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嬷嬷端着热水进来,发现自家娘娘醒来,欢喜上前放下洗脸盆。
“娘娘,您醒了。”
“嬷嬷,我睡了多久。”
代嬷嬷忧心道:“五六日了。”
林清忧大惊:“怎会如此久。”
梦里的场景让她愈发不安,她害怕梦是现实。
师父,徒儿不孝,让你们担忧了。
目青帝得知林清忧差点儿死去,整个人震惊抬头看向暗卫。
“什么,婉贵妃生了病,还差点儿死了。”
“是的,皇上。”
尽管不想再低头,可目青帝还是忍不住在当日晚上亲笔书信。
等林清忧看见那人熟悉的字迹时,心里不知是何感想。
她们的遇见本就是错误,她说一句孽缘也不为过。
此生遗憾颇多,如今长板青灯古佛的她不想再同那人联系,那吃人不吐骨头的后宫她也不想再回。
原本她一如既往不准备回信,可代嬷嬷还是劝了劝她。
“娘娘,还是回个信吧。”皇上这一年多也真是够执着的。
林清忧叹气,还是让梅花研墨,她执笔写下回信。
数日后,目青帝收到回信欣喜若狂。
“快,拿给朕。”
可当他看见只寥寥数语,气的把回信抓成一团。
好你个林清忧,勿念勿挂,亏朕一片真心,当真是喂了狗。
自从林清忧回了书信,目青帝变得越来越暴躁,后宫更不爱去了,上朝遇见干事不力的臣子也是骂的人家狗血淋头。
一时间,前朝后宫人人都害怕这位从明君变暴君的壮年帝王。
对于这一切,林清忧不关心也不知情,每日不是诵经祈福,便是抄写经书,闲暇时光会刺绣。
慧妃是个聪明的,明白自己的依靠不是目青帝,毕竟她有“前科”,她便学林清忧做法,时常到福寿宫侍奉太后,慢慢的她的地位在宫中逐渐恢复起来。
这日她从福寿宫回来,得知一件大事,婉贵妃的俸禄悉数由太后派人领取,她心里感觉此事绝不是表面那般简单。
步辇旁,荣华看自家娘娘一脸沉思忧愁,忍不住担忧询问。
“娘娘,可是有烦恼?”
慧妃想到这是外面,淡淡摇头。
有些事情,她知晓便好,方能更明哲保身。
夏去秋来,绿叶渐黄至枯叶随风飘落。
屋檐下,林清忧伸出手接过眼前飘落的银杏叶,随后收回手看向手中躺着的枯叶。
原来又是一年秋了,时光过得快,仿佛又过的慢。
中秋佳节这一日,林清忧带着代嬷嬷三人做月饼,还给老祖宗们都做了一些献上为贡品。
等忙完这些事宜,林清忧带着三人回屋品尝月饼。
“娘娘,这月饼好吃。”初夏这些年依旧单纯,吃过本性依旧未改。
听见她的话,林清忧伸手刮了刮她的鼻子。
“喜欢吃可适当多吃一些。”
初夏欢喜点头:“是,娘娘。”
她家娘娘好厉害,除了冷宫,可惜她在宫里一般不动手做美味吃食。
面对丈夫突然离世,最宠爱的徒儿未找回,阮丹青就差把双眼哭瞎。
七师姐向来孝顺有加,疼爱照顾师弟师妹们,她见不得师母如此,冥思苦想出一个建议。
翌日,她收拾好来到自家师母房间门外,深呼吸吐气抬手拍门。
“师母,是我,小七,可方便进来?”
在屋内看着丈夫与徒儿留下来的纪念物,她一首情不自禁落泪,猛然听见拍门声吓了她一跳。
小七?
这么早她怎来了。
“进吧。”她赶忙趁机用绣帕擦了擦眼泪,随后整理衣裳坐好。
“小七见过师母。”
“好孩子,这么早你怎来了。”这个小七也很懂事孝顺,与师兄弟妹间也友好相处,她对此十分满意。
“小七想带您重出江湖,我们去游历大好河山,说不定还能找到小十五呢。”
阮丹青闻言有些心动。
她待在这里有几月了,每日都是以泪洗面,或许出去会好一些。
“那我们找个时间离开吧。”
小十五,希望你平平安安的,不求你大富大贵,但求你平安顺遂。
立冬这一日,林清忧和大家一起擀面皮包饺子,日子平静美好欢乐。
“娘娘,这些饺子颜色好好看。”
耳边是初夏不停的夸赞声,林清忧莞尔一笑,手上故意沾了一些面粉敷在初夏脸上。
梅花瞧见,在一旁忍不住低头偷笑。
看见如此鲜活的娘娘,代嬷嬷心有感触。
原来不在宫里的娘娘,还是会时不时露出笑容,看来那座富丽堂皇的皇宫真不适合她。
也罢,这辈子她们若是如此过,倒也不失为一件幸事。
人生永远不知下一步会发生何事,比如林清忧在春日时节收到来自太后的亲笔书信。
梅花看了信皱眉:“娘娘,太后这是何意,好端端的为何让您回宫参加她的寿诞。”
代嬷嬷看向送来的素净淡雅衣裳与白毛大氅加厚披风,还有鞋袜等一应应全。
林清忧眉目紧皱,眼眸微动。
太后她老人家这是何意?
她己离宫快两年半,为何突然让她回去参加寿诞,难道是宫里出事了?
不对啊,宫里年年不都有人出事嘛,那此举是为何?
尽管疑惑与不愿,西人还是在太后的安排下踏入回宫的旅程。
原本安于现状的西人,在得知要回宫那刻,她们皆失去往日柔和的面容,脸上只留下忧愁与对未知的惶恐。
福寿宫,一名女暗卫禀报完事情,太后脸色难看至极。
常姑姑有些担忧她的身体:“太后,您要放宽心啊。”
“放宽心?你看不过短短两三月,后宫如今便如此乌烟瘴气,哀家怎能不忧心,皇帝可真是会给哀家找事。曾经是贤嫔,后面是顺嫔,再是王美人,如今又来个妖艳贱,她一进宫来,不是这个妃子不孕,便是那个妃子流产,哀家看她就烦。”
她思来想去还是决定打破宫里表面的平静,让婉贵妃入宫,宫里没有皇后和高位妃嫔平衡,迟早会出大事。
想到婉贵妃,太后无奈叹气。
婉贵妃,别怪哀家如此做,她也是迫不得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