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之大汉雄风
三国之大汉雄风
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 > 三国之大汉雄风 > 第54章 难民

第54章 难民

加入书架
书名:
三国之大汉雄风
作者:
关关煮粥
本章字数:
4122
更新时间:
2025-04-23

接下来的两个月,刘轩全身心地投入到安置黑山军送来的几万百姓的事务中。在李墨陈亮胡松三人的配合下,规划营地,安排粮食分配,组织人手搭建房屋,力求让这些百姓能尽快安定下来,过上安稳的生活。

在刘轩的精心安排下,营地逐渐有了规模,百姓们也开始适应新的环境,秩序井然。

然而,平静的日子并未持续太久。一日,城外突然出现了大批流民,人数众多,男女老少皆有,个个面容憔悴,衣衫褴褛。刘轩得知消息后,立刻登上城墙查看。

只见城外的道路上,流民们如潮水般涌来,绵延数里,他们眼神中透露出惊恐与无助,脚步却未曾停歇,显然是经历了漫长的逃亡。

刘轩赶忙派人前去打听,不多时,探子回报,原来是西凉韩遂联合羌人发动叛乱,战火纷飞,百姓们的家园被战火吞噬,无数人流离失所,听闻雁门治下安稳,便纷纷朝着这边赶来。

刘轩眉头紧锁,心中忧虑不己。他深知,如此大规模的难民潮,若不能妥善安置,不仅这些百姓会陷入绝境,还可能会给雁门带来诸多不稳定因素。

但雁门本就资源有限,刚刚安置完黑山军的百姓,如今又要接纳这些难民,压力可想而知。

尽管如此,刘轩没有丝毫犹豫。他立刻召集城中的官员和将领,商议安置难民的事宜。会上,众人各抒己见,有人提出担忧粮食储备不足,有人担心治安问题,也有人顾虑会引发疾病传播。

刘轩认真倾听着每个人的意见,然后沉稳地说道:“各位,这些百姓皆是我大汉的子民,如今遭受战乱之苦,我们岂能坐视不管?粮食的问题,我们可以先从城中富户家中征集一部分,再派人去周边郡县筹措;治安方面,加强巡逻,增派人手维持秩序;至于疾病,安排医者在难民中巡查,一旦发现病患,立刻隔离治疗。”

众人见刘轩决心己定,且安排得井井有条,便也不再多言,纷纷领命而去。

刘轩有此决心,胡松许渊定然支持,不久两家便献上了五万石粮食供刘轩解决难民问题,有了两家的带头,城中其他家族也纷纷献粮。

有了底气,这日,刘轩亲自来到城门外,安抚着难民们的情绪。他高声说道:“各位乡亲父老,你们受苦了!雁门欢迎你们,我刘轩定当竭尽全力,让大家有饭吃,有地方住,不再受战乱之苦!”难民们听了刘轩的话,纷纷跪地磕头,感激涕零。

在刘轩的指挥下,难民们安置在城外难民营。城中的百姓们也纷纷自发地前来帮忙,有的送来衣物,有的端来热水热饭,一时间,雁门弥漫着一股浓浓的温情。

在各方面的的配合下,雁门的难民安置工作逐渐走上正轨,刘轩命胡松李墨好好登记外来人口,同时鼓励他们开垦农田,安家落户。

刘轩今日特意前来视察胡松等人的工作进展。他身着一袭黑袍,身姿挺拔,步伐沉稳有力。

来到登记处,胡松正认真地指挥着下属记录着外来人口的信息。见刘轩到来,胡松赶忙上前行礼。刘轩微微点头,示意他继续工作,自己则在一旁默默观察。

只见那登记册上密密麻麻地写满了人名、籍贯、年龄等信息,每一页都承载着一个家庭的故事和希望。胡松一边核对信息,一边向手下的人叮嘱着要仔细严谨,不可有丝毫差错。

刘轩又来到了开垦农田的区域,只见许多难民正热火朝天地劳作着。他们有的在翻地,粗糙的双手紧握着锄头,一下又一下地用力刨着,额头上满是汗珠却也顾不上擦拭。

有的在播撒种子,眼神专注而认真,仿佛在播种着未来的希望;还有的在给刚种下的幼苗浇水,水桶在他们手中上下晃动,清澈的水洒落在土地上,滋润着这片充满生机的土地。

刘轩心中甚是欣慰,他深知,只有让这些难民有了自己的土地,能够自给自足,才能真正在这里安家落户,过上安稳的日子。

随后,刘轩与胡松等人来到城墙,俯瞰着这片在两年间发生了巨大变化的土地。胡松恭敬地说道:“主公,两年前您刚来之时,雁门登记的约三万户,二十万人,如今己发展至约西万六千余户,人口超过三十万。这一切都多亏了您的英明领导啊。”

刘轩微微皱眉,说道:“虽有此成绩,但不可懈怠。如今人口增多,粮食、物资等方面的压力依旧巨大,还需继续努力,确保每一个百姓都能安居乐业。”

胡松点头称是,接着说道:“主公放心,我们己经在计划着开垦更多的农田,同时也在鼓励百姓们发展一些副业,以增加收入。”

刘轩满意地点点头,他望着远方连绵的山脉和广袤的田野,心中满是感慨。这两年的努力没有白费,雁门在战火纷飞的乱世中,宛如一片世外桃源,接纳着无数流离失所的百姓,给予他们新的生活和希望。

“还要注意治安问题,不可让一些不法之徒扰乱了这来之不易的安宁。”刘轩叮嘱道。胡松连忙应下,表示会加强巡逻,确保雁门的安全稳定。

“哦,对了,对于这些新来的通通免除赋税三年,确保他们能安稳落户。”刘轩说道。

胡松恭敬的说道,“主公仁义,我会安排好的。”刘轩满意的点了点头。

两人站在城头,看着落日的余晖,胡松突然想到什么,“今日登记,还有一家比较特殊的。”

刘轩皱了皱眉,“哦,怎么了。”

胡松解释道,“也是逃难的,不过他们己经在城东买了一套宅子,我了解过,户主曾经举孝廉入仕担任郎官,不过前两年因病辞官。”

刘轩心里有些期待,“哦?有出仕经历?户主叫什么名字。”

“贾诩,贾文和。”

错乱章节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
  • 新书推荐
  • 热门推荐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