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轩得到任命后,深知办理文书和调任之事并非一蹴而就,需耗费不少时间。于是,他决定在洛阳暂且停留一段时间。
洛阳,是大汉的皇城,与雁门、常山相比,有着天壤之别。这里城墙高大巍峨,仿佛是守护皇城的钢铁壁垒;护城河宽阔幽深,流淌着岁月的沧桑与威严。城中街道车水马龙,行人比肩接踵,店铺林立,热闹非凡,处处都彰显着皇城的繁华与昌盛。
一日,阳光明媚,微风轻拂。刘轩和赵云在一家热闹的酒馆中吃饭。酒馆里人来人往,热闹喧嚣,食客们高谈阔论,话题从市井琐事到朝堂大事,无所不包。
就在他们酒兴正浓之时,邻桌几位文人模样的人交谈的内容引起了他们的注意。其中一人兴奋地说道:“城南茶馆明日举办诗会,听说届时洛阳城内的文人雅士都会齐聚一堂,吟诗作画,共赏佳篇,实在是不可错过的盛事。”
诗会?刘轩听到这个消息,心中顿时涌起一股好奇与期待。
他向来渴望见识一下汉朝文人的风采,如今有这样的机会,自然不想错过。
于是,他转头对赵云说道:“子龙,这诗会听起来倒是有趣,我想去见识一番,你可愿与我同去?”赵云微微一笑,点头说道:“公子既有此雅兴,云自当陪公子前往。”
第二天一早,刘轩身着一袭淡蓝色长衫,头戴方巾,显得儒雅又不失英气。赵云则身着黑色劲装,紧随在刘轩身后,二人一同朝着城南茶馆走去。
一路上,阳光洒在街道上,行人来来往往,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街边的小贩叫卖着各种货物,空气中弥漫着食物的香气。刘轩看着这热闹的场景,心中不禁感慨洛阳城的繁华。
很快,他们便来到了城南茶馆。茶馆外早己停满了车马,人来人往,热闹非凡。茶馆的门额上挂着一块牌匾,上面写着“雅韵轩”三个大字。刘轩和赵云走进茶馆,里面茶香西溢,摆放着许多桌椅,己经坐了不少文人雅士。他们有的在低声交谈,有的在品茗沉思,个个神态悠然。
刘轩和赵云找了个空位坐下,不一会儿,一位身着长袍、留着胡须的老者走上前来,清了清嗓子说道:“诸位,今日诗会,旨在以诗会友,畅抒胸臆。规则也很简单,大家轮流吟诗,可咏景、可抒情、可论史,只要意境高雅、文采斐然即可。”
话音刚落,一位面色有些许苍白的年轻书生率先起身,他手持折扇,摇头晃脑地吟道:“春日繁花映碧池,柳丝轻舞惹情思。东风不解离人恨,依旧吹香满故枝。”
众人纷纷鼓掌称赞,那书生得意地坐下,眼神中透露出一丝骄傲。接着,又有几位文人依次起身吟诗,或婉约细腻,或豪放洒脱,各有千秋。
刘轩静静地听着,心中暗自品评。轮到他时,他缓缓起身,目光坚定,朗声道:“大漠孤烟落日残,边关烽火照雄关。男儿壮志平胡虏,马革裹尸亦安然。”
他的声音洪亮而激昂,诗句中透露出一股豪迈的气概和保家卫国的壮志。众人听后,先是一愣,随即爆发出热烈的掌声。
那位主持诗会的老者更是站起身来,赞叹道:“好诗!好诗!此诗意境开阔,气势磅礴,有大丈夫的豪情壮志,难得难得!”
赵云在一旁看着刘轩,眼中满是敬佩。这时,一位身着华丽服饰的公子站起身来,他轻蔑地看了刘轩一眼,说道:“这位兄台,诗倒是作得有些气势,不过,只怕是纸上谈兵,未必有真才实学。”
刘轩微微一笑,说道:“阁下何出此言?诗以言志,我不过是抒发心中所想罢了。至于真才实学,自当在实际行动中体现。”
那公子冷笑一声,说道:“那我便考考你,如今朝堂之上,宦官当道,你可有何良策应对?”
刘轩神色镇定,说道:“宦官乱政,乃国家之祸。要想根除,需先取得陛下信任,铲除其党羽,整顿朝纲。同时,广纳贤才,重用忠臣良将,方能使国家长治久安。”
那公子听了,一时语塞,脸上露出一丝尴尬。这时,一位白发苍苍的老者站起身来,说道:“这位公子见解独到,实乃有识之士。如今国家正值多事之秋,正需要像公子这样的人才。”
众人纷纷点头表示赞同。诗会继续进行,大家的兴致愈发高涨。不知不觉,己到了午后。茶馆里的人渐渐多了起来,气氛也更加热烈。
诗会在众人的欢声笑语中接近尾声,刘轩觉得今日也算尽兴,便向赵云使了个眼色,示意准备离开。
赵云心领神会,默默起身收拾。刘轩站起身来,对着周围的文人雅士拱手道:“诸位,今日诗会让刘某大开眼界,只是刘某还有些琐事待办,先行告辞。”说罢,便欲转身离去。
主持诗会的老者赶忙上前,微微躬身道:“公子且慢,老朽还不知公子大名,可否告知,也好让老朽日后有机会再与公子交流诗艺。”刘轩停下脚步,微笑着答道:“在下刘轩,能得老先生赏识,实乃荣幸。
他日若有机会,定当再与诸位共赏诗词。”言毕,刘轩与赵云大步迈出了茶馆。
刚走到茶馆外,那位之前在诗会上刁难刘轩的年轻人快步追了上来,抱拳说道:“兄台请留步,方才多有冒犯,还望兄台莫要往心里去。我见兄台才思敏捷,见解独到,心中甚是钦佩,想与兄台结识一番。”
刘轩转过身来,上下打量了一下这位年轻人,微笑着还礼道:“无妨,文人之间相互切磋本就是常事。不知兄台如何称呼?”
年轻人爽朗一笑,自我介绍道:“在下河东卫家之人,卫仲道。久闻洛阳多才俊,今日参加诗会,果然名不虚传,尤其兄台的诗作和见解,让仲道耳目一新。”
刘轩听闻对方是卫仲道,脑海又浮现了蔡琰,自从上次一见,便给自己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兄弟们,这个我是真喜欢啊。
这卫仲道来洛阳难道是为了她,不行,我得去蔡邕那里瞅瞅。
赵云轻轻拍了拍刘轩肩膀,刘轩反应过来,拱手道:“原来是卫兄,久仰河东卫家之名,人才辈出。轩乃雁门郡太守平乡侯刘轩,幸会幸会。”
卫仲道一听刘轩的身份,眼中满是敬佩之色,再次抱拳行礼道:“原来是刘太守,久闻太守平定黄巾之乱立下首功,实乃当世英雄。今日得见,真是三生有幸。”
刘轩谦虚地摆摆手道:“卫兄过奖了,轩不过是做了一些分内之事。如今国家动荡,正是我辈男儿为国效力之时。”
卫仲道点点头,说道:“刘太守所言极是,仲道虽为文人,但也心系国家。如今朝堂宦官当道,局势复杂,还望太守能在其位,谋其政,为国家和百姓多做贡献。”
刘轩目光坚定地说道:“卫兄放心,轩既然接受了陛下的任命,就定会竭尽全力守护雁门郡,保一方百姓平安。”
道别后,刘轩离开了诗会,得赶紧去蔡家探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