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播连麦:我的粉丝都是古代名人
直播连麦:我的粉丝都是古代名人
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 > 直播连麦:我的粉丝都是古代名人 > 第41章 土木堡之变

第41章 土木堡之变

加入书架
书名:
直播连麦:我的粉丝都是古代名人
作者:
大翼巴狼
本章字数:
5304
更新时间:
2024-11-16

良久之后两人才出来。

【朱元璋】:“小虾你继续,说完后我们再详细聊聊‘土木堡之变’的事情。”

看样子朱元璋气顺了些。

应该是“打”爽了,或者“土木堡之变”还没有发生,还能改变。

【虾思聪】:“好!

继续刚才的话题。

5、皇位更迭与软禁:

朱祁镇被俘后,郕王朱祁钰被拥立为帝,遥尊朱祁镇为太上皇,改元景泰。

景泰元年(1450年),朱祁镇被释回京,被朱祁钰软禁于南宫。

6、夺门之变与复位:

景泰八年(1457年),朱祁钰病重不能临朝,武清侯石亨等趁机发动夺门之变,迎朱祁镇复位。

朱祁镇复位后,改元天顺,大规模清洗朝堂,冤杀于谦等重臣,为宦官王振平反。

7、晚年作为:

复位后,朱祁镇开始主理朝政,期间任用贤臣,明朝政治逐渐清明。

天顺八年(1464年),朱祁镇病危,同年2月,朱祁镇去世,享年三十八岁。

庙号‘英宗’。

谥号‘法天立道仁明诚敬昭文宪武至德广孝睿皇帝’。

葬于明十三陵中的裕陵。

朱祁镇遗诏取消了明朝的宫妃殉葬制度,这一举措受到后世的赞誉。”

【虾思聪】:“朱祁镇在位期间,他的主要功绩如下。

1、平反冤狱。

朱祁镇重新登上皇位后,平反了一些前朝的冤案,释放了大量被囚禁的忠良之士,这对于稳定当时的政治局势、安抚人心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

2、加强边防建设。

东北边疆方面,面对女真地区众多卫所阴附的情况,他加强了对辽东地区的管理和防御,敕谕辽东官员严兵戒备。

在西南地区,明朝准筑腾冲,使其成为后世明朝在西南极边的力量投射中心,加强了国防力量。

3、确定都城。

正式确定北京为都城,对明朝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的确立具有重要意义,有利于国家的稳定和统一。

4、释放建庶人、恢复胡善祥名号。

他释放了自永乐帝时期便遭囚禁的‘建庶人’朱文圭,此乃建文帝的幼子,靖难之后被幽禁于宫中长达五十余年。

同时,在生母孙太后辞世后,他恢复了父亲原配胡善祥被无故废黜的皇后名号。

这两件事体现了他的一定的仁慈和对历史问题的反思,并且需要承受一定压力,也展现了他的勇气。

5、发展文化艺术。

朱祁镇本人擅长书法和绘画,尤其喜欢山水画。

在他的支持下,明朝的文化艺术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

6、民生政策。

复辟之后,治国能力有所提高,每日清晨便起身处理国务,还实施了如安抚流民、继承并优化朱元璋时期的养老政策等一些利国利民的举措。

7、废除殉葬制度。

明朝从朱元璋开始规定皇帝死后妃嫔要殉葬,这一残忍制度在朱元璋时代死灰复燃。

直到天顺八年(1464 年),朱祁镇临死前下令废除。

这一举措体现了他的人道主义精神,为后世所称赞。”

【虾思聪】:“朱祁镇的过错。

1、土木堡之变:

这是朱祁镇最为重大的过错,刚才说过了,等下我们再详聊这件事的起因与经过。

2、错杀忠臣:

朱祁镇重登大宝后,受石亨与曹吉祥竭力怂恿,以‘谋逆罪’处决了北京保卫战的总指挥于谦。

于谦为了国家安定,在朱祁镇被俘后奏请孙太后立郕王朱祁钰为帝。

而后又不惧生死,率军打赢北京保卫战,保住了大明的江山。

可以说是于谦为大明续命了两百年,这样的功臣竟然被他杀了,使天下人寒心,也成为他一生的污点。

3、纵容宦官专权:

朱祁镇宠信宦官王振,使其权势滔天。

王振排斥异已、结党营私、压制百官、大肆敛财,严重扰乱了朝政,开明朝宦官专权之端。

而王振的专权和瞎指挥,也是导致土木堡之变的重要原因之一。”

听到为大明续命两百年的功臣于谦被朱祁镇杀了,朱元璋气得直接掀桌子。

【朱元璋】:“小虾你们再等我一下,出来后我们再详聊‘土木堡之变’的事情。”

老朱又又一次把朱祁镇拉进了小黑屋里面“暴打”……

两人出来后。

虾思聪也没有废话,直接说起“土木堡之变”的详细。

【虾思聪】:“土木堡之变。

背景:

1、明朝内部。

明朝初建时朱元璋采取对蒙古通好、积极防御的政策。

但到正统年间,边防实力逐渐削弱,卫所制度和屯田制度废弛,士兵战斗力下降。

明英宗年少即位,宠信太监王振,王振结党营私、贪赃枉法,私自制造武器贩给瓦剌谋取暴利。

2、蒙古方面。

永乐时期蒙古分为鞑靼和瓦剌。

西部的瓦剌在也先成为首领后势力日盛,统一漠北诸部族,并联合元朝后裔进行扩张,对明朝形成严重威胁。

也先表面上对明朝称臣纳贡,通过朝贡贸易用马匹换得大量财物,不断壮大自已的实力,且在朝贡时常常虚报人数、索要更多赏赐。

战争起因:

1449 年二月,瓦剌首领也先派遣两千多人向明朝上贡战马,却谎称是三千人,想要多获取赏赐。

宦官王振按照实际人数分发赏赐,还削减了马价的五分之四,由此恼怒了也先。

之后,也先便在明朝边境制造事端,并对明朝发起进攻。

边境明军屡战失利,战况不断传到北京。

战争经过:

1、仓促出征。

大同前线的败报不断传到北京,明英宗朱祁镇在王振的煽惑与挟持下,决定亲征。

1449 年 7 月 16 日,英宗命其弟弟郕王朱祁钰据守北京,然后和王振率官员 100 多人,带领号称 50 万大军从北京出发。

由于组织不当,一切军政事务皆由王振专断。

2、进军途中混乱。

7 月 17 日到达龙虎台,夜间宿营时出现混乱。

之后连日风雨,道路泥泞,还未到达大同,就已出现士兵饿死、冻伤的情况。

兵部尚书邝埜和户部尚书王佐屡次上章请求回撤,王振非但否决,还惩罚王佐跪在草丛里直到天黑。

3、回师改道被围。

8 月 1 日,明军到达大同,未交锋,镇守太监郭敬报告也先为诱明军深入,主动北撤。

王振看到瓦剌军北撤,仍坚持北进,后闻前方惨败,则惊慌撤退。

王振本欲使英宗退兵时经过其家乡蔚州‘驾幸其第’,显示威风。

又怕大军损坏他的田园庄稼,故行军路线屡变,导致士兵疲惫不堪。

8 月 13 日,狼狈逃到土木堡,瓦剌军已紧逼明军。

土木堡地势较高,周围百里范围内群峰耸立,明军掘地 2 丈无水,堡南 15 里的一条河是唯一的水源,却被瓦剌军控制。

最终战败:

8 月 15 日,也先遣使讲和,佯装后撤。

明军已断水 2 天,饥渴难耐。

英宗见瓦剌军退,又见使者前来,便让内阁大学士曹鼐拟制同意讲和的诏书,派人与瓦剌使者一同前往瓦剌军营。

王振以为议和将成,匆忙下令拔营前往堡南河里取水,明军阵势大乱。

此时,瓦剌骑兵从四面围攻而来,明军未经激战即全军大溃,王振被杀,英国公张辅等 50 多名随从大臣死于乱军之中,明英宗被俘。

土木堡之变使明朝元气大伤,成为明朝历史的一个转折点,对明朝的政治、军事等方面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

此后,瓦剌首领也先乘胜追击准备侵占北京,明朝则派于谦等人进行了北京保卫战,成功抵御了瓦剌的进攻。”

【虾思聪】:“这就是土木堡之变的起因与经过了。”

【朱元璋】:“不行,我还想要打人。”

说完,朱元璋又又又把朱祁镇拉进了小黑屋进行惨无人道的“暴打”……

错乱章节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
  • 新书推荐
  • 热门推荐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