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青云不想真的欺负小孩,忙将自已的肉包子,分给他一半。
李青水这才止住哭声。
抽抽噎噎的吃着肉包子,李青云吃了他一半的肉包子的馅儿,却分给了他一半的肉包子,包括了皮。
李青水觉得李青云厚道,倒是觉得自已不好意思了。
李青云没有理会这个小家伙,毕竟李青水可不坏,是个只知道淘气和干活的孩子。
家里人让他干活,活都会给干了。
只是不喜读书而已。
李青云突然问李青水:“二哥,你喜欢练武不?”
学好文武艺,货卖帝王家。
文状元、武状元,都是状元。
李青水学文,背诵四书五经或许不行,那学武呢?
“喜欢啊,我想当大将军,就好像我的威武大将军的一样,战无不胜!”
李青水说的他的威武大将军是一只大铁牛,村里的孩子捉来,经常用来“斗牛”。
李青云知道,这种大铁牛,学名叫锹甲,公的好斗,是孩子们的小玩具。
“想要当好大将军,需要学武,还要学文哦,那些大将军都会看兵书,分析战略,才能打胜仗!”
“啊!”李青水蚌埠住了。
“当个大将军这么难吗?”
“可不,大将军可不是那么好当的,不想当大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你的威武大将军就是不甘于当个普通的士兵,才会那么努力。”
李青云忽悠小孩子,那是一忽悠一个准。
李青水自我PUA了,他兴奋的说:“是啊,我的威武大将军,为了不当普通士兵,要当大将军,我喂它吃啥它都吃,从来不挑食。
并且,还天天自已舞动铁钳子,练习武艺,还能听懂我的指挥呢。
是不是它一直在学习,然后才能听懂我的指挥?”
李青云差点笑喷,大铁牛要是听懂李青水的指挥,那可是学了一门“外语”,绝对是铁牛中的战斗牛!
但这点要是忽悠了李青水也不错,“是啊,二哥,你看威武大将军都知道要学着听懂你的话,多不容易,但它学会了。
当大将军也要学会看兵书,学会兵法,就要先学会了认字、写字,会读书是不是?”
“是。”
李青水接受了李青云的“鼓励”,举着小胳膊,“我要去读书,读好了书,就能当大将军了。”
家里的人就静静的听着李青云的忽悠。
刚开始还没在意,大人该说他们的说他们的,但后来越听越有意思。
听到这里,就知道李青水被李青云彻底忽悠住了,不由得哈哈大笑。
“傻蛋,你呀,哈哈哈!”
李大伟笑的打跌。
自家侄子不傻了,却非常有趣!
李青水莫名其妙,嘟囔:“我要当大将军不好吗?爹,我要去读书,也要练武,当大将军。”
“好,读书,读书!”
至于说练武,李大力自动忽略。
练武?去哪里练?
村里是没有武术师傅的。
自家儿子想要读书,那就先读书。
李青水也没有听出自家爹话中的意思,反正,读书肯定要读的了。
李青松听着他们的对话,蠢蠢欲动,“娘,我也想当大将军。”
钱氏学着李青云的话,“好啊,当大将军,就要先读书,不读书看不懂兵书,是吧,傻蛋。”
李青云重重点头,“看不懂兵法,当不了大将军。”
李青松立即表示,他一定要读书。
李家人看着三个男娃都要读书,都挺高兴,不管最后哪个出息了,都是好事情。
经历了半个月的奋斗,附近的罗汉果摘光了,再往远处走都十分不合适。来回时间太长。
并且打听了一番,别处的罗汉果极少。
因为罗汉果比较苛刻的生长环境,注定了离开大山窝窝和河流,是难以生长的。
山窝窝这里,分布着河流,加上气候适宜,空气温暖一些,所以,才会多长了一些罗汉果树。
罗汉果被薅干净,才被村民注意到。
“咦?这些野果去哪里了?都掉了?不对啊,掉了地上也有啊,怎么地上也这么干净?”
“就是啊,好奇怪,我还想摘点留着煮水喝呢。”
村民知道这玩意儿泡水喝挺好,有个咽喉不舒服,摘来泡着煮着喝,挺好。
但并不知道,这东西是药房药铺需要的药材,
许多人都当一种果子的,也当野药。
“难不成是山上下来什么动物给吃了?”
村民没有想到是有人都摘了,摘那么多这玩意儿干什么啊,不能当饭吃。
最后村民也没有过多在意,影响不到太多的生活,该干嘛干嘛。
李家的大人早就千叮咛万嘱咐家里的孩子,不许往外说,若是说出去,就没有糖吃,没有肉包子吃,没有好看的衣服穿了。
孩子对于糖、肉包子、好看的衣服非常看重,所以,一个个守口如瓶,一点都不肯说出去。
包括最小的五岁的七桃。
她有时候摘酸枣,被小朋友看到,她都不会说这是来卖钱的,只会说自已吃。
虽然,家里说,晚上来打酸枣,孩子白天不需要摘了。
但想到甜甜的糖、香香的肉包子、好看的衣服,家里的孩子看到酸枣,忍不住要摘一些。
没有月光的夜晚,李家人,会偷偷打着点火把。
反正是山上,也不会很明显。
罗汉果没了,酸枣就上阵。
何况,秋收也到了尾声,没那么累了。
打起酸枣来,那可真是精神抖擞。
甚至,最后一打就是一晚上,一直到了天色蒙蒙亮,才回家。
然后从大早上一直睡到下午。
就是为了快点将酸枣打完。
只敢在挨着村子的山里打酸枣,再往后的深山,可不敢去。
虎豹豺狼可不是闹着玩的,猎人还被折在里面呢。
晚上打酸枣,还有额外的收获了。
居然逮到了两只野鸡,掏了几窝野鸡蛋,堵了几只兔子,以及夜晚觅食的两只刺猬。
李家人简直好像打了兴奋剂,秋收的劳累都不顾了,玩命的摘着罗汉果和酸枣。
等到几批晒干的罗汉果都出手后,到手的钱,居然达到了三十两。
三十两啊,三十两!
简直惊呆了李家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