说道:“四位老友,如今陛下广纳贤才,我们终于有机会一展身手了。我在奏章中对陛下大力举荐了你们,陛下也很想见见你们。此次土改之事,事关重大,我需要你们的帮助。”
石广元、孟公威、崔州平与徐庶四人听了诸葛亮的话,也明白土改之事并非易事。
石广元率先开口说道:“孔明啊,你我相识多年,你的眼光我们自是信得过。这土改关乎民生社稷,乃是大功一件,我们定当全力以赴。只是,这其中涉及诸多利益纠葛,豪强权贵们定不会轻易就范,我们该如何应对才好?”
诸葛亮微微点头,神色凝重地说道:“广元兄所言极是。我等需先深入了解各地土地兼并的实际情况,掌握确凿证据,如此才能在与豪强对峙时有据可依。同时,要向百姓详细解释土改的意义和好处,让他们积极支持我们。”
孟公威皱着眉头说道:“可那些豪强在地方上势力庞大,根基深厚,他们定会暗中阻挠我们。我们若想顺利推行土改,必须得有应对他们阴谋诡计的办法。”
诸葛亮笑道:“公威兄勿怕。陛下说过朝廷军队的支持,那些豪强不敢肆意妄为。”
“那还怕甚?”崔州平说道。
诸葛亮继续说道:“虽然有朝廷军队撑腰,对于那些较为开明、愿意配合的豪强,我们可许以一定的利益和荣誉,还可采取分化之策。”
“最主要的还是百姓问题。”
“大汉地广人稀,各地情况复杂多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