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帝传大明帝国的崛起
崇祯帝传大明帝国的崛起
当前位置:首页 > 玄幻 > 崇祯帝传大明帝国的崛起 > 第73章 农业生态化

第73章 农业生态化

加入书架
书名:
崇祯帝传大明帝国的崛起
作者:
青衫砚雪
本章字数:
5230
更新时间:
2025-06-13

在大明工业创新如火如荼推进的同时,朱由检将目光投向了农业领域。他深知,农业乃国家之根本,关乎着万千百姓的生计与国家的稳定繁荣。此时,倡导农业生态化发展,推广绿色种植、养殖技术,成为了他心中提升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关键举措。

这一日,朱由检在御花园中召见了户部尚书赵德、工部尚书李刚以及精通农业的鸿儒宋应星,三人随着太监的引领,匆匆赶来。御花园内,繁花似锦,绿草如茵,朱由检负手而立,看到三人前来,转过身,神情庄重地说道:“诸位爱卿,我大明以农为本,然传统农耕方式或对环境有所影响,且长远来看,亦有诸多弊端。朕欲倡导农业生态化发展,推广绿色种植、养殖技术,以保我大明农业长久兴盛,不知诸位意下如何?”

户部尚书赵德,身形富态,神色恭敬,率先拱手说道:“陛下圣明!农业生态化发展确为大势所趋。推广绿色种植、养殖技术,初期或需大量资金支持,臣以为户部可拨出专项银两,用于补贴采用新技术的农户,鼓励他们尝试。同时,对研发绿色农业技术的机构和个人,给予资金奖励,以促进技术创新。”赵德主管财政,从资金支持角度提出了务实的建议。

工部尚书李刚,身姿魁梧,眼神坚毅,接着说道:“陛下,推广绿色技术,相关工具与设施必不可少。工部可加大研发力度,制造适合绿色种植、养殖的农具、器械,提高生产效率。此外,在水利设施方面,注重生态化设计,保障农田灌溉的同时,维护好周边生态环境。”李刚从工部职能出发,着眼于技术实施的硬件支持。

宋应星一袭素袍,儒雅谦和,上前躬身说道:“陛下,绿色种植、养殖技术的推广,关键在人。需加强对农户的技术培训,让他们了解并掌握这些新技术。臣愿编写相关书籍,详细介绍绿色种植、养殖的方法与技巧,分发至各地,助力推广。同时,可在各地设立农业技术指导站,选派专业人员为农户答疑解惑。”宋应星精通农业技术,深知技术落地需依靠农民的理解与掌握。

朱由检微微点头,眼中满是赞许:“诸位爱卿所言极是。赵爱卿负责资金调配与奖励机制;李爱卿专注于工具设施研发与生态水利建设;宋卿全力投入技术书籍编写与指导站设立。务必让农业生态化理念深入民心,技术落地生根。”

户部尚书赵德领命后,立刻着手安排专项资金。他仔细核算各项所需费用,从农户补贴到技术研发奖励,每一笔开支都精打细算。赵德对下属官员说道:“这些资金关乎农业生态化的成败,务必合理使用,确保每一分钱都用在刀刃上。”很快,补贴政策出台,规定采用绿色种植技术的农户,每亩地可获得一定数额的银两补贴;成功研发绿色养殖新技术的个人或机构,可获得丰厚的奖金。这一政策一经公布,在农户和科研人员中引起了强烈反响。

工部尚书李刚则迅速组织工匠与技术人员,展开绿色农具与器械的研发。在工部的工坊里,李刚看着工匠们忙碌的身影,鼓励道:“此次研发责任重大,关乎我大明农业的未来。大家务必发挥才智,制造出实用高效的工具。”工匠们日夜钻研,尝试各种设计方案。经过无数次试验,一款新型的绿色灌溉农具研制成功,它不仅节水节能,还能根据土壤湿度自动调节灌溉量。同时,工部在各地的水利设施建设中,融入生态化理念,采用新型材料,减少对周边生态的影响。

宋应星回到家中,闭门谢客,全身心投入到书籍编写中。他查阅大量资料,结合自己的实践经验,详细阐述绿色种植、养殖技术的要点。每一个章节,他都反复斟酌,力求准确易懂。宋应星喃喃自语:“此书关系农户切身利益,绝不能有丝毫马虎。”数月后,《绿色农植养殖要略》编写完成,书中从选种、施肥、病虫害防治到养殖环境优化等方面,都给出了具体方法。随后,各地的农业技术指导站也陆续设立,专业人员经过培训后,奔赴各地,为农户提供技术支持。

然而,推广过程并非一帆风顺。一些农户思想保守,对新的绿色种植、养殖技术心存疑虑。在一个偏远的村庄,农户张老汉看着前来推广技术的工作人员,皱着眉头说:“俺们祖祖辈辈都是这么种地、养猪的,这新法子能行?别到时候收成不好,俺们一家可咋活?”其他村民也纷纷附和,对新技术持观望态度。

同时,绿色种植、养殖技术所需的一些特殊肥料、种子等物资,供应渠道不够完善。部分地区出现物资短缺的情况,影响了技术的推广进度。而且,虽然设立了农业技术指导站,但专业人员数量有限,无法及时满足所有农户的需求,一些复杂的技术问题得不到及时解决。

面对这些问题,朱由检在朝堂上神情忧虑地说:“农业生态化推广受阻,朕心忧之。诸位爱卿需尽快想出解决办法,让新技术真正惠及农户。”

户部尚书赵德说道:“陛下,臣以为可加大宣传力度,让农户亲眼看到新技术的优势。可选取部分地区作为试点,给予更多政策支持,待成效显著后,再向其他地区推广。同时,鼓励商人投入绿色物资生产与运输,拓宽供应渠道。”

工部尚书李刚接着说:“陛下,针对专业人员不足的问题,工部可制造一些操作简单、便于农户自行使用的检测与治疗设备,如简易的土壤检测工具、禽畜疾病诊断仪器等,减少对专业人员的依赖。”

宋应星也说道:“陛下,臣可组织各地的技术指导人员集中培训,提高他们的专业水平,同时编写更通俗易懂的技术手册,方便农户自行学习。”

朱由检点头道:“就依诸位爱卿所言,尽快落实。务必克服困难,推进农业生态化发展。”

在众人的努力下,各地开始选取试点。在一个试点村庄,采用绿色种植技术的农田里,庄稼长势喜人,病虫害明显减少,产量也有所提高。看到这一幕,周边的农户们心动了。张老汉看着自家邻居丰收的景象,懊悔地说:“早知道这新技术这么好,俺就该早点试试。”越来越多的农户主动要求采用绿色技术。

同时,商人看到绿色物资的商机,纷纷投入生产与运输。物资供应逐渐充足,保障了技术的推广。工部制造的简易设备也分发到各地农户手中,方便他们解决一些常见问题。宋应星组织的培训让技术指导人员专业水平大幅提升,新编的技术手册也让农户更容易掌握技术要点。

然而,就在农业生态化推广渐入佳境时,一个新的问题出现了。由于绿色种植、养殖产品的市场认知度不高,销售渠道不畅,导致部分农户丰收后,产品积压,收益受到影响。这不仅打击了农户采用新技术的积极性,也给农业生态化发展带来了新的阻碍。

面对绿色产品销售难题,朱由检和大臣们又该如何应对?他们能否开拓市场,畅通销售渠道,让农业生态化发展的成果真正惠及农户,实现大明农业的可持续繁荣?大明的农业生态化之路,在这新的挑战面前,充满了未知与考验,等待着他们去勇敢面对和努力解决。

错乱章节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
  • 新书推荐
  • 热门推荐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