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经的小故事
易经的小故事
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 > 易经的小故事 > 第三章 九二,不克讼,归而逋,其邑人三百户,无眚

第三章 九二,不克讼,归而逋,其邑人三百户,无眚

加入书架
书名:
易经的小故事
作者:
焰烬拾荒
本章字数:
3354
更新时间:
2025-07-07

九二,不克讼,归而逋,其邑人三百户,无眚

退守明志

洛阳城的冬夜飘起细雪,裴林药行的暖阁里,炭火烧得正旺。林昭捧着刚熬好的姜茶,看着裴砚之皱眉翻阅新收到的漕运文书。自从蝎尾帮余孽伏法后,表面上风平浪静,可最近三个月,漕船在黄河段频繁遭遇"意外",不是船舵离奇损坏,就是货物莫名受潮。

"这次是运往长安的五十箱牛黄,全被河水泡了。"裴砚之将文书拍在案上,"漕帮兄弟说,沉船前听见水下有凿木声。"话音未落,沈砚裹着一身寒气闯进来,发梢还挂着冰碴:"我刚从码头回来,王伯当年的老伙计偷偷告诉我...有人看见李掌柜的侄子和几个河盗密会。"

林昭手一抖,姜茶溅出些许:"李掌柜不是己经被逐出药行?难道他还在记恨?"正说着,苏瑶风风火火地撞开门,银铃震得门框首晃:"大事不好!京兆府接到匿名举报,说我们药行私通河盗,谋取暴利!"

次日清晨,京兆府衙前挤满了人。林昭看着对面趾高气扬的李掌柜侄子,他身后站着几个凶神恶煞的河盗,手中举着伪造的"分赃记录"。"裴林两家仗着太子庇护,为非作歹!"李掌柜侄子振臂高呼,"我们这些平头百姓,今日定要讨个公道!"

主审官翻阅着所谓的证据,脸色越来越沉:"裴砚之、林昭,可有话说?"裴砚之正要开口,林昭突然按住他的手,轻声道:"我们认罪。"全场哗然,裴砚之惊愕地转头,却见她目光坚定:"但恳请大人宽限三日,我们愿交出所有财产,退隐城郊。"

回到药行,众人炸开了锅。"昭儿你疯了!"苏瑶急得首跺脚,"明明是他们栽赃!""沈砚握紧拳头:"我现在就去搜集证据,定要让这些人..."林昭抬手止住众人:"还记得悬壶邑地穴里的卦象吗?有时退一步,方能看清局势。"

裴父长叹一声,从密室取出传家宝匣:"当年你祖父说过,'不克讼'不是认输,而是审时度势。这匣中财物,你们带着走吧。"老人浑浊的眼中泛起泪光,"城郊有处庄园,原是裴林两家先祖共有的避难所..."

三日后,裴林两家的车马缓缓驶出洛阳城。百姓们站在路边指指点点,有人唾弃,也有人露出不忍之色。林昭回望城门上斑驳的"洛阳"二字,腰间玉佩与鱼符轻轻相撞。马车转过街角时,她瞥见巷子里闪过李掌柜侄子得意的笑容,以及他身后那几个面生的黑衣随从,袖口隐约露出的蝎子刺绣,与蝎尾帮如出一辙。

城郊庄园内,众人开始重整旗鼓。阿依古丽教巴图辨认西域药材,苏瑶带着小鲤布置药田,沈砚则在书房研究河盗的作案规律。深夜,林昭在油灯下整理医典,裴砚之推门进来,身后跟着浑身湿透的漕帮探子。

"果然有问题!"探子呈上密信,"李掌柜侄子和朝中一位侍郎勾结,想垄断漕运生意。他们买通河盗,故意制造事端,就是要逼我们..."话音未落,庄园外突然传来喊杀声。数十个蒙面人举着火把,叫嚣着要"铲除奸商"。

"保护药材!"裴砚之挥剑冲出门,林昭迅速将医典藏入暗格。混战中,林昭认出为首的蒙面人正是当日在公堂上作伪证的河盗。她摸出怀中的信号弹,这是沈砚用火药改良的求援装置。

当太子的御林军赶到时,蒙面人作鸟兽散。沈砚从河盗身上搜出密信,上面赫然盖着侍郎府的官印。太子看着密信,怒不可遏:"原来如此!明日早朝,本太子定要..."

"殿下且慢。"林昭突然行礼,"如今证据确凿,但若大张旗鼓处置,恐伤朝堂和气。不如..."她凑近太子耳边低语,后者先是惊讶,继而露出赞赏的笑容。

三日后,洛阳城传出消息:裴林药行因"悔过自新",被太子特赦;涉事侍郎因"操劳过度",主动请辞回乡;李掌柜侄子因"聚众滋事",被流放边疆。而裴林两家,则在城郊开设了免费医馆,每日施药救人,百姓们渐渐明白真相,纷纷登门致歉。

某个雪后初晴的日子,林昭站在医馆门前,看着苏瑶教孩子们辨识草药,阿依古丽和巴图正合力搭建新的药棚。裴砚之揽住她的肩:"那选择退让,我虽不解,却信你。现在才明白,'归而逋'不是逃避,而是积蓄力量。"

林昭靠在他肩头,望着远处重新扬起漕帮旗帜的商船:"就像这洛水,遇巨石则绕行,却终能奔流入海。"寒风掠过,医馆檐角的铜铃叮咚作响,惊起一群白鸽,羽翼划破湛蓝的天空,恰似他们历经波折却愈发坚定的信念。

错乱章节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
  • 新书推荐
  • 热门推荐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