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日,探子来报,在并州一带,有一股势力在郑姜的带领下逐渐壮大,虽未公然与朝廷对抗,但行事颇为神秘,在当地颇具影响力,且时常劫掠富户,救济贫苦百姓,其行为在民间引起了不小的争议。
刘辩听闻,心中涌起一股复杂之情,既对这股新生势力的崛起感到警惕,又对郑姜的行为有几分好奇。于是,他决定亲自率领一支精锐小队前往并州一探究竟,随行的有他的心腹典韦以及几位谋士。
当他们抵达并州附近的一座小镇时,正值集市热闹之时,却见人群中一阵骚乱。只见一女子身着重甲,手持长刀,带领着一群手下在集市中穿梭,那些平日里欺压百姓的富商纷纷面露惧色。刘辩一眼便认出这女子定是郑姜,她眼神锐利如鹰,身姿矫健,行动间透着一股豪爽与霸气。
“你就是郑姜?”刘辩上前一步,大声问道。
郑姜转过身来,打量着眼前这位气宇轩昂的男子,心中也猜出了几分他的身份,却毫不畏惧地回应道:“正是本姑娘,你又是谁?来此作甚?”
“朕乃大汉天子刘辩,听闻你在并州的作为,特来一见。”刘辩目光坚定地看着她。
郑姜听闻,微微一愣,随即大笑起来:“哈哈,原来是皇帝陛下。我郑姜不过是看不惯这世间的不公,那些富户为富不仁,我只是取其不义之财,分给穷苦之人,何错之有?”
刘辩微微皱眉,说道:“你虽有救济之心,但劫掠之举终究是违法乱纪,扰乱了地方秩序。如今大汉正欲走向太平,需要的是稳定与法治。”
郑姜不屑地哼了一声:“法治?这世间的法治何时曾真正保护过百姓?在我看来,只有手中的刀才能为百姓讨回公道。”
刘辩见她如此固执,却也不恼,耐心说道:“朕深知过去大汉律法有诸多不完善之处,但如今朕正在努力改革,推行仁政,让百姓都能安居乐业。你若真心为百姓着想,何不与朕一同努力,在这太平盛世的建设中发挥你的力量,而非用这暴力的手段。”
郑姜听了刘辩的话,心中不禁一动,但多年的江湖生涯让她对官府仍存有疑虑:“我凭什么相信你?你能保证真的会改变这一切,让百姓不再受苦?”
这时,一旁的谋士郭嘉上前说道:“郑姑娘,陛下自登基以来,南征北战,平定诸多战乱,又大力发展经济、教育,减轻百姓赋税,这些都是有目共睹的。如今正是用人之际,像姑娘这般有勇有谋且心系百姓之人,若能辅佐陛下,必能成就一番大业,也能让你的理想更好地实现。”
郑姜陷入了沉思,她看着刘辩真诚的眼神,又想到自已一路走来虽劫富济贫,但始终无法从根本上改变百姓的命运。良久,她缓缓放下手中的长刀,单膝跪地:“陛下,若你真能如你所言,郑姜愿效犬马之劳,追随陛下,为这太平盛世贡献自已的力量。”
刘辩心中大喜,连忙扶起郑姜:“好,有你相助,大汉之幸。”
自郑姜归降后,刘辩的阵营愈发壮大,军队士气高昂,在后续的几场平乱之战中势如破竹,迅速稳定了周边局势。而在宫中,因局势渐稳,事务也愈发繁杂起来。
刘辩在一次偶然间,注意到了负责整理书卷的李春香。她做事极为认真,纤细的手指轻轻翻阅着古籍,眼神专注而明亮。刘辩好奇地问道:“你识字?” 李春香微微一惊,连忙跪地答道:“回陛下,奴婢自幼随父亲读过些书,略识几个字。” 刘辩心中一动,说道:“日后你便随在朕身边,帮朕整理文书,若有想法,也可与朕交流。” 李春香面露惊喜,磕头谢恩。
在处理政务的闲暇之余,刘辩常与李春香探讨书中的道理。一日,刘辩看着一本讲述民生之策的书,问李春香:“你觉得当下大汉若要进一步改善民生,当从何处着手?” 李春香思索片刻,轻声说道:“陛下,奴婢以为可先从兴修水利和鼓励农桑技艺交流做起。水利兴,则农田灌溉无忧,粮食产量可增;农桑技艺交流,能让各地百姓学习到更好的种植、养殖之法。” 刘辩听后,点头称赞:“你所言甚是,朕会与大臣们商议此事。”
随着时间推移,李春香在宫中的地位逐渐提升,但也引来了一些人的嫉妒。有位叫王嬷嬷的老宫女,见李春香得宠,心中不满,便在背后散布谣言,说李春香恃宠而骄,对其他宫女呼来喝去。这话传到了刘辩耳中,刘辩皱起眉头,唤来王嬷嬷问道:“你所言可属实?” 王嬷嬷战战兢兢地说:“陛下,老奴亲眼所见,绝无虚言。”
刘辩并未轻信,他决定暗中观察。几日后,他发现李春香依旧待人温和,与宫女们相处融洽,那些谣言不攻自破。刘辩严惩了王嬷嬷,对李春香更加信任。
在一次宫廷宴会上,刘辩让李春香为大臣们展示她的书法。李春香挥毫泼墨,写下 “国泰民安” 四个大字,字体飘逸而不失劲道。大臣们纷纷赞叹,刘辩看着李春香,眼中满是欣慰:“朕有你这样的贤才在侧,实乃大汉之福。日后你可多参与宫中文化之事,将这书香之气传遍后宫。”
李春香红着脸应下。
在宫廷的日子愈发忙碌起来,李春香凭借着自已的聪慧与努力,不仅在文书整理上愈发得心应手,还时常能在刘辩处理政务时提供一些独特的见解。
然而,平静的宫廷之下,却又有新的波澜悄然兴起。随着刘辩势力的不断扩大,一些前朝旧臣的心思也开始变得复杂起来。其中一位名叫赵勋的大臣,表面上对刘辩忠心耿耿,实则暗中勾结一些地方势力,企图在朝中培植自已的党羽。
一日,刘辩在朝堂之上商议新的赋税政策时,赵勋突然站出来反对李春香提出的一项关于减轻农民赋税负担的建议,他言辞激烈地说道:“陛下,此女不过是后宫之人,怎可随意干预朝政?她的建议看似美好,实则会影响朝廷的财政收入,万万不可行!”
刘辩皱起眉头,看着赵勋说道:“李春香虽身处后宫,但她的建议皆是从百姓民生出发,朕觉得颇有道理。赵爱卿为何如此激动?”
赵勋心中一惊,连忙说道:“陛下,臣只是一心为朝廷着想,担心此举会引发不良后果。” 这时,一直站在刘辩身旁的郑姜忍不住开口道:“哼,你说的好听,我看你是别有用心吧!陛下推行仁政,减轻百姓赋税本就是顺应民心之举,你却在这里百般阻挠。”
刘辩看着众人的争执,心中思索着。
他知道,这不仅仅是一场无关痛痒的争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