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赵钧身体的好转和赵云在真定小有名气,不少人前来结交赵云。
刘盛这几日注意到有人带着黄巾在西处给人送黄符,喝黄符水,顿感不妙。他在现代历史书上读到过黄巾之乱的惨烈,心中暗暗着急,才想起再过不久黄巾之乱就要爆发,自己得早做些准备。
这日傍晚,刘盛找到赵云,将自己看到的情况一五一十地说了出来,忧心忡忡地说道:“子龙,那些人宣扬喝黄符水便能治病,我看其中必有蹊跷。这黄巾教如此行事,恐日后会生大乱啊。”
赵云却不以为意,微微皱眉道:“刘兄,若这黄巾教真能救治百姓,让这乱世中的百姓少受些病痛折磨,未尝不是一件好事。”
刘盛见赵云这般想法,知道一时难以说服他,便提议道:“子龙,如今这世道,咱们总得有个长远的打算。”
赵云点了点头,两人在桃花树下席地而坐。桃花的香气在空气中弥漫,花瓣不时飘落,洒在他们身上。赵云望着远方,缓缓说道:“我听闻幽州刺史刘虞,实行仁政,治下百姓安稳。我想去投靠于他,在他麾下建立一番功业,为这乱世百姓谋得一方安宁。”
刘盛摸着下巴,思考片刻后说道:“赵兄,刘虞确实是一位贤能的官员。不过,咱们如今对这天下局势了解还不够全面。依我看,咱们不如一起出去走走,多了解当下局势,再做打算。说不定,在这过程中,咱们能找到更合适的方向。”
赵云听了,有所犹豫,他本就习惯独来独往,对于西处奔波有些抗拒。但看着刘盛真诚的眼神,又想到一路与刘盛同行,他确实颇有想法,便缓缓说道:“刘兄所言也有道理。只是这天下广阔,咱们该往何处去?”
刘盛眼睛一亮,说道:“我想去并州看看。并州地处边疆,民风彪悍,多有豪杰之士。咱们去那里,一来可以了解边疆的局势,二来也能结识一些有志之士,说不定还能为咱们的以后打下基础。”
赵云思索片刻,终于点头同意:“好,那就依刘兄所言,咱们一同前往并州。只是一路上,还得多多小心。”
两人商定好后,便开始为出行做准备。他们收拾了一些必要的衣物、干粮和盘缠,又准备了一些防身的武器。
赵钧得知他们要出行,心中虽有不舍,但也知道这是他们的选择,便嘱咐道:“子龙,刘贤弟,此去一路小心。若在外遇到什么难处,便写信回来,为兄虽不能帮上大忙,但也会尽力相助。”
第二日清晨,天色微亮,赵云和刘盛便踏上了前往并州的旅程。他们骑着马,沿着蜿蜒的小路前行。
一路上,他们遇到了各种各样的人。有行色匆匆的商人,有疲惫不堪的流民,也有三五成群的游侠。每遇到一个人,刘盛都会主动上前交谈,了解当地的情况和百姓的生活。赵云则在一旁默默地观察着周围的环境,警惕着可能出现的危险。
经过几天的奔波,赵云和刘明终于来到了雁门郡。远远望去,雁门郡的城门高大而厚重,城墙上的旗帜在风中猎猎作响。
然而,城门之下的景象却让他们心中一紧,只见城门口聚集着大量的流民,他们衣衫褴褛,面容憔悴,眼神中满是疲惫与绝望。
在流民中间,有几个穿着朴素的人正在施粥。一口巨大的铁锅架在柴火上,热气腾腾的稀粥散发着淡淡的米香。施粥的人一勺一勺地将粥舀进流民们手中的破碗里,每一勺都饱含着他们的善意与怜悯。
有些流民接过粥后,迫不及待地大口喝起来,烫得首咧嘴,但却顾不上这些,仿佛这一碗粥就是他们活下去的希望;而有些流民则只是默默地接过粥,眼神中充满了感激,小口小口地抿着,似乎在珍惜这来之不易的食物。
赵云和刘盛对视了一眼,心中感慨万千。他们下马,牵着马匹,随着人流缓缓走进了雁门郡城。
一进城,便是一个集市。街道两旁摆满了各种各样的摊位,人们在摊位前穿梭往来,讨价还价声此起彼伏。
有新鲜的野菜,这些野菜带着泥土的芬芳,显然是刚刚从山上采摘下来的;还有一些猎户摆在摊位上的猎物,有野兔、山鸡等,皮毛还带着体温;此外,还有许多手工编织的草鞋、草席等物品,做工虽然粗糙,但却透露着劳动者的质朴与智慧。
突然,不远处传来一阵嘈杂的声音,一群人围在那里,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情。刘盛好奇心顿起,拉了拉赵云的衣袖,说道:“子龙,咱们过去看看。”赵云点了点头,两人穿过人群,好不容易挤到了前面。
只见人群中间,一个身材魁梧的大汉正揪着一个瘦弱的年轻人的衣领,怒目圆睁,大声吼道:“你这小子,竟敢偷我的东西!”那年轻人吓得脸色苍白,双腿发软,拼命地挣扎着,声音颤抖地说道:“大爷,我……我没偷,我只是饿坏了,想拿个饼充充饥。”
大汉手中拿着一个面饼,正是从年轻人手中夺过来的。他冷笑一声,说道:“还敢嘴硬!这集市上谁不知道我王二的厉害,偷了东西还想抵赖!”说着,扬起手就要打那年轻人。
刘盛见状,连忙上前一步,拦住了大汉的手,说道:“这位大哥,先别急着动手。听这年轻人说,他只是饿坏了,咱们不妨问清楚再做定夺。”
大汉看了看刘盛,又看了看赵云,见他们二人气质不凡,心中有些忌惮,但还是不肯罢休,说道:“哼,有什么好问的,我亲眼看见他拿了我的面饼,这就是证据!”
年轻人眼泪汪汪地看着刘盛,哀求道:“这位公子,我真的是饿坏了,己经好几天没吃东西了。我实在是没办法,才拿了这个饼。我愿意还钱,求您救救我。”
刘盛看着年轻人可怜的模样,心中有些不忍,他从怀里掏出几文钱,递给大汉,说道:“大哥,这几文钱就当是买这个饼的钱,放了这年轻人吧。他也是生活所迫,情有可原。”
大汉接过钱,数了数,脸色稍微缓和了一些,但还是不依不饶地说道:“就这么算了?他偷东西就是不对,今天要是不教训教训他,以后这集市上还不得乱了套!”
就在这时,人群中走出一个老者,他头发花白,眼神却十分和善。老者走到大汉面前,拱了拱手,说道:“王二啊,得饶人处且饶人。这年轻人确实可怜,你就看在老夫的面子上,放了他吧。”
大汉见是老者出面求情,犹豫了一下,最终松开了年轻人的衣领,说道:“看在大家的面子上,今天就饶了你。下次再让我碰到你偷东西,可没这么便宜!”
年轻人连忙跪在地上,给大汉和刘明等人磕了几个响头,说道:“谢谢各位大爷,谢谢各位恩人。我以后一定好好做人,不再做这种事情了。”
刘盛走上前去,将年轻人扶了起来,说道:“起来吧,以后有什么难处,就去找个正经的营生。这乱世之中,大家都不容易,互相帮衬着,总能度过难关的。”
年轻人感激地点了点头,眼中闪烁着希望的光芒。赵云看着这一幕,心中对刘盛的仁义和智慧又多了几分敬佩。
人群渐渐散去,看着西周简朴奔波的人,刘盛不禁感叹,“不容易啊。”
赵云点了点头,“是啊,真希望朝廷能早日醒悟,多施仁政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