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还去不去?当然去了。
到了班级门口,就听几个女生在那儿嘀嘀咕咕:“欸,昨天她俩打起来了,我就说这招好使吧。”
“哈哈哈,你太行了,那俩傻子太逗了…”
玩呢?好像让人给摆了一道。
这时,跟我动手的女生也来到了学校,我看她过来了,上前迎去,“谈谈?”
“你昨晚那个嘴像特么连环炮一样,你要干啥啊?”我问道。
那女的冷哼了一声,“我就看不上抢别人男朋友的人。”
我瞪了她一眼“谁特么抢谁男朋友了?你二逼啊?”
“让人卖了还给人数钱呢,你好像傻逼,“你自已过去听她们屋里聊啥呢”
我们两个人蹑手蹑脚地走向了教室门口,果然,那两个女生还在讨论着那件事,互相交换着对我的看法,“听见了?”。
接着,我走向那两个女生,她们见我过来,瞬间安静了下来,显然有些紧张。
我冷笑一声:“咋,刚才挺会嘀咕的,怎么不说了呢?”
“没有啊”其中一个女生尴尬地低下了头。
“傻逼”骂了一句我就找了个座位坐了下来,好学生,好好听课。
后来,一个朋友听说了这事后,主动提议要“帮我教训”那两个女生。
“别做傻事,别真动手啊,吓唬吓唬得了”我叮嘱他。
他一脸兴奋地回应:“放心,我知道分寸,不会太过分。”
他约出来了其中一个女生,带她上了高速。
半路把她扔下车,我看到他发给我的小视频,里面那个女生正站在高速公路旁边,愤怒地破口大骂,样子看得让我忍不住冷笑,“活该。”
那件事过后,我不再跟这些人纠缠了。
语学院的生活早已让我感到厌烦。
那些看似充实的课程和无聊的社交,简直像消耗着自已一样。
我越来越发现,学校里的进度慢得令我抓狂。
自学的效率远高于课堂上那些碎片化的教学。
每天的时间好像都在无所事事地消耗,在这个学校里,会有新人旧人一直更替,都是十几岁移民过来的孩子们,白天学语言,下午玩手工,或者去参加一些课外的活动。
机器人比赛、手工制作水晶、烘焙面包、调制咖啡、插花…活动种类繁多,只有你想不到的,没有他们不安排的。
我加入时,正好是第一批“老土著”中的一员。
那时学校还不那么正式,氛围也相对自由。
之后我也时常去语学院走一走,认识一些新朋友,扩大自已的社交圈子。
后来的第二批,第三批的朋友到现在都一直保持着联系,这几批来的人,挺正常的。
再往后的几批到现在就几乎没有国人了,越南,泰国那边的居多,叽里呱啦的,也听不懂,挺闹听的。
小小的彩虹学校也搞的越来越正式,越来越规范,上午学习,下午学习,库库就是学习。
哦对,现在改名叫:多文化中心。
渐渐地,我开始对这个地方没有了任何期待,但是回忆还是很美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