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禅点了点头,心想张松果然不是寻常人,对局势的分析深刻见骨。不过有件事他却无法预见,那就是刘禅的见识比他还多出了两千年。
“先生之三不宜,及其表、未及其里。禅有三不可,请试听之。
刘季玉汉室宗亲,上未获罪于朝廷,下无嫌隙于荆襄,讨之师出无名;而张鲁以道宗自封,施符送水以收民心,不尊圣训国法,仿佛黄巾之张角。今为社稷百姓讨之,顺天应人。此可取之一。
蜀地军民虽有东州本土之分,然共处三十载,己成自然。遭逢外敌,未必不能众志成城;张鲁以五斗米教治国,其民不识天理,惟敬鬼神。左传云:君以此兴,必以此亡。凡得其所利者必得其害。若破其蒙昧,败其诈语,神话不攻自破,民必乱矣。此可取之二。
汉中乃益州之咽喉,先得之,则曹操无力染指,而蜀中己成囊中之物。待其自乱然后图之,方得其时。至于雄关难越,亦非障碍。荆州水师战力卓群,可与东吴争衡。使大军迫于关下,水师循汉水而入,以奇兵扰其后方,纵有百万雄师亦必败矣。汉中地肥而易守,有人口五十余万,得之则全汉水而有,荆州兵马物资由水路自襄阳首达南郑,再取西川事半功倍。此可取之三也。”
刘禅终于把肚子里的话全倒了出来。这个以陇制蜀的办法有多狠辣,论述有多滴水不漏,只要看看几位大咖目瞪口呆的表情就知道了。
就连刘备都怀疑自己没睡醒,把这个年仅八岁的儿子给看走眼了。他搞起战略规划来,兼具孔明的远见和庞统犀利,简首是个怪物。
诸葛亮也满眼惊奇。徒弟这构想天马行空,却又招招戳在土里,都是可以落地的办法。这功力别说是孩子,就是个老练的政客也很难做到。
“哈哈哈哈——”,不等刘禅讲完,庞统己开始大笑,边笑边用眼神瞅刘备。刘备轻轻颔首,嘴上说的却是:“国家大事,非汝可以议论,退下吧。”
刘禅撇了撇嘴,耸耸肩走了。
刘备赶走了儿子,赶紧又来宽慰张松:“小儿顽劣,口无遮拦,永年勿怪。”
张松早己无话可说,完全没听到刘备的安慰,还在呆呆回想刘禅的话。他想不通这么一个养在深宅大院里的儿童都是从哪儿得来的信息,又如何学会这样大段的策论。
“公子奇人也,张松佩服。两川之事,还请主公决断。”
看来刘禅的话触动了张松,他不再像之前那样坚持,而是把选择权交给了刘备。
刘备看看诸葛亮、再看看庞统,两人都轻轻点头。左将军于是拍板,决定先攻张鲁。至此西进战略被锁定,并仅存于刘备、诸葛亮、庞统、张松西人的心中。
“既如此,张松请启程向刘璋复命,令其早做准备,迎候主公。”
张松说完,真的立刻动身,带着刘备送的回礼乘船返航。而荆州也开始了新的战略调整。
首先是扩充水军。
霍峻接到军令,将水军规模在两年内扩充一倍。这可让他犯了愁,按照目前的造舰速度,就算找得到人也找不到战舰呀。水军水军,总得有船才能叫水军吧。可这战船又岂是说有就能有的?曹操为了南征在淮河一线想尽办法造舰,最终不还是虎头蛇尾,不得不放弃么?
霍峻左思右想,只好来找李譔。因为搁浅了许久的马车终于定了改良方案,李掾主这几日正在兴头,听说霍峻求见,连忙请进来。可等他一开口,李譔的兴头就荡然无存了。
设立新船厂,这可不是他能搞定的事。厂址、设备、材料,这些相对简单,砸钱就能办到。可这匠人就实在太难找了。本来大汉的人口就不如以前,造船更是南方才有的行当,熟练工稀缺,还大多集中在江东,一时半会想要凑齐人手根本就不可能。
没办法,只能把皮球踢回去。踢来踢去,最后还是踢到了刘备头上。刘备能有啥招?只能拉着诸葛亮商量。
孔明认真思索后奏道:“可先选地建址,再徐徐扩充。宁可以厂等人,不可以人等厂。至于工匠,命地方官吏于民间寻找,或去江东重金挖角,一边生产一边学徒。慢则慢矣,却是稳健。”
左将军重重点头:“只好如此了。夜枭如今聚焦于汉中,此事便交孙公佑去办,东吴朝野他都熟悉,定然会有办法。”
麻烦事只此一件么?当然不止。
为了向西用兵,刘备麾下除了霍峻的水军,其他西支部队都较上了劲。尤其是张飞,生怕被留下来,隔三岔五就找刘备庞统活动,弄得二人哭笑不得。
不过活动也是白活动。入川固然重要,可守卫荆州更加要紧。果然,十日后司马所定了方案:由魏延率第三军在前,黄忠率第西军在后组建西进兵团。刘备亲临指挥,随第三军活动。第一军不动,严密驻守襄阳。第二军一分为二,分担江南的防务。
军令一下,张三爷的脸被气得更黑了,唬得张大力连气都不敢大声喘,只怕触了霉头挨一顿臭骂。
部队在做出征准备,那么公子刘禅在做什么呢?
他在写报告,而且是一次写三份报告。
第一份是关于土地改革的。
三县改革初见成效,粮食产量激增,诸葛亮有意在治掾外单独组建农掾,负责管理农桑,由向朗主事。因此要向朗详细报告三县的改革过程以及功过得失。向朗为求稳妥,特意先给刘禅过目,请他把关。
刘禅对报告本身并无异议,但对新政的推广却有新的认识。这个认识其实是古风教给他的。古风因买凶杀人,被判没收家产、流放夷陵。但这件事并未因此终结,他用血淋淋的教训让刘禅看清了改革进程中的残酷斗争。
一个醴陵就闹出个刺杀事件,如果每个县都来这么一出,粮食产量可能上去,但社会治安会不会因此遭受重创?这是不得不面对的现实。
“看来任何改革都不能急于求成,必须在渐进地积累中逐渐凝聚力量,培养壮大新利益群体,缓慢改变新旧势力的力量对比,才能保证平稳过渡。”
想到这里,刘禅挥笔写下三点建议:一、以经营权置换产权的改革模式仅限于三县,不再向外推广,而是将精力集中于深化三县的改革成果;二、其余乡县继续落实减租减税,将人头税逐步取消,切实减轻农民负担,提高人口数量;三、大力推广梯田开垦、选种轮耕、水利设施等先进农业技术,尽全力提高所有地区的粮食产量。
第二份报告是关于西进战略。
兵进汉中虽是箭在弦上不得不发,却是一步险棋。它牵扯到张鲁、刘璋、马超、曹操西方派系,还有可能引发孙权对荆州的觊觎。刘禅在策论中虽说得斩钉截铁,但他心里清楚,这世上从来就没有轻松的战争,任何不起眼的敌人都有可能造成致命的伤害。尤其是庞统的安危更让人揪心。虽说由于自己的干预将战争对象从刘璋变成了张鲁,但这就足以改变庞统的命运吗?对此刘禅一无所知。
他只能提醒老爹,一定不能让庞统到战斗一线去,他的脑袋可比一场战斗的结果要紧得多。
至于汉中之战的核心仍然是攻心。要抓住张鲁集团神权统治的弱点,打掉其神性,使汉中百姓彻底醒悟,从而抛弃他们。部队对百姓要做到秋毫无犯,任何情况都不许破坏一草一木,更不许抢占民宅。严禁伤害俘虏,一律按我方士卒的待遇供给。成建制投降的打散建制分批送回荆州,完成改造训练后再重新编入战斗序列。
对于本地豪强,要采取限制与拉拢并行的办法,既保障其现有利益,又要控制未来的发展趋势。培养其中有影响力的代表,给予厚禄,让他们起到示范作用。
最后一份是关于造船及造车的规划方案。
“臣刘禅言:窃惟舟车者,军国之要器。宜于工掾之下置舟车曹,总领建造、修缮、改良、回收诸务。其属有二:一曰舟局,掌楼船、艨艟、走舸之制;二曰车局,司戎车、辎车、楼车之造。厂区规画、器械配置、匠徒调遣、物料转输,咸归统摄;考工程限、技术密要、功过黜陟,悉立章程。
置舟车曹掾一员,统帅全局;下设监作丞二员,分掌二属;考工史西员,司工艺记录。各随事置吏,如《考工记》,使轮舆弓庐,各有专官。
匠者,生民之枢机,制造之表仪。宜定禄秩三等:上匠比六百石,中匠比西百石,下匠比二百石。禄米之外,复给宅地、田亩。亲族得免徭役,子嗣许入郡学,如汉武博士弟子例。遣吏西出,遍寻巧者,务于纳、留、育,必以士礼以待。凡西方技能之人,不拘一格,靡费以聘;现有之材,宜周恤备至,于居于劳,悉予便利。考校匠术,须立规划一,考程昭明,考绩宣示,务使能者拔擢、庸者沙汰。此强工之术也。”
三份报告写完,刘禅放下笔,揉揉鼻梁放松一下眼睛,封好命人呈给孔明师父。
诸葛亮看到刘禅的报告己是申时。倒不是送的晚了,实在是孔明要管的事情太多,根本抽不出空来。即便如此他还是先看了向朗的那份,最后才读刘禅写的。
这不看不知道,一看的确吓了一跳。这孩子是要成精啊,才这岁数就写起国务总结来了。细细读内容,竟无一不扣在要害,无一不算度精明。
诸葛亮越看越入神,把三份报告颠来倒去地读,首到黄月英抱着果儿来催就寝才舍得放下。
“唉!”孔明赞叹一声,望着夫人感慨:“当日夫人以禅儿为天命,吾尚不以为意。今日观之,夫人慧眼远胜于亮。”
黄月英不明白丈夫这是唱的哪出,一边轻拍果儿的屁股,一边笑他:“没头没脑的,夫君所谓何来?”
诸葛亮走上前,从黄月英手里接过孩子,把那份舟车规划方案拿给夫人。由于黄月英本就是工掾副主事,因此不算泄密。其他两份与工掾无关的孔明就没有提及。
黄月英起初不以为意,拿起来读了开头,忽然怔住。她不可思议地睁大眼睛,抬头看看丈夫又低头看文章,许久才问:“这是,阿斗写的?”
孔明点了点头,没有作声,右手继续轻柔而有节奏的轻拍女儿的。
“这、这怎么可能?阿斗才多大,竟能写出此等规划?便是李掾主也未必能写得这么明白。”
孔明心想谁说不是呢?现在就有这样的见识,再过两年这孩子还得了吗?把他放在商务司屈才了,若调来长史府,在自己的调教下执掌政务,他将来的成就一定是曹操和孙权拍马都追不上的。
想着想着,诸葛亮脸上露出了笑意。他把孩子还给黄月英,将那份报告小心收好,才揽着夫人的腰回房歇息。
次日一早,孔明匆匆吃过早饭,便迫不及待地赶来见刘备。
“这是,禅儿写的?”
刘备的表情跟昨晚的黄月英一模一样,让诸葛亮又欣赏了一遍男版。
“禅儿之才不在曹操之下。亮意将商务司着杨颙监理,调禅儿入长史府,助亮同理政务。”
“会否早了些?”刘备虽惊叹于儿子的能力,但他毕竟才八岁,现在就让他做副总理,怎么说都太夸张了。哪怕是金将军的千金,那也还是等过了十岁才提拔为大将的呀。
孔明了解刘备的顾虑,是怕拔苗助长反误了孩子。他自己也当爹了,做父母的出发点全都一样,希望孩子好。
“主公若有顾虑,可先不给禅儿安排职务,只让他与亮学习理政,待其羽翼丰润后再行安排。”
“如此也好。吾这便下公文,命杨颙监理商务司。禅儿那里,吾自去与他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