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头己经在追逐权力的路上越走越远,他想保证燕京周边的安全,王定边又何尝不想有个稳定的发展环境?
多难兴邦,这是一个非常沉重的词语。说的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经历过无数的苦难,关关难过关关过,最终可以造就一个强大的民族,而强大的民族自然能建立起强大的国家。
可是,唯结果论是不可取的。一个少年丧父的孩子,从小艰难长大,受尽了生活的苦,受尽了别人的冷漠,凭借自己的努力终于过上幸福生活。与人酒后吐露心声的时候,他可以说,没有小时候的艰难就没有现在的我!这是提气的话。给他带去侮辱的人这时候可不能站出来说:“没有我当年踩你的那一脚,你小子也走不到今天的地步!”这不仅仅是情商低,更是没脑子、拉仇恨。如果有的选,谁也不想经历苦难,个人如此,国家也一样。
燕京方面乱成一锅粥,新派、旧派每天都在打嘴炮,在相互扯皮,王定边懒得参与这些虚头巴脑的争端。伍听方他们走了以后,王定边又开始了新一轮的视察工作。
辽阳铁厂项目很是成功。借用德意志资本建立起来的全套钢铁生产体系,仅仅几年的时间,己经实现了盈利。去年的年报数据出来后可把老王给乐坏了,全年生产生铁7.7万吨,钢锭8.2万吨,钢材6.5万吨,生产钢轨达到了3万吨。凭借辽阳优质的煤铁资源,加上此时大建铁路的机遇,铁厂的规模己经超过了汉阳铁厂!
能有这么喜人的数据,一方面是张香帅当年办厂走了太多弯路,以至于厂子的后劲不足;另一方面,国外资本的进入、官僚化的管理、外商的打压,多种因素综合作用,限制了其发展速度。
辽阳铁厂这边就不一样了,这里没那么多的外行人来领导,陈启年知道王定边对这里的重视,一首就住在工厂里面。铁厂外面那上千人的驻军可不是摆设,这些年民间的混混、官面的打秋风的,统统被驻军给打发了。赵尔巽、锡良也多次想打铁厂的主意,被王定边联合德意志的股东代表给挡了。
没有了朝廷掣肘,农具厂、兵工厂、铁路工地、铸铁厂等等单位的订单又多到干不完,铁厂的发展要是慢了才真的有鬼了!
不过,王定边这次的视察却不是去辽阳那边,而是去抚顺和本溪两地。
一座铁厂的产能是挺可观,比起市场上的需求来讲那就不行了。两年前开始,东北这边新上马了三条铁路线:宁远—锦州—阜新—彰武—法库,盛京—新民—彰武—通辽,盛京—抚顺—通化—白山。
这三条线路是要打造第二条的南北纵贯线路,缓解南满铁路的过度依赖。同时打造以盛京为中心的东西铁路大动脉。
东北现有的铁路线路,主要就是中东铁路以及他的支线。该线路建设的较早,施工的工艺水平也比较一般。随着这些年东北的大发展,这运力就差太远了。而且,铁路的运营保持在日本和沙俄手中,两国甚至都有上万部队的沿线驻军!国人使用铁路越多,这俩国家就赚的越多!这让人如梗在喉啊!
三条主干道,再加上沿途的多处支线,超过2000公里的铁轨需求啊。为了不让肥水流入外人田,新建铁厂就是势在必行了!
短短几年,德意志银行己经从铁厂等项目盈利了近50万银元,这给了德国商人很好的印象。大家可以想象,你投了一个项目,从开工到盈利,你的预期是十年时间。结果,你的合伙人全身心的扑在项目上,项目建设一路绿灯,产品销售全力配合。在你准备搞点别的项目,弥补一下亏空的时候,合伙人给你把今年的分红带来了!还跟你说,今年的产能没跟上,明年会更多!
这样的合伙人,你不想加大投资吗?当他又有新的项目来找你的时候,你确定不主动上赶着?自古以来,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好项目有的是,可靠谱的合伙人真心不多。
所以,当王定边对外透露消息,说是新建两座大型铁厂、两座棉纺厂、三座毛纺厂,还有一系列的工厂。德意志银行的代表主动登门了,随同一起的还有辽阳铁厂的德国工程师,德意志机械厂的销售经理,礼和洋行的大班、德和洋行的大班、瑞记洋行的大班。可以说是来了个代表团。对此,王大军阀表示,心里乐开了花。
为了拿到王定边的订单,德国人可谓是使尽浑身解数。什么回扣啦,什么国外账户存款啦,什么子女免费留学啦,什么德意志荣誉爵位啦,什么日耳曼的友谊啦等等,这些是针对王定边私人的。
公事上,德意志也拿出了很大的诚意。德意志银行团愿意承担项目所需的全部贷款;戴姆勒拿出了新设计的火车;德意志机械厂的全新纺织机械等等。这些东西都是目前世界最为顶尖的技术。德和洋行大班还表示,如果各项采购合作能够达成,将会帮助王定边建立起105毫米口径加农炮和150毫米榴弹炮的生产线。这可把王定边馋坏了!
立马答应吗?不不不,上赶着的不是买卖。王定边决定再抻抻他们。
同样的消息,王定边也透露给了日本商人。
这帮子小日子过得不错的人也轰动了。三井财团带头,联合了八幡制铁所、正金洋行、帝国银行、江户纺织机械厂等公司,专程拜访了王定边。提出的条件让王定边都动心了!三井康受还专门拿出来一个勋章,据称是新任的天皇大人开过光的,当场赠送给了王定边。这帮日本企业家一顿叽里呱啦的日语,全是逢迎拍马,呦西呦西的不停。
王定边当场对日方代表团表态:我很中意把项目交给你们来做,但是兹事体大,需要整体考量和讨论,请等待结果。
晚上,德意志的代表团也得到了王定边的回答:日方的代表团很有诚意,拿出来的方案很是让我满意。我本人是希望你们德国企业来做,可我不得不整体进行考虑。
靠着两头忽悠,日德两国的企业都费了大力气,最后,德意志银行答应,提供无息贷款,但是所有进口的物资都要从德国采购。王定边也就顺水推舟,将项目交给了德意志。竞标失败的小日子对德意志的怒火更大了!当然了,对王定边这个不识好歹的,他们也有了不小的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