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江寒的调查结果出来之前,莫邪先将秦仪带回了莫家庭院,主要他担心这少年再留在无名村,杜若控制不住,还是放在自己眼皮子底下放心一些。
“你的真名是?”回莫家庭院的路上,莫邪向秦仪问道。
“秦仪,字绍。”秦仪坦然回答。
“秦仪?”莫邪微微皱了皱眉头,他不敢自居自己读书有多好,但这个名字听起来怎么也不像御史家公子的名字,即使是庶子。
“好笑吧?一个中了进士榜的御史,竟给自己的儿子起了这么个名字。”秦仪自嘲道。
说到秦仪这个名字,还真有点渊源。
秦尚共有三子一女,长子为嫡子,名秦礼,次子为秦府芳姨娘所出,名秦易,陆知琴还育有一女,名秦书。
但这么多儿女中,却只有秦仪的名字是个笑柄。
秦仪,秦仪,仪字写出来大家自然知道为礼仪之义,但礼字偏偏被秦礼给占了,所以只能用仪,但“仪”字偏偏与“姨”同音,所以秦仪的名字一念出来便似告知别人,此子为姨娘所出。
但当时陆知琴说的好,秦礼、秦易、秦书均出自五经,但五经之内只剩《诗经》和《春秋》,用于男子取名难免显得女气,不如取个仪字,寓意此子仪表堂堂、不废礼仪。
可谁人听不出这话中的深意,仪表堂堂便寓意此子空有皮囊,不废礼仪便寓意此子要尊奉嫡母嫡子,还音同“姨”,讽刺之义昭然若揭。
秦仪母子势弱,根本无力反抗,只能在族谱上写上此名。但石箜到底心有不甘,最终强给秦仪起了一字曰绍,心里才舒坦一些。
莫邪不知秦府内情,但从秦仪的话中,也隐约猜到他在秦府并不好过。也是,若是好过,如何会向自己求助?即使是放他来山庄当内奸,但自己遇到这小子的时候,他确确实实是快饿死了。
但凡秦御史有一点在乎这个儿子,就不会让秦仪有命悬一线的机会。
“既来之则安之。”莫邪不知为何,安慰起秦仪来。意识到这一点后,莫邪轻咳了一声,转了话题道:“在调查未结束之前,你先在庭院书房做伴读吧。”
秦仪不置可否,能留下来就行,做什么倒是无所谓。
说起读书,莫邪想起两个儿女是真的头疼。自家的阿蛮整日埋头药房,就知道读些医书,虽也是典籍,但眼界未免狭窄了些。
阿寿更是比阿蛮还不如。虽己年满十五,但整日沉迷练功,对于书史典籍甚是厌倦,典籍上的字能认全就不错了。
之前莫邪倒是起过给阿蛮阿寿请教书先生的念头,只不过白苓没有同意。
在白苓看来,读书人大都志在科考,意在入朝为官,对他们这些武林中人甚是鄙夷,根本不可能来无名山庄投靠做门下弟子。若真要先生,便只能雇佣。
但若是雇佣,那先生难免时常在山庄内外走动,无疑增加暴露山庄所在的风险。如此种种,不由得让莫邪打消了这个主意。
这少年的学识,怕是做先生都绰绰有余,给阿蛮阿寿做个伴读定是不错的,莫邪心想,在自己眼皮子底下,这小子也翻不出什么浪花来。
带着秦仪回到了山上的莫家庭院,莫邪将莫离莫疏都叫到跟前,对他们介绍道:“阿蛮阿寿,这是秦仪,接下来的一段时日就是你们的伴读了。”
“叫我石绍。”秦仪纠正道,他不想和秦家以及秦仪这个名字再有过多瓜葛。
莫邪一怔,想到刚才秦仪对自己名字的厌恶,也没有异议,重新向儿女介绍道:“说错了,是石绍。”
接着转身看向秦仪,说道:“这是我一双儿女,小女阿蛮,犬子阿寿。”
“伴读?”
“是你?”
莫邪话音未落,莫离和莫疏就分别发出惊讶的声音,但是脱口而出的话却完全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