弗兰西因为安楠国的事,和大清火药味十足。
一边和大清和谈,一边武力威胁。
这不,远东舰队统帅孤拔率军舰杀入了大清的东部沿海。
决不能让马尾惨剧重现,要让弗兰西的洋鬼子尝尝失败的滋味。
“全力追击远东舰队,让他们有来无回。”
慈禧给东海舰队下了死命令。
曾国藩陷入了沉思。
自已一手打造的舰队,到底是骡子还是马,都得拉出来遛一遛了。
远东舰队沿着东南沿河畅通无阻,一路驶进了福州。
“我要把这些船全部炸毁,让这些绑着鞭子的奇怪部落全部到海里喂鱼吧!”他叫嚣着。
“就这点破船,还想跟我弗兰西帝国的海军斗?”
他让军舰开足马力向前冲。
“报告长官,前面发现清军的战舰!”
“什么战舰?”
“看起来跟我们的不一样。”
“当然不一样了,一个那么落后的野蛮部落,怎么能跟我们比!”
“不,长官。好像他们的比我们的更庞大,船速更快!”
士兵放下手中的望远镜。
“不可能,他们的穿怎么可能比我们的还好?肯定是拿来吓唬人的。”
当大清的2艘重巡洋舰“俾斯麦大公”号,10艘轻巡洋舰“不莱梅”号出现在眼前时,他还是选择不相信。
“等敌军近距离了,我们再开炮。”
孤拔信心十足地说。
这边,大清的领头的舰长是吕翰将军,他在东海舰队经营多年,赶上了朝廷送的好装备,正愁无用武之地。
这倒好,洋鬼子自动送上门来给自已实战了。
两军相距越来越近。
“调整船舷15度,距离3000,开炮!”
清军率先开炮。
发出震耳欲聋的声音,砰一声,炮弹落在远东舰队中央,激起无数的水花。
还没等他们反应过来,第二炮、第三炮接踵而来。
“快,快还击。”
孤拔没有想到眼前这个舰队货真价实。
身边的辅舰已经被击中,冒着黑烟,士兵们都忙着灭火。
他还是经验丰富,马上让手上的军舰撤出战斗,重新布置阵型,开始反击。
一连串的火炮打向东海舰队。
很快他发现了一个问题。
自已的火炮竟然打不中清军,而且炮弹落在离对方舰队还有很远地方。
“怎么会这样?敌军的炮火射程竟然可以那么远?敌人还在我们的射程之外,而我们却在他们的射程之内。”
他几乎要疯了。
“所有船只都撤出交战区。”他努力着想让所有船队避开火炮的袭击。
可是远东舰队面对的是谁啊?
是东海舰队,是配备有重巡洋舰、轻巡洋舰的超级舰队。
一时密集的炮火在远东舰队周围不断炸开,就像烧烟花一样。
孤拔的士兵大声哀嚎。
等他的舰队撤出清军的射程之外后,已经有三艘军舰被击沉,四艘重创,还有孤拔的主舰和另外一艘是完好无损的。
眼前这支舰队怎么回事?大清还是沉睡的巨龙吗?
他赶紧带领舰队逃跑。
这么好的机会,大清的东海舰队又怎么会放过呢。
海面军舰在后头火速追击着孤拔的远东舰队。
海面之下,一艘U-9也在接近敌军的舰队。
800米、700米、600米……100米。
就是这个距离了。
潜艇对准远东舰队的主舰,嗖嗖嗖,连续发出三枚鱼雷。
疲于应付身后追兵的主舰,丝毫没有发现危险悄然而至。
砰砰砰!
三枚鱼雷先后击中船体中部。
船体慢慢从中间裂开。
天杀的,哪里来的鱼雷,孤拔此时心里一团乱。在欧洲海上征战多年,也没遇过如此狼狈的局面。
他下命令放下小船,全员弃船而逃,上到了另外那条完整的战舰上。
前脚刚离开,后脚就发现主舰开始慢慢下沉了。
好险。
他不由得抹了一把汗。
接着率领舰队想逃。
到口的肥肉,吕瀚又怎么会让他溜掉。
他这边不停加大炮火的攻击,那边又命潜艇继续偷袭。
潜艇直接潜进了远东舰队的阵型中。
他瞅准机会,迅速发出四枚鱼雷,鱼雷直接命中四艘已经重创的军舰,慢慢沉下去。
完全看不到身边的军舰是如何被击中的,孤拔心里慌得一笔。
“你们让一个人专门盯着海里,看哪里来的鱼雷?”
唯一的军舰在他的指挥下快速逃跑。
砰砰两声。
重巡洋舰的炮火击中了船尾和驾驶室,冒着黑烟。
这艘军舰开始慢下来。
这时候,U-9潜艇直接从水下冒起来了。
“这是什么怪物?怎么会藏在水底下?”
孤拔彻底傻眼了。
只见,潜艇慢慢打开鱼雷仓,嗖嗖嗖,发射出三支鱼雷。
由于潜艇就在远东舰队之中,距离特别近。
孤拔的舰根本没有足够摆动船体的时间,船上的大炮也因为距离太近打不着潜艇,只能有士兵端起步枪朝潜艇上射击。
这一切,都于事无补。
孤拔和士兵们眼睁睁看着鱼雷冲过来,瞳孔越来越大,接着一黑。
整条军舰一分为二,剩余的人全部掉在海里。
下沉的船体,卷起巨大的旋涡,慢慢也把这些人给卷下去了。
从中午十二时,至下午四时,整整四个小时,远东舰队就覆灭了。
远东舰队全军覆没,孤拔战死消息传回弗兰西,朝野震动。
“再加大军费投入到东方的战事去,这可恶的东方人,我要让他们尝尝欧洲最强陆军的厉害,我们的铁蹄即将踏上这块肥沃的土地。”
弗兰西内阁总理费茹里口出狂言。
大清这边,吕瀚把捷报第一时间报给了曾国藩,曾国藩再上报给朝廷。
慈禧读着手中的捷报,心里满是感慨。
曾经让敌人在咱家门口把大清的舰队给毁灭了,这一回总算挣了口气,打响了打胜洋人的第一炮。
这对国人,对大清来说都是一件可喜可贺的事。
这条消息,理所当然地上了《申报》的头条。
邵飘萍对眼前这个大清的太后,继续另眼相看,怎么每一次她给自已的都是重磅消息?她到底是一个怎么样的能人?
人们对于这时候的大清,也开始转变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