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李青云的话,李老头马上接过话头,“我孙子说的对,就用这个缝合,我相信我家弄出的酒精。”
耿郎中无奈,看向了赵成,赵成点头。
但他要把丑话说到前面,缝合和不缝合,都可能感染,都可能会死。
别到时候,还是死了,赖到他身上可就不妙了。何况,看老李家的意思,还要用那个他不看好的酒精,明明就是烈酒。没有赵家的消毒药剂好用吧。
这样,最后这烈酒消毒而死,也不能赖在他身上。
“放心,不会赖到你身上。”李青云保证。
赵成在门口也说:“有什么问题,本少爷承担。”
耿郎中叹息,现在的情况,死马当活马医,这人只是暂时吊住一口气,能不能活,就要看命大不。
李老头搭话:“现在有这消毒酒精,感染会减少。缝合吧!”
他不想小孙子让别人觉得不同,不能让李青云说再说,由他这个糟老头子说吧。
耿郎中说:“那就缝合。”
根据李青云的暗示,李老头让耿郎中将缝合的针线泡在了酒精里面,彻底消毒。
并且将伤口彻底清洗。
越是狭长深的伤口,李青云越是让李老头多用酒精冲洗。
途中,李大镕昏迷中依旧疼的哼唧了好几声。
李青云知道,酒精消毒很疼,但多疼也要用,这是没办法的事情。
好在此人在昏迷,要不然还不知道多疼呢。
至于说麻沸散?
早就失传了啊。
即便是清醒着,也不可能有麻沸散,最多就是弄点具有止痛作用的药物减轻疼痛而已。
谁说古代没有外科手术缝合?
只是这项技术,没有被广泛推广,是因为没有好的消毒药剂,没有抗生素,伤口感染的几率不小。
当然,这是老百姓,若是在富贵人家,感染几率要小的多。
一场外科手术,花费不菲,一般的百姓舍不得,另外民间的郎中,多数是土郎中,根本没有那个消毒和手术条件。
所以,也就是在老百姓中间没有流传开。
在富贵人家,还是能保证卫生条件,以及用更好的药物,也有更好的郎中。
中医外科,在古代也是一枝独秀般存在的。
经常发起战争,那些士兵受伤了,不可能就等着内科治疗。
肯定要用上外科。
那么多的外科手术方案,早就形成了一整套规范的消毒和外科手术的技术了。
只不过是没有在民间大范围的使用罢了。
根源还是在于缺医少药,老百姓太穷造成。
周代已经有了中医外科的雏形。
要是没有那么好的中医外科,华佗也不会能够将肠子撸出来治疗肠病。
汉代的《五十二病方》记录了不少的外科方面的治疗方案。
早在晋朝,就已经有了兔唇的修补手术,肠道缝合手术等。而到了隋唐时期,已经有了分层缝合术,血管结扎止血等,经过两宋,中医外科也在缓慢发展。
一直到了明朝,古代中医外科到了巅峰时期。
明.薛已著的《外科枢要》连新生儿破伤风都有了诊治。许多中医外科著作成型。
各种包扎方案已经十分规范,截肢、开腹手术、引流等等,都已经成熟。
之后后来,清朝到民国,相反倒退了不少,尤其是还有许多国人反中医,当然连中医外科一起反了,差点中医在华国彻底灭亡。
李青云穿越的这个时代,是个架空的大盛朝,看耿郎中缝合伤口设备,显见,外科手术是存在了。
可能不很成熟而已。
显然没有达到明朝那时候的技术水平。
或许只有小部分军中郎中外科技术出众,而普通的郎中就一般了。
李青云看着耿郎中“穿针引线”缝合着伤口,不禁佩服。
不愧是赵家“御用”的郎中,这技术是堪称一流。
耿郎中若知道李青云心里的想法,肯定会骄傲的哼唧一声。
虽说,他没用过这项缝合技术,但祖上传下来的技术,却没有丢,从小就在父亲教导下,练习了成千上百次的缝合技术了。
李青云时不时说点自已的见解,当然是尽量以一个小孩的奇思妙想方式提出的。
都是说了一些现代医学的一部分理念,他懂得不很多,架不住网络信息大爆炸年代,往他脑海里面塞入了不少。
他只是知道一点皮毛,都是用畅想的方式提出来的。
耿郎中不由得惊讶,这小孩子,想的真多。
不过,好像,也有点意思。
赵成同样认真听着。
一个油灯有点暗淡,李青云让吕氏寻来几个油灯,放下合适位置,差不多达到无影灯效果。
耿郎中更是点头,这小孩果然聪慧。
等到大的伤口缝合好了,再次用酒精做好消毒,然后再次撒上止血药粉。
耿郎中又开了几副汤药,嘱咐吕氏和王氏一天两次,一副药早晚各煎服一次。
吕氏忙问多少钱,耿郎中摇头,并没有收钱。
他是他家少爷带来的,是赵家的郎中,即便是要收钱,也是少爷收。
少爷不说收钱,他可不能收。
赵成根本看不上这点小钱,也不待要的。
吕氏感激不尽。
耿郎中叹息,他还是在担心那个所谓酒精的东西,对吕氏说:“那个伤口每天要换一次药,明日我再来。”
既然小少爷要管这件事,那他总不能不继续跟踪治疗。
吕氏再次谢恩。
从李大镕家里出来,赵成马上拉住李青云,“傻蛋,你和耿叔说的能看到人眼看不到的,什么微生物,什么显微镜,是啥?”
李青云歪着脑袋,笑嘻嘻的说:“这是我遇到的那个老爷爷给我讲的,我都记下来了。他说,人身上都有细菌,自然界也有细菌,这些细菌有好的,也有坏的。
坏的细菌对身体有害,能够让人感染得病,需要用显微镜才能看到这些微小的细菌。
显微镜的镜片是用玻璃,哦,就是玻璃做的,但得是那种没有杂质的亮晶晶的琉璃来做。”
这不是李青云第一次和赵成说那个老爷爷,在李青云这里,老爷爷是万能的。
赵成知道,是那个山中采药的老爷爷将李青云治的不傻了,然后还告诉了傻蛋不少辨认草药的方法。
居然还说过这些?
“你知道怎么做吗?”
李青云摇摇头,“他就和我说了大概,说要用没有杂质的琉璃磨成凸和凹的,就能看到放大和缩小的东西。”
“真的?太好了,咱们来磨,我很想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