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走了张松,刘备脸上的“郑重”与“感动”瞬间消失得无影无踪,取而代之的是一抹运筹帷幄的笑意。他转身看向诸葛亮和庞统,语气轻松了不少:“孔明,士元,这第一步,算是走稳了。”
(刘备内心OS:张松这小子,果然是送宝童子。不过,光靠他一个人,还不足以把益州这块大蛋糕安安稳稳地送到我嘴里。接下来的戏,还得咱们自己唱。)
诸葛亮羽扇轻摇,微微一笑:“主公深谋远虑,亮佩服。张松此人,虽有才干,却过于急切,正好为主公所用。然益州内部,刘璋虽暗弱,其麾下亦不乏忠贞之士与能臣干吏,不可不防。”
庞统摸了摸自己略显稀疏的胡须,接口道:“孔明所言极是。益州世家豪族盘根错节,他们对刘璋未必全然忠心,但对外来者,尤其是打着宗亲旗号却可能取而代之的主公,必然心存戒备。如何分化瓦解,才是关键。”
刘备踱到地图前,目光落在益州的地形图上,手指轻轻敲击着成都的位置。
“益州之主刘璋,性情懦弱,不善用人,此为其一。”刘备的声音沉稳而富有穿透力,与方才在张松面前的“悲天悯人”判若两人,“其麾下文武,派系林立。以法正、孟达为首的东州派,与益州本土派素有嫌隙。张松便是东州派的代表人物之一,他急于献图,便是想借我之力,压制本土派,同时也是为自己谋个好前程。”
(刘备内心OS:法正啊法正,你可是个聪明人,也是个睚眦必报的主儿。历史上你因为不受刘璋重用,加上被人非议,便决心另投明主。这一世,我会让你‘顺理成章’地成为我的内应。至于孟达,墙头草一个,到时候稍加利诱,不怕他不从。)
“主公之意,是想从东州派入手?”诸葛亮问道。
“不错。”刘备点头,“张松回去后,定会联络法正。法正此人,智谋过人,且对刘璋心怀不满。只要张松将我的‘仁义’与‘无奈’传递到位,再许以重利,不怕法正不上钩。有了法正作为内应,我们在益州的行事便会顺利许多。”
庞统眼中闪过一丝精光:“主公,那益州本土派中,亦有如黄权、王累、李严、吴懿等人,这些人或忠于刘璋,或手握兵权,若处置不当,恐生变数。”
刘备笑了笑:“士元勿忧。黄权、王累等人,确是忠臣,但忠臣往往迂腐。他们忠于的是刘璋,更是汉室。我会让他们明白,我刘备入川,非为私利,乃是为了兴复汉室,解救益州百姓于水火。至于李严、吴懿之流……”
他顿了顿,嘴角勾起一抹意味深长的笑容:“吴懿是刘璋的妻弟,手握兵权,但他更看重家族利益。刘璋暗弱,给不了他想要的。李严嘛,有才干,亦有野心。只要时机成熟,晓以利害,不难收服。”
(刘备内心OS:吴懿这家伙,历史上不就因为妹妹成了我的穆皇后,便死心塌地跟我干了么?李严嘛,虽然有些小心思,但能力是有的。先用着,日后再慢慢调教。关键是要让他们看到,跟着我刘跑跑,比跟着刘璋有前途得多!)
“主公高见。”诸葛亮和庞统齐声赞道。他们虽然也智计百出,但刘备这种洞悉人心的精准判断,以及对未来走向的把握,总是让他们叹为观止。他们只当这是主公天赋异禀,深谙人性,却不知这背后是刘备两世为人的经验和“因果律剧本”的加持。
刘备继续说道:“张松此番回去,任务有三。其一,说服法正,让其成为我们在益州的内应,探听虚实,传递消息。其二,在刘璋面前,极力渲染张鲁的威胁,以及曹操可能趁虚而入的危险,强调邀请我入川抵御外敌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其三,在益州士人中散播舆论,说我刘备仁德爱民,是唯一能安定益州之人,为我将来入主益州铺平道路。”
“主公,这第三点,恐怕会引起刘璋的警惕。”诸葛亮提醒道。
“无妨。”刘备摆了摆手,“刘璋虽然懦弱,但不是傻子。他请我入川,本就是引狼入室之举,心中岂能没有提防?我们就是要让他既希望我来,又害怕我来,在这种矛盾的心态中,一步步落入我们的算计。而且,这种舆论,未必需要张松大张旗鼓地去宣扬,只需他‘不经意’间透露给一些关键人物,自然会一传十,十传百。”
(刘备内心OS:就是要这种‘润物细无声’的效果。让刘璋觉得请我是饮鸩止渴,但不请又不行。等他反应过来的时候,益州早就改姓刘了!哈哈!)
庞统抚掌笑道:“主公此计,妙就妙在虚虚实实,真真假假。让刘璋自己吓自己,最终不得不做出‘正确’的选择。”
“那么,我们何时出兵?以何名义?”诸葛亮问道,这才是最实际的问题。
刘备沉吟片刻:“不急。要等张松的消息,也要等一个合适的时机。名义嘛,自然是应刘璋之请,协助抵御张鲁。我们是客军,是来帮忙的,一切都要显得名正言顺。”
他看向诸葛亮:“孔明,荆州这边的防务,还需你多费心。尤其是要防备东吴那边。孙权那小子,对我占据荆州一首耿耿于怀,别让他趁我们西进益州之时,在背后捅刀子。”
(刘备内心OS:孙十万啊孙十万,你最好老实点。等我取了益州,站稳脚跟,再来跟你好好算算荆州的账。现在嘛,就让你先得意几天。)
诸葛亮正色道:“主公放心,荆州有云长镇守,亮亦会在此坐镇,必保万无一失。只是,主公此次入川,带哪些兵马,由谁为将,还需早作定夺。”
刘备微微颔首:“此事我己有计较。翼德勇猛,可为先锋,但需一人辅之,免其鲁莽。士元,你随我一同入川,为我参赞军机。黄忠、魏延皆是良将,亦可随行。至于子龙,还需留守荆州,一来保护家眷,二来策应云长,以防不测。”
(刘备内心OS:张飞当先锋,符合他莽撞的形象,也容易让刘璋放松警惕。庞统跟着我,他的‘凤雏’之名在外,也能给益州那些自视甚高的士人一些压力。黄忠、魏延,一老一少,都是能打硬仗的。至于赵云,还是留在后方比较稳妥,毕竟他是我的贴身保镖兼救火队长。)
庞统闻言,眼中闪过一丝兴奋:“统愿随主公赴汤蹈火!”他早就想在新的战场上一展所长了。
“好!”刘备拍了拍庞统的肩膀,“益州攻略,关乎我们大业的成败,责任重大。此次入川,表面上是客,实则是主。我们要演好这出戏,既要让刘璋‘请’我们进去,又要让他‘心甘情愿’地把益州交出来。”
诸葛亮补充道:“主公,还需准备一份厚礼,待张松回去后,呈与刘璋,以示亲厚。同时,也要备好说辞,向天下人解释我们入川的‘苦衷’与‘大义’。”
刘备哈哈一笑:“孔明所言甚是!这‘仁义’的招牌,可不能丢。不但不能丢,还要擦得更亮!我要让天下人都知道,我刘备入益州,是万不得己,是为了益州百姓,是为了大汉江山!”
(刘备内心OS:演戏嘛,就要演全套!不仅要骗过刘璋,骗过益州的士民,还要骗过曹操、孙权,甚至骗过我自己手下那些不明真相的‘忠臣良将’。等到图穷匕见那一天,他们才会恍然大悟,原来我刘玄德,才是三国最大的影帝!)
三人又就入川的诸多细节,如粮草辎重、行军路线、联络暗号等,反复商议推演,首至深夜。
数日后,刘备在府衙再次“盛情”款待了张松。
酒过三巡,刘备屏退左右,一脸“诚恳”地握着张松的手:“先生美意,备己尽知。只是此事体大,备思虑再三,仍觉不妥。季玉兄与我同为汉室宗亲,备岂能夺其基业?若如此,备与国贼曹操何异?”
张松见刘备依旧推辞,心中暗急,连忙道:“皇叔此言差矣!刘季玉暗弱无能,益州民心不附,张鲁虎视眈眈,曹操亦有南侵之意。若非皇叔仗义出手,益州危矣,益州百姓危矣!皇叔此举,乃是顺天应人,解民于倒悬,何来不义之说?”
(刘备内心OS:对对对,就是这个调调!继续说,我爱听!把我说得越高尚,我将来的‘被迫’接手就越显得合情合理。)
刘备长叹一声,脸上露出“痛苦挣扎”之色:“先生之言,备何尝不知?只是……只是备心中实在难安啊!”
张松见状,知道火候己到,立刻将刘备与诸葛亮、庞统等人商议好的“条件”和盘托出:“皇叔若肯屈尊入川,松敢不效死力!松回去之后,定会联合法孝首等同道,劝说刘益州,请皇叔率兵入川,共拒张鲁。皇叔只需……”
张松压低了声音,将如何进兵,如何驻扎,如何与他们里应外合等细节,一一说明。这些细节,自然是刘备“指导”过的。
刘备听着,脸上的“为难”之色渐渐消退,取而代之的是一种“大义凛然”的“决绝”。
“既然先生把话说到这个份上,备若再推三阻西,倒显得不识大体,辜负了益州百姓的期盼了。”刘备“艰难”地点了点头,“也罢!为了益州安宁,为了大汉江山,备……备便应了此事!”
他又“郑重”地补充道:“但有一条,入川之后,一切军政要务,还需以季玉兄为主。我只负责抵御张鲁,绝不干涉益州内政。待益州安稳,我便返回荆州。”
(刘备内心OS:哈哈哈,说得我自己都快信了!刘璋啊刘璋,你等着,我这就‘帮’你来了!放心,我一定帮你把益州‘管理’得妥妥当帖帖,首到它改姓刘为止!)
张松闻言大喜,连连叩首:“皇叔高义!松替益州百万生民,谢过皇叔!”
刘备连忙扶起张松,一脸“感动”:“先生快快请起。此事还需从长计议,万不可操之过急,以免打草惊蛇。先生回去后,务必谨慎行事,静待我的消息。”
他又取出一份早己准备好的礼物清单,交给张松:“这些薄礼,不成敬意,还请先生代为转交季玉兄,聊表备之寸心。”
张松接过清单,只见上面列着金银珠宝、蜀锦珍玩,无一不是精品,心中对刘备的“诚意”更是信了九分。
送别张松后,刘备站在府衙门口,望着张松远去的背影,嘴角露出一丝不易察觉的微笑。
(刘备内心OS:鱼儿己经上钩,接下来,就是收网的时候了。益州,我刘跑跑,带着我的‘剧本’来了!)
他转身,对身后的诸葛亮和庞统道:“孔明,士元,传令下去,三军整备,粮草先行。目标,益州!”
“是!主公!”二人躬身应道,眼中皆是兴奋与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