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之大汉雄风
三国之大汉雄风
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 > 三国之大汉雄风 > 第42章 求贤

第42章 求贤

加入书架
书名:
三国之大汉雄风
作者:
关关煮粥
本章字数:
4738
更新时间:
2025-04-15

自从上次许杨事件发生后,雁门的大小家族虽然不服,但都收敛了许多。随着郡内状况的逐渐好转,刘轩也有了个头痛的问题,就是人手不足。

军事方面有赵云高顺等人他倒是放心,可处理内政上,胡松倒是稍微差点意思,尤其是最近人口增加和刘轩的各项新政。思考再三,刘轩决定颁布一条求贤令,在雁门及周边几个郡寻找人才,唯才是举。

求贤令一经颁布,便在雁门郡及周边引起了不小的轰动。求贤令以简明扼要的语言,阐述了刘轩求才若渴的心意,承诺为有才能者提供施展抱负的舞台,不论出身贵贱,只要有一技之长,都可前来应征。

消息传开后,每日都有不少人来到雁门郡府前,怀揣着自己的推荐信和才艺展示,渴望能得到刘轩的赏识。刘轩专门安排了一间宽敞的大厅,作为面试的场所,他和胡松亲自坐镇,对每一位前来应征的人进行仔细询问和考察。

这一日,来了一位名叫李墨的年轻人。他身着朴素的长衫,虽略显寒酸,但眼神中却透露出一股睿智和坚毅。他大步走进大厅,向刘轩和胡松拱手行礼,声音洪亮地说道:“在下李墨,听闻刘公求贤,特来毛遂自荐。我自幼熟读经史,对治理地方颇有见解,愿为刘公效力。”

刘轩饶有兴致地看着他,问道:“那你说说,若你负责一县的政务,该如何治理?”

李墨不慌不忙地回答道:“刘公,治理一县,首在安民。如今百姓最关心的便是温饱问题,我会鼓励开垦荒地,兴修水利,提高粮食产量。同时,建立公平的税收制度,减轻百姓负担。再者,要重视教育,开办学堂,培养人才,以提高百姓的素质和见识。”

刘轩微微点头,又问:“若遇到当地豪族欺压百姓,你该如何处理?”

李墨眼神坚定地说:“豪族虽有势力,但不能凌驾于律法之上。我会依法严惩,绝不姑息。同时,也会与他们进行沟通,晓之以理,让他们明白只有与百姓和睦相处,才能共同发展。”

刘轩听后,心中暗暗赞许,觉得此人有胆有识,便将他暂时留了下来,安排在胡松身边学习政务处理。

接下来的几天,又陆续来了不少人才。有擅长算术的陈亮,他能快速准确地核算各种账目,对郡内的财政管理有很大的帮助;还有精通医术的张正,他主动提出要在郡内设立医馆,为百姓治病救人。

然而,也并非所有前来应征的人都有真才实学。有一些人只是为了混口饭吃,夸夸其谈却拿不出实际的本事。对于这些人,刘轩和胡松都会耐心地劝导他们,让他们回去好好提升自己。

最让刘轩兴奋的莫过于张辽的到来了,张辽见到刘轩的时候愣了一下,他没想到,雁门太守既然就是两年前帮过他的人,刘轩微微一笑,“文远,别来无恙。”

张辽抱拳激动道:“大人,当年承蒙相助,张辽一首铭记于心,今日愿追随大人,效犬马之劳!”刘轩大喜,当下便委以重任,让张辽和赵云一起负责军事训练。

随着求贤活动的持续进行,雁门郡内逐渐聚集了一批有才能的人。刘轩将他们按照各自的特长进行了分工,有的负责农业生产,有的负责商业贸易,有的负责治安管理。

在这些人才的共同努力下,雁门郡的发展更加迅速。农田里的庄稼长势喜人,集市上的商品更加丰富,街道上的治安也越来越好。百姓们的生活逐渐安定下来,对刘轩的赞誉也越来越多。

随着时间的推移,求贤活动取得了丰硕的成果。雁门郡的人才储备越来越丰富,各项事业都在蓬勃发展。刘轩看着这一切,心中充满了欣慰。

他知道,人才是一个地方发展的关键,只有拥有了优秀的人才,才能实现自己的理想,让雁门郡成为天下百姓向往的乐土。

接下来,刘轩开始思考如何进一步发挥这些人才的作用。他决定定期召开会议,让大家共同讨论郡内的发展规划和遇到的问题。在会议上,大家各抒己见,提出了许多宝贵的建议。

有人提出要加强与周边郡县的合作,共同发展贸易;有人建议要加大对教育的投入,培养更多的本土人才;还有人提议要改善郡内的交通条件,方便百姓的出行和货物的运输。

刘轩认真听取了每个人的建议,并将其中可行的部分纳入了发展计划。他相信,只要大家齐心协力,雁门郡的未来一定会更加美好。

刘轩坐在郡府的书房内,手中拿着最新的情报,眉头紧锁。回想自上任到现在这半年来的路程,雁门己经发生了不小的改变。

昔日混乱不堪的街道如今井然有序,农田里庄稼在众人的悉心照料下即将迎来丰收,集市上商贾云集,百姓们的脸上也洋溢着富足的笑容。可如今秋收在即,刘轩收到情报北边的匈奴和西边的羌人似乎又在蠢蠢欲动。

汉末由于朝廷掌控力的逐渐下降,和羌人匈奴不断的内迁,并州九郡,朝廷掌控的只有雁门、太原、上党和西河郡上郡的部分地区。

朔方、五原两郡还有西河上郡部分地区己经被羌人占领,云中郡定襄郡则被南匈奴占领,虽然名义上还属于大汉,但对于朝廷他们不听调不听宣。

他站起身来,在书房内来回踱步。城外,百姓们正为秋收忙碌着,脸上满是对即将到来的丰收的期待。然而,这份安宁随时可能被打破。刘轩深知,那些游牧民族常常会在秋收时节南下掠夺,他们觊觎雁门郡的粮食和财富。

他立刻召集了张辽、赵云等将领,还有李墨等文官商议对策。在会议上,众人各抒己见。

张辽认为应该主动出击,在匈奴和羌人还未集结完毕时就将其击溃;赵云则觉得应先加强边境的防御工事,以逸待劳;李墨提出可以联合周边郡县,共同抵御外敌,同时在郡内做好安抚百姓的工作,稳定民心。

刘轩认真倾听着每个人的建议,心中逐渐有了计划。他决定双管齐下,一方面派遣张辽和赵云带领精锐部队加强边境巡逻,密切关注匈奴和羌人的动向,一旦发现有大规模集结的迹象,便果断出击;另一方面,让李墨组织百姓提前做好秋收准备,并且派出军士帮助百姓一起秋收,将粮食尽快储存起来,同时加固郡城的防御设施。

在接下来的日子里,雁门郡上下一片忙碌。士兵们日夜巡逻,百姓们争分夺秒地收割庄稼。

刘轩看着这一切,心中既担忧又充满信心。他相信,只要全郡上下齐心协力,定能抵御住外敌的入侵,守护住这来之不易的和平与繁荣。

错乱章节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
  • 新书推荐
  • 热门推荐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