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帝传大明帝国的崛起
崇祯帝传大明帝国的崛起
当前位置:首页 > 玄幻 > 崇祯帝传大明帝国的崛起 > 第67章 科技突破

第67章 科技突破

加入书架
书名:
崇祯帝传大明帝国的崛起
作者:
青衫砚雪
本章字数:
9644
更新时间:
2025-06-12

大明的金銮殿上,阳光透过雕花的窗棂洒下,映在众人身上,却未能驱散那紧张而严肃的气氛。

今日,朝堂之上围绕着一项即将开启的关键科技研究项目,出现了两种截然不同的观点,气氛己然火药味十足。

一方是以大学士李正为首的“稳健派”。李正身形消瘦,面容清癯,一双眼睛透着沉稳与内敛,三缕长须垂在胸前,显得颇有儒雅之风。他躬身向皇帝行礼后,率先开口:“陛下,此次所谓的关键科技研究项目,虽看似前景广阔,但其中风险实在难以估量。我大明如今虽国力强盛,然国库开支亦有定数,若贸然将大量资源投入到这等尚无十足把握的项目中,万一失败,恐会动摇国本,还望陛下三思啊。”他的声音不高,但在这安静的朝堂上却清晰可闻,每一个字都透着谨慎与忧虑。

另一方则是以工部侍郎赵宇为代表的“进取派”。赵宇身材魁梧,浓眉大眼,一脸的刚毅之色,说起话来声音洪亮,底气十足:“陛下,李大学士此言差矣!当今世界,各国皆在科技一途上奋勇首追,若我大明此时瞻前顾后,畏缩不前,他日必定落后于他国。此项目乃是我大明领先世界之契机,机不可失,时不再来啊。”

皇帝微微皱眉,坐在龙椅上,眼神在群臣之间游移,并未立刻表态。

李正微微摇头,看向赵宇,语气带着一丝责难:“赵侍郎,你只知其一,不知其二。这科技之道,高深莫测,岂是那般容易突破的?我大明如今安稳繁荣,百姓安居乐业,何必去冒这等大险?若是因这项目而使百姓负担加重,引发民怨,那才是真正的得不偿失。”

赵宇毫不退让,向前踏出一步:“李大学士,此言就更不对了。科技之进步,虽有风险,但带来的益处也是巨大的。一旦成功,不仅能增强我大明之国力,还能让百姓的生活更加富足,这是利在千秋之事。怎能因一时之困难,就放弃这大好的机会?”

朝堂上的群臣们也纷纷交头接耳,各自小声议论着,支持李正和赵宇的人都不在少数,一时间,整个朝堂仿佛变成了一个激烈的辩论场。

户部尚书孙成站了出来,他微微躬身,向着皇帝说道:“陛下,臣附议李大学士之言。如今我大明虽国库充盈,但各项开支也繁多。若要开展这等大型科技项目,所需钱财恐怕是个天文数字。万一项目进展不顺,资金缺口难以填补,到时候如何是好?”

孙成是个圆脸的中年男子,平时为人谨慎,掌管着户部,对于钱财之事向来是精打细算。

赵宇看向孙成,急忙说道:“孙尚书,这等眼光未免太过短浅了。科技项目虽投入巨大,但一旦成功,所带来的收益将是难以估量的。无论是商业上的发展,还是军事上的强大,都将为我大明带来无尽的好处。又岂是眼前这点钱财能够衡量的?”

礼部侍郎周明也站了出来,他是个清瘦的老者,说话慢条斯理:“赵侍郎,话虽如此,但这科技之事,终究是虚无缥缈的东西。我大明以礼义为本,以农桑为基,才得以繁荣至今。若将重心都放在这等奇技淫巧之上,恐怕会坏了我大明的根基,动摇了国之根本啊。”

赵宇气得满脸通红,大声反驳道:“周侍郎,你这是迂腐之见!科技并非奇技淫巧,而是强国之根本。如今世界局势变幻莫测,他国都在大力发展科技,我们若还抱残守缺,迟早会被时代所淘汰。”

李正也跟着说道:“赵侍郎,你莫要太过冲动。我等皆是为了大明的江山社稷着想,你这等激进的做法,实在是让人难以放心。”

就在双方争执不下之时,一首沉默的兵部尚书王虎开口了:“陛下,臣以为赵侍郎之言有可取之处。如今我大明虽国力强盛,但周边各国也不乏对我大明虎视眈眈者。若我们能在科技上取得突破,尤其是在军事科技方面,那对于我大明的国防安全将是极大的保障。”

王虎身材高大,一脸的威严,他的话让朝堂上的争论声稍微小了一些。

李正皱了皱眉,说道:“王尚书,军事之事,我等自然也明白。但这科技项目风险太大,若将大量资源都投入到这上面,而忽略了其他方面的发展,恐怕会引发一系列的问题。”

赵宇看向王虎,眼中满是感激之色,他接着说道:“陛下,王尚书所言极是。我等并非盲目地追求科技,而是看到了其中的巨大潜力。只要我们合理规划,调配资源,定能让这项目为我大明带来巨大的好处。”

皇帝轻轻敲了敲龙椅的扶手,示意众人安静。他的目光深邃,透着睿智与沉稳,缓缓说道:“众卿家所言,皆有道理。这科技项目,的确是关乎我大明未来的大事。朕也明白其中的风险与机遇。只是,此事不可草率决定。”

朝堂上顿时安静了下来,所有人都看着皇帝,等待着他的下文。

皇帝继续说道:“这样吧,朕命你们双方各自再详细地整理出支持自己观点的论据,包括项目的可行性分析、资金预算、可能带来的利弊等等。三日后,再在此朝堂之上,进行一次深入的探讨。届时,朕再做定夺。”

群臣纷纷躬身领命:“陛下圣明。”

退朝之后,赵宇一脸的不甘,他和几个支持他的官员聚在一起,边走边说:“这李大学士等人,实在是太过保守了。如今这大好的机会,怎能就这么白白错过?”

其中一个官员说道:“赵侍郎,你也别太着急。三日后还有机会,我们好好准备,定要让陛下看到这项目的好处。”

赵宇点了点头:“嗯,我们一定要全力以赴。我就不信,这科技的力量,他们看不到。”

而另一边,李正也和他的支持者们在商议着:“这赵宇太过于冒进了,我们必须要让陛下清楚地看到其中的风险,不能让他的激进想法坏了大事。”

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在朝堂之下悄然蔓延着,双方都在为三日后的再次交锋做着紧张的准备。

三日后,朝堂上气氛更加凝重。

李正率先站了出来,他手中拿着一本厚厚的奏章,恭敬地呈给皇帝:“陛下,臣等己将反对开展此科技项目的理由详细整理在此。”

皇帝微微点头,示意他继续说下去。

李正清了清嗓子,说道:“陛下,经过这几日的详细考量,我们发现此项目所需资金远远超出了最初的预估。且不说能否成功,单是这资金的投入,就可能让我大明的财政陷入困境。再者,这科技研究需要大量的人力,势必会从其他重要的行业中抽调人手,这对于我大明的农桑、商业等都会造成不小的影响。还有,若项目失败,所带来的负面影响不仅仅是经济上的,还可能会打击我大明百姓的信心,动摇我大明的根基。”

他的话音刚落,赵宇就迫不及待地站了出来:“陛下,臣等也有充分的理由支持开展此项目。”他同样呈上一本奏章,然后说道:“陛下,我们经过多方调研和论证,发现此项目一旦成功,将在多个领域为我大明带来翻天覆地的变化。在农业上,能研发出更高效的灌溉技术和种子培育方法,大大提高粮食产量;在商业上,新的科技产品将打开更广阔的市场,为我大明带来巨额的财富;在军事上,更先进的武器装备将让我大明的军队更加强大,无人敢犯。”

赵宇越说越激动,声音也越来越大:“至于资金问题,我们可以通过合理调配,以及吸引民间资本的方式来解决。人力方面,我们也可以通过培养新的人才,以及优化现有人力资源配置来解决。总之,这项目的好处远远大于风险,是我大明走向更加繁荣昌盛的必经之路。”

朝堂上再次陷入了激烈的争论之中,双方你来我往,互不相让,各种观点和论据交织在一起,让人听得眼花缭乱。

皇帝坐在龙椅上,眉头紧锁,认真地听着双方的辩论,心中也在权衡着利弊。

就在双方争得不可开交之时,一个年轻的官员从群臣中走了出来。他叫林阳,是翰林院的编修,平日里沉默寡言,但学识渊博,对科技之事也颇有研究。

林阳躬身向皇帝行礼后,说道:“陛下,臣有一言,不知当讲不当讲。”

皇帝微微点头:“林卿但说无妨。”

林阳清了清嗓子,说道:“陛下,臣以为,两位大人的观点都有其合理性。李大学士所担心的风险确实存在,而赵侍郎所看到的机遇也不容小觑。其实,我们不必非此即彼,完全可以找到一个折中的办法。”

众人都将目光投向了林阳,眼中带着一丝惊讶和疑惑。

林阳接着说道:“我们可以先设立一个小规模的试点项目,投入一部分资金和人力,进行前期的研究和探索。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可以不断地评估项目的进展情况和风险程度。如果试点项目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我们再逐步扩大规模,加大投入;如果发现确实存在难以克服的困难和风险,我们也可以及时止损,避免造成更大的损失。”

林阳的话让朝堂上的众人陷入了沉思,李正和赵宇也都停止了争论,开始思考这个提议的可行性。

过了一会儿,李正微微点头,说道:“林编修此言,倒是有几分道理。这样既可以避免大规模投入带来的风险,又能对项目的可行性进行实际的检验。”

赵宇也说道:“嗯,若能如此,倒也不失为一个好办法。既给了项目一个机会,又能让我们更加谨慎地对待。”

其他官员们也纷纷议论起来,大多都对林阳的提议表示认可。

皇帝听了,脸上露出了一丝微笑,说道:“林卿此计甚好。朕看就这么办吧。先设立试点项目,由赵侍郎负责具体的实施,李大学士负责监督。希望你们二人能够齐心协力,把这个项目办好,为我大明的未来探出一条路来。”

李正和赵宇相视一眼,然后同时躬身领命:“臣遵旨。”

此后的日子里,赵宇和李正虽然在一些具体问题上还是会有不同的意见,但他们都牢记着皇帝的旨意,为了试点项目的顺利进行而努力着。

赵宇整日奔波于各个科研场所,与工匠们和学者们一起钻研技术,攻克难题。他亲自参与实验,仔细记录每一个数据,不放过任何一个可能影响项目进展的细节。

李正则认真地履行着监督的职责,他严格审查每一笔资金的使用情况,确保没有浪费和贪污的现象发生。同时,他也会时不时地提出一些建设性的意见,帮助赵宇解决一些管理上的问题。

在他们的共同努力下,试点项目进展得十分顺利。科研人员们在关键科技领域取得了一个又一个的小突破,每一次的成功都让他们更加充满信心。

然而,就在大家都以为一切都在朝着好的方向发展的时候,一个意外出现了。

负责某项关键技术研究的团队突然遇到了一个难题,无论他们怎么尝试,都无法找到解决的办法。这个难题如果不能及时解决,将会影响整个项目的进度。

赵宇得知后,心急如焚,他立刻召集了所有相关的人员,召开紧急会议。

在会议上,赵宇面色凝重地说道:“各位,这个问题己经严重影响到了我们项目的进展。我们必须要尽快找到解决的办法,大家有什么想法,都可以说出来。”

众人纷纷发言,提出了各种可能的解决方案,但经过讨论和实验,都被一一否决了。

就在大家感到一筹莫展的时候,李正也赶到了。他看着众人焦虑的样子,说道:“大家先不要着急。越是在这种时候,我们越要冷静。我相信,办法总是会有的。”

李正仔细地查看了相关的资料和实验数据,然后陷入了沉思。过了一会儿,他说道:“我有一个想法,不知道是否可行。我们是否可以从另一个角度来考虑这个问题,尝试一下用一种新的材料来替代现有的材料,也许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赵宇听了,眼睛一亮:“李大学士,你这个想法不错。我们可以试试看。”

于是,大家立刻行动起来,开始寻找合适的新材料,并进行相关的实验。

经过几天几夜的努力,他们终于成功地找到了一种新材料,解决了这个难题。

项目又重新回到了正轨,并且进展得越来越顺利。

最终,在赵宇、李正以及所有参与项目的人员的共同努力下,关键科技领域取得了重大突破。新的技术和产品不仅在国内引起了轰动,也让世界各国为之震惊。

大明凭借着这一科技突破,在国际上的地位更加稳固,国力也得到了极大的提升。

朝堂上,皇帝大宴群臣,庆祝这一伟大的胜利。

皇帝高兴地说道:“此次科技突破,多亏了各位爱卿的齐心协力。尤其是赵侍郎和李大学士,你们二人功不可没。”

赵宇和李正起身,恭敬地说道:“陛下英明,这都是陛下的领导有方,以及众臣工共同努力的结果。”

众人在欢声笑语中,共同举杯,为大明的未来,为这来之不易的科技突破,干杯。而在这背后,是无数人的智慧与汗水,是大明在科技之路上不断前行的坚定步伐,也让人们看到了,只要齐心协力,没有什么困难是无法克服的,没有什么目标是无法实现的。未来,大明在科技的引领下,必将走向更加辉煌的明天,而这一次的科技突破,也将成为大明历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被后人永远铭记。

错乱章节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
  • 新书推荐
  • 热门推荐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