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虾思聪】:“老李都这么质疑了,不说一下原因是不是说不过去?
下面我们就说一下刘秀为什么被人称为我国历史上最完美的皇帝。
刘秀被称为最完美的皇帝,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原因:
1、卓越的军事才能。
昆阳之战封神:
虽然前面说过,但是新来的粉丝可能没听过。
新朝末年,王莽派大司空王邑、大司徒王寻率领42万大军攻打昆阳。
刘秀当时只是起义军中的一名将领,他临危不惧,亲自率领13名亲兵闯出敌营,搬来1万7千人的救兵。
之后亲率3000骑兵,夜袭王邑大营,以少胜多,打败了王莽的42万大军,这一战堪称军事史上的奇迹,也为刘秀打出了威名,为日后夺取天下奠定了基础。
统一全国:
刘秀在昆阳之战后,势力逐渐壮大,他用了十二年的时间,先后平灭了关东、陇右、西蜀等地的割据政权,结束了新朝以来四分五裂、战火连连的局面,实现了全国的统一。
2、出色的政治智慧。
善于用人:
刘秀用人唯才是举,广纳天下贤良。
他的麾下聚集了一大批有才能的将领和谋士,如云台二十八将等。
历史上很多开国皇帝在建立政权后,都会面临功臣权力过大的问题,处理不当就会引发政治动荡。
刘秀能够充分发挥他们的才能,让他们为自已效力,并且在建立东汉后,给予功臣们优厚的待遇,与他们善始善终,这在历史上的开国皇帝中是极为少见的。
改革官制:
使得官场风气为之一新。
前面说过了这里不多说。
3、深厚的文化素养。
勤奋好学:
在天凤年间,刘秀曾到长安学习《尚书》,略通大义。
称帝后,他经常召集大臣、学者们讲经论理,还多次到太学,亲自主持云集洛阳的各方学者讨论或辩论,探讨学术问题,自身造诣颇高,是我国历史上少有的有学问的皇帝。
大兴文化建设:
推崇儒学,促进文化发展。
前面说过这里不多说。
4、高尚的品德情操。
重情重义:
刘秀对自已的结发妻子阴丽华一往情深。
当年他在长安求学时,就立下了‘娶妻当娶阴丽华’的誓言,后来在成为皇帝之前,如愿娶了阴丽华。
虽然后来因政治原因被迫娶了郭圣通,但他始终没有忘记阴丽华,最终还是立阴丽华为皇后。
宽容大度:
朱鲔是蛊惑更始帝刘玄杀害刘秀哥哥刘縯的主谋,但刘秀在称帝后,不仅没有报复朱鲔,反而既往不咎,招降了他,并封他做了侯。
5、心系百姓的仁君。
轻徭薄赋。
释放奴婢。
也都是前面说过的。
综上所述,刘秀在军事、政治、文化、品德、民生等方面都有着出色的表现,堪称一位完美的皇帝,因此也受到了后世的高度评价和赞誉。”
李世民顿时哑口无言,果然很完美的一个皇帝,他自问做不到。
众人又对刘秀一顿夸赞之后,接下来轮到李世民选人。
他选择了武则天之后继位的皇帝。
【“李显”进入直播间!】
李显进入直播间后第一时间被李世民拉进了小房间里面交流。
出来后李世民阴沉着脸。
通过与李显交流,他已经知道李显两次继位的事实。
也就知道了之前没办法邀请过来的皇帝其中一个就是李显。
李显性格懦弱。
【李世民】直接道:“小虾你直接说吧。”
惯例,每个新来的皇帝虾思聪都要先介绍一遍他们的事迹,还有做皇帝后的功与过。
知道之后才好对这个皇帝做出评价和改正他们的过失,他们也好吸取教训,努力改变国运、增强国力。
【虾思聪】点点头,直接开始:“唐中宗李显,又名李哲,陇西成纪(今甘肃秦安县)人,唐高宗李治和武则天之子,是唐朝第四任和第六任皇帝。
下面是对他的具体介绍。
1、早年经历。
显庆元年十一月乙丑(656 年 11 月 26 日),李显出生于长安,为唐高宗第七子。
第二年他被封为周王、洛州牧,仪凤二年(677 年)改封英王、雍州牧,并改名李哲。
永隆元年(680 年),章怀太子李贤被废后,李显被立为皇太子。
开耀二年正月(682 年),李显长子李重照出生,唐高宗李治非常喜爱这个孙子,封其为皇太孙,并在李重照满月之时大赦天下、改元永淳。
2、两次在位。
第一次在位:
弘道元年(683 年)十二月,唐高宗李治去世,李显即皇帝位,皇太后武则天临朝称制。
嗣圣元年(684 年)二月,李显因试图提拔韦皇后的父亲韦玄贞等行为,触怒了武则天,被废为庐陵王,先后迁居均州和房陵等地。
这期间,曾有人打着匡扶李显的旗号起兵反对武则天,但很快被平定。
第二次在位:
圣历元年(698 年),李显被武则天召回洛阳,复为皇太子。
神龙元年(705 年),宰相张柬之等人发动政变,迎李显复位。
李显复位后,恢复国号为‘唐’,并对参与政变的人员加官进爵。
3、为政举措。
复辟唐朝:
复位后,他将各种典章制度都改回唐高宗永淳年间旧制,神都洛阳改回东都,北都改回并州大都督府等。
平反旧案:
大赦天下,为武周时期被酷吏诬陷的人昭雪免罪,恢复部分大臣家族的门荫,追复一些被冤死之人的官爵等。
外交战和:
对外发展和吐蕃的外交关系,延续和亲政策,将金城公主嫁给吐蕃赞普尺带珠丹,稳定了边疆局势。
任用将领张仁愿,加强边防,修筑受降城,使突厥军队不敢南侵。
宫廷文学:
喜好文学,增设修文馆学士,并在宫廷内多次举行大型文学活动,对唐代文学有一定的推动作用。
《全唐诗》中收存有李显诗七首。
4、结局。
李显在位时纵容韦皇后、安乐公主,宠信武三思,致使朝政混乱。
景龙四年六月壬午日(710 年 7 月 3 日),李显被韦皇后和安乐公主毒死,终年 55 岁。
谥孝和皇帝,天宝十三年(754 年)改谥大和大圣大昭孝皇帝,庙号中宗,葬于定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