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在登基之前的创始皇帝
重生在登基之前的创始皇帝
当前位置:首页 > 玄幻 > 重生在登基之前的创始皇帝 > 第6章 改革推进,初见成效

第6章 改革推进,初见成效

加入书架
书名:
重生在登基之前的创始皇帝
作者:
清方观世
本章字数:
2900
更新时间:
2025-03-28

随着朝纲整顿的深入,大秦国内的局势愈发稳定,嬴政推行的各项改革举措也得以更加顺利地推进。

科举制度的筹备工作紧锣密鼓地进行着。负责此事的大臣们在嬴政的指导下,精心制定考试规则、确定考试科目与内容。经过数月的努力,科举制度的初步方案终于成型。

方案规定,科举考试分为乡试、会试和殿试三级。乡试在各郡县举行,选拔出的优秀者可参加在咸阳举行的会试。会试通过者,将有资格参加由皇帝亲自主持的殿试,最终根据殿试成绩授予不同官职。考试内容除了传统的经史子集,还增加了对时事政治、水利农耕、军事策略等实用知识的考察。

消息一经传出,天下学子纷纷响应。他们看到了一条凭借自身才能进入仕途、施展抱负的光明大道,一时间,学习之风在大秦各地盛行。各地书馆人满为患,学子们日夜苦读,期盼能在科举中崭露头角。

在农业方面,嬴政鼓励农桑的政策也初见成效。政府组织修建了许多水利工程,郑国渠等大型水利设施得到进一步修缮和扩建,使得大片农田得到灌溉,粮食产量大幅提高。同时,朝廷还推广了先进的农耕技术和农具,农民们的生产积极性被极大调动起来。农村地区一片繁忙景象,新翻的土地散发着泥土的芬芳,田间地头满是劳作的身影。

在经济上,统一文字和度量衡的举措促进了各地的贸易往来。以往因文字和度量标准不同而产生的贸易障碍被消除,商人们可以更加顺畅地在大秦境内进行商业活动。咸阳城作为大秦的都城,商业愈发繁荣,街道上店铺林立,来自各地的商人带来了琳琅满目的商品。货币的统一也让交易变得更加便捷,市场上流通着统一规格和重量的半两钱,人们无需再为兑换货币而烦恼。

军事改革同样进展顺利。嬴政在原有秦军的基础上,组建了几支特殊部队。其中,有以骑兵为主的“疾风营”,注重速度和机动性,擅长长途奔袭和穿插作战;还有由弓弩手组成的“神射营”,经过严格训练,他们的箭术精准,能在远距离对敌人造成巨大杀伤。这些特殊部队在白起、王翦等将领的训练下,战斗力迅速提升。

在文化领域,统一文字使得各地的文化交流更加频繁。不同地区的文人墨客可以无障碍地阅读和交流彼此的作品,文化的传播速度加快。各种学术流派在大秦的土地上相互碰撞、融合,出现了百家争鸣之后又一次文化繁荣的景象。

扶苏在这个过程中也积极参与各项事务。他协助嬴政处理一些关于科举制度的细节问题,提出了许多建设性的意见。比如,为了保证偏远地区学子也能参加科举,扶苏建议在各地设立专门的驿站,为学子们提供免费的食宿和交通便利。这一建议得到了嬴政的认可并付诸实施,赢得了天下学子的赞誉。

在视察农业改革成果时,扶苏深入田间地头,与农民们亲切交谈,了解他们在生产过程中遇到的实际困难,并及时反馈给相关部门加以解决。他还亲自参与一些水利工程的规划和指导,展现出了出色的实践能力和亲民作风。

随着各项改革举措的推进,大秦帝国的国力蒸蒸日上。百姓们安居乐业,对嬴政的统治愈发拥护。朝堂之上,大臣们也更加齐心协力,积极为国家的发展出谋划策。然而,嬴政并没有满足于此。他的目光,己经投向了更远的地方,大秦的开疆拓土计划,在他心中逐渐成形。

他深知,周边的一些国家和部落,虽然表面上对大秦保持敬畏,但暗中却在积蓄力量,对大秦的边疆构成潜在威胁。为了大秦的长久繁荣,为了给子孙后代留下一个更加广阔稳定的基业,嬴政决定,是时候开启对外征伐的征程了。而这一切,都需要他精心筹备,从军事力量的进一步扩充到情报的收集,每一个环节都至关重要。嬴政在咸阳宫中,日夜谋划着未来的战略布局,一场震撼天下的征伐即将拉开帷幕。

错乱章节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
  • 新书推荐
  • 热门推荐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