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在初入学时,这压力足以令他难以承受,但经过一系列体能特训,他已能自如应对。随着高度上升,蓝天更加广阔,校园景象尽在眼下……
向孟还没来得及好好享受这壮丽的风光,
突然,一股气流汹涌而至,飞机猛地摇晃起来。
好在教练及时出手,调整了飞机,它才慢慢平稳下来。
“快进入空域了,接下来你来操纵,准备进行失速螺旋改出训练,回想一下操作关键点。”
教官的声音从氧气面罩头盔里传了过来。
“是,教官!”
向孟急忙点头回应。
战斗用的歼什飞机,只能容纳一人,
而战斗教练型的歼什,则可以坐两个人。
兰翔军功大学购买的那15架飞机,全是战斗教练型号的。
此刻,向孟手紧抓着操纵杆,脚踏在脚蹬上,心里默默复习着平时练习的重点。
一开始,因为抓操纵杆太紧,动作幅度过大,敏感的飞机像极了个“摇摆娃娃”,晃个不停。
但很快,
向孟调整了过来。
同时,他开始检查高度、减小油门、留意迎角……慢慢地摸清了驾驶的窍门。
然后,向孟边盯着仪表盘上跳跃的数字,边一丝不苟地根据指令操作飞机。
在失速训练中,
离心力和重力加速度双重夹击,让向孟身体极度不适。
眼前的海面仿佛要吞噬一切,让他脑子一片空白。
“操纵杆回中位!”
向孟肩头微微颤动,汗珠沿着脸颊滑落。
“2秒、4秒、7秒……改出!”
“稳住!”
听着耳机里指挥员的命令,
向孟赶紧调节呼吸,用力踩平方向舵,稳稳推动操纵杆……一连串动作流畅完成失速螺旋改出训练。
...
接下来,
指挥员的指令接连不断。
在带飞教官的帮助下,向孟抵达指定空域。
他按指令顺序,完成了高级操作机动、左侧飞行边界、特技、模拟单引擎启动等一系列课程。
这其中,涵盖了能量转弯保持、最大角速度盘旋、飞机左侧性能探索、大迎角小速度机动等多种技巧动作。
这些技巧,极大挑战了飞行员对飞机极限性能的理解和飞行中的精细控制能力。
耳机内,
带飞教官的声音持续响起。
“歼什飞机动力十足,做特技时,从4000米高空一个半翻转下坠,之后垂直拉起,要降低到2000米,过载感会逐渐增强。”
“你得做好抗过载措施,不然会视野模糊!对,是不是感觉两边视线渐失,只剩前方一点点能看见?”
“学会开教练机并不算什么。要知道,每种机型都是独立的存在,现在的机型不断升级,还是跨越式的,你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注意呼吸!你的呼吸已经很乱了,放松心态。你戴着氧气面罩,呼吸纯净氧气,别紧张,保持平静。”
“……”
在教官的言传身教下,
向孟在实践中迅速把握了飞行技巧,把课堂上学的飞行作战理论,转化为实践经验。
此刻,他已经能熟练地控制战斗机。
望着脚下蔚蓝的海洋,以及地面上错落有致的建筑,
在天空自由飞翔,
向孟心中五味杂陈,感慨良多。
飞行员肩负着保卫祖国蓝天的重任,他们的成长之路,从来不是坦途,曲折且艰难才是常态。
但他不惧怕辛苦,也不怕疲惫。
国家的强盛给了向孟这样的舞台,去施展才华,实现梦想。
那么,他定将全力以赴,承担起这份神圣的使命,守护华夏大地上的万家灯火!
4月1号那天,
蓝天白云下,兰翔军校里热闹非凡。
军港之中,波光粼粼,
万吨级的“82世昌舰”巍然屹立,与之并肩的,还有9000吨的“83戚继光舰”以及五艘千吨级别的“龚合舰”,它们气势磅礴地停泊,如同等待检阅的勇士。
码头上,一场盛大的欢送典礼正在进行。
从这一刻起,这七艘训练舰将搭载着1200名海军专业的学子,从军港扬帆启航,踏上远海实习的征途,并计划访问欧亚四个国家。
航程预计持续82天,穿越浩瀚海洋,总行程2.3万海里。
“司校长,世昌舰、戚继光舰、龚合舰已完成远海实习及欧亚四国访问的准备,请指示启航!”一声汇报响彻。
校长司封啸沉稳地下令:“启航!”
伴随着激昂的军歌旋律,
七艘巨舰缓缓离港,驶向那片蔚蓝。
舰板上,师生们身姿挺拔,排列整齐,用海军特有的方式,挥手告别校园。
---
在“世昌舰”上,
海军专业的学生张悠然,正好奇地审视着这艘巨轮。
“82世昌舰”,长达120米,宽18米,高达40米,排水量达万吨级别,集航海训练、直升机操作、医疗救援、运输及国防动员等多功能于一体的远海综合训练舰。
舰内装备先进动力系统,配备现代自动导航、遥控通信设备,能够在复杂海域长久航行。
尤为引人注目的是其宽阔的飞行甲板,可同时起降至少4架直-8或直-18大型舰载直升机。
不仅如此,
舰面还能灵活搭载多种任务模块。
变身为医疗船,只需搭上医疗舱;装上火箭炮和反舰导弹,即可成为火力强舰;清理甲板安装直升机作业系统,则成为一艘准直升机航母。
作为多功能的远海训练舰,
“世昌舰”注重教学实践,配备有“海上教学实验室”、“舰艇操作模拟室”、“大型数据库”、“多媒体教学网路”、“医疗室”及“学术报告厅”等现代化设施。
而舰长林纬和政委均为海军上校。
端详片刻,
张悠然凝视海面,思绪飘回上月的艰辛训练时光。
开学初的那一个月,
全校海军专业的学生,无一例外,经历了一系列严酷的挑战。
蛙人训练、跨海登陆、潜水、武装游泳、两栖登陆演练……每一项都不轻松。
其中,舢板远航训练令他印象深刻。
八名学员,一桨在手,驾驭无动力舢板,全凭协同与毅力,横渡了926公里的海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