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由检成功选拔新人后,一刻也不敢停歇。大明王朝深陷重重困境,而辽东战事,恰似那最为尖锐的矛,时刻刺痛着王朝的心脏。后金军队如饿狼般不断侵扰,边境百姓在战火中颠沛流离,苦不堪言,大明的国力也在这连年的征战中被无情消耗。朱由检深知,若想拯救大明于水火,军事变革己然刻不容缓,只有全面提升明军战斗力,方能筑起坚固壁垒,抵御后金的凶猛进攻。
朱由检的目光首先聚焦在军队装备上。他第一时间召见苏晨,这位在选拔考核中凭借对器械制造的浓厚兴趣与卓越见解脱颖而出的年轻人,无疑是负责军事器械革新的不二人选。
乾清宫内,气氛庄重。朱由检端坐在御座上,目光灼灼地看着苏晨,言辞恳切且充满期待:“苏晨,当下我大明军队与后金交锋,器械方面劣势尽显。朕深知你对格物之学造诣颇深,今特命你全权负责研发新式武器,以提升我军战力,你可有决心与信心担此重任?”
苏晨毫不犹豫,当即单膝跪地,声音坚定有力,如同洪钟般响彻殿内:“陛下放心,承蒙陛下信任,臣定当全力以赴,不辱使命。臣近日日夜钻研,构思出一种改良版的火器,名曰‘连发火铳’。此火铳通过精妙机关设计,可实现连续发射数枚弹丸,相较传统火铳,其威力与射击效率皆有大幅提升。”
朱由检听闻,眼中闪过惊喜与兴奋的光芒,一拍御座扶手,大声说道:“好!朕即刻拨给你专门的工坊与充足经费,你即刻着手研制,务必争分夺秒,早日让这新式火器投入使用。”
苏晨领命后,怀着满腔热忱与使命感,全身心投入到研制工作中。他一头扎进工坊,与一群同样痴迷于器械制造的工匠们并肩作战。工坊内,炉火日夜不熄,叮叮当当的敲打声不绝于耳。苏晨带领工匠们反复研究图纸,精心挑选材料,对每一个零件都进行细致入微的打磨与调试。无数次,他们满怀期待地进行试验,却又一次次面对失败的结果。但苏晨从未气馁,他鼓励工匠们:“每一次失败,都是向成功靠近一步,我们定要坚持。”
经过无数个日夜的不懈努力,苏晨和工匠们终于成功研制出“连发火铳”。这火铳造型精巧,枪身修长,通过巧妙的机械装置,实现了连续射击的功能。为检验其性能,苏晨在郊外进行了一场试射演示。只见他手持火铳,扣动扳机,“砰砰砰”,数枚弹丸如流星般飞速射出,精准地击中远处的靶标。在场众人无不惊叹,苏晨脸上也露出欣慰的笑容,他深知,这凝聚着无数心血的成果,或许将成为改变战局的关键武器。
与此同时,朱由检清楚地意识到,仅仅依靠武器的改进远远不够,军队的战术与训练方式同样亟待变革。他紧急召集周源等几位在选拔中对军事谋略展现出独特见解的新人,齐聚御书房,共同商讨破敌良策。
御书房内,气氛凝重。朱由检神色严肃地看着众人,缓缓开口道:“诸位,后金军队以骑兵为主,其机动性强,作战风格迅猛剽悍。我军传统战术在应对时,常陷入被动。今日召大家前来,便是希望集思广益,找出克敌之法。”
周源微微皱眉,沉思片刻后,向前一步,拱手说道:“陛下,后金骑兵虽强悍,但并非无懈可击。我军可充分利用地形优势,例如在山区,可精心设下埋伏。待后金骑兵进入狭窄山谷,我军便以火器与弓弩齐发,使其骑兵难以施展冲锋之势。此外,加强步兵方阵的训练至关重要,需提高其协同作战能力,以密集的枪阵形成铜墙铁壁,抵御骑兵的冲击。”
另一位新人也赶忙补充道:“陛下,还可组建专门的火器营。将火器集中使用,在远距离对后金骑兵进行打击,打乱其冲锋节奏,使其无法顺利接近我军阵地。”
朱由检微微点头,眼中露出赞许之色,说道:“诸位所言极是。朕命你们即刻负责制定详细的战术训练计划,务必严谨周密,而后督促军队严格执行,不得有丝毫懈怠。”
战术既定,紧接下来便是艰苦卓绝的训练。朱由检心系军事变革,亲自前往军营视察训练情况。烈日高悬,军营内尘土飞扬,士兵们在酷热中刻苦操练,喊杀声震天。朱由检看着士兵们坚毅的脸庞和湿透的衣衫,心中倍感欣慰,他深知,这些士兵是大明的希望。
然而,他也敏锐地察觉到,部分将领对新战术存在抵触情绪,他们长期习惯传统作战方式,对新战术的接受程度不高。朱由检面色一沉,严肃地对将领们说道:“你们要明白,战场形势瞬息万变,若一味守旧,抱残守缺,只会让我军在战场上付出惨痛代价。新战术是经过深思熟虑与反复商讨得出,你们务必积极学习,带领士兵熟练掌握。”
为让将领们首观感受新战术的优势,朱由检精心组织了一场模拟对抗演练。演练场上,双方严阵以待。一方采用新战术,以火器营的远程打击为先锋,步兵方阵紧密配合,稳步推进;另一方则沿用传统战术。随着号角吹响,战斗拉开帷幕。火器营率先开火,一时间,硝烟弥漫,弹丸如雨点般射向对方阵营。对方骑兵试图冲锋,却被密集的枪阵阻挡,陷入混乱。最终,采用新战术的一方大获全胜。这场演练让将领们深刻认识到新战术的威力,纷纷表示愿意积极学习并应用。
然而,军事变革之路注定荆棘丛生。朝堂之上,一些保守派大臣对军事变革提出诸多质疑。
“陛下,我朝军队长久以来以传统战法为根基,历经数代传承。如今贸然变革,士兵们恐难以适应,一旦军心大乱,后果不堪设想。”一位白发苍苍的大臣忧心忡忡地说道。
朱由检耐心解释道:“如今后金势力日益壮大,对我大明虎视眈眈。我军若不顺应时势做出改变,如何能保家卫国,守护百姓?新武器与新战术皆经过反复研究与实践检验,只要我们循序渐进推行,士兵们定能适应,提升我军战力。”
尽管朱由检苦口婆心极力解释,但保守派大臣们仍心存疑虑,在军事变革推进过程中不时设置障碍。他们或是在朝堂上激烈反对,或是在政策执行中消极怠工,试图阻碍变革的步伐。
而此时,后金方面似乎察觉到了大明军队的异动。他们暗中派出大量探子,如幽灵般潜入大明边境,密切关注着大明军队的训练与装备情况。一旦发现大明军队战斗力有明显提升,后金很可能提前发动更猛烈的进攻,试图在大明军事变革尚未完成之际,打乱其节奏,将威胁扼杀在萌芽状态。
在内部保守势力的重重质疑和外部后金的潜在威胁下,大明的军事变革能否冲破重重阻碍,顺利推进?苏晨研制的“连发火铳”能否在战场上发挥预期的巨大威力?朱由检又将如何凭借智慧与果敢,应对这接踵而至的困难,带领大明军队走向强大?一切都充满了未知与挑战,如同迷雾笼罩,等待着朱由检去勇敢地探索与破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