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知道重臣之间的联姻,从来不单单只代表着个人,也关乎着朝堂稳定。
谢凛之手中有五万兵权,而宣武侯手里亦有五万精兵,若让他们联姻,岂非等于朝中兵权他们一家独大……
“继续密切关注着镇北将军府和宣武侯府的动作,必要时给他们添些阻碍,阻止他们联姻。”
梅岭:“是。”
……
花月回到庄子后,便闭门不出,让丫鬟对外说是夫人病了,在调理身子。
她也确实没有说谎,此次回来前本就重伤,又一路颠簸,伤病复发。整个人肉眼可见地瘦了一圈,下巴也明显更尖了。
记得她第一天回来的夜里,一副病弱不堪的模样吓坏了春桃,小丫鬟抱着她哭了许久。
接连几天,花月都在喝药。
她感觉自己都要被中药浸出味来了。
他们这屋子,到处都是浓郁的中药味,就连屋外的空气中也弥漫着淡淡的药香。
整个田庄上做事的人无人不知,这位夫人病了,后来传着传着,就成了夫人病入膏肓,快不行了。
时间就这样悄悄过去。
距离他们成亲出事那天过去了三天。
五天……
七天……
而君墨晔这边每天派出去寻找花月的暗卫,皆是空手而归。
随着时间一点点的流逝,大家心里都知道,那姑娘定是必死无疑了。
众人也不禁替那姑娘惋惜,对帝王有救命之恩的女子,不用想也知道,若是大难不死,日后必定有大福气。
只可惜……
便是不说这悬崖,人掉下去焉有命在?
就是说这都七天过去了,人活着也早就被饿死、或是受伤流血而死,亦或是被野兽拆吞入腹,尸骨不剩了。
可陛下不让停,他们也不敢停。
终于在第八天时,君墨晔派出去的属下们来报,找到了那姑娘……
此时的君墨晔也刚刚可以起身走动,正在龙案旁批着奏折。
他坐在龙案旁,听着竹山带来的消息缄默不语。
不知过了多久,只听他冷漠低沉的嗓音响起……
“人在何处?”
竹山:“在……偏殿。”
片刻后,君墨晔挥退了想要跟上来的竹山,一个人走进了偏殿。
只见地上的担架上,摆着一身火红的嫁衣,旁边星星点点的几根并不完整的骨头和女子的头发。
那火红的嫁衣旁还有一个木镯子。
他的神情在看到那个木镯子后闪了闪,又马上恢复了平静淡漠,依旧是那副高不可攀的模样。
不过,他仿佛没有闻到尸骨散发的令人作呕的气味,径首地拿起了那身红嫁衣。
他抚摸着那胸前刺的玫瑰花,还有裙摆上散落的玫瑰花瓣,那是当初他请求绣工们加急纹上去的,为此还在绣坊做了一天的苦力。
随即他又翻看着绣衣腰间里侧,手因抚摸到那个纹路,而不自觉地攥的紧紧的。
他记得这是那天……她言笑晏晏试着嫁衣与他缠绵时,他不小心扯坏的,被她事后俏皮地缝了个爱心,还戏称这是充满爱的瑕疵。
他当时还叫她在他的衣服上也缝一个,她笑着应道以后给他缝,只是……
再也没有以后了。
沉默良久,不知在原地蹲了多久。
只觉腿有些麻木无觉了,他才缓慢地起身拿起了那只镯子,又将嫁衣抱在怀里走出了偏殿……
到殿门口的时候,他的脚停顿了下,看向竹山。
对着他淡淡地吩咐了一句,让他将尸骨带去后山妥善安葬,然后自己便转身离开了。
听到男人如此吩咐,竹山便知……
这人以后是不用再找了。
后山虽比不得皇家陵墓,可却埋藏着几位让主子在意之人。
可想而知,那姑娘在陛下心中的分量。
……
而回到寝殿的君墨晔,摩擦着手中的木镯,终于像是再也压抑不住般,吐了一口鲜血,晕了过去……
齐王和太后闻讯赶来,担忧地看着榻上陷入昏迷的男人。
太后:“听说你皇兄是听到那女子的下落后昏倒的,那个女子可是他的救命恩人?如今人可找到?”
齐王君臣逸道:“回母后,具体详情我们亦是不知,只知道当天那女子为皇兄挡了一剑后掉下悬崖,今天,己经确认那姑娘己香消玉殒了。”
太后:“唉,也是个没福气的,若她活着,哀家定会做主让她嫁给皇儿,哪怕身份低微又如何?
你皇兄难得对一女子如此在意,这可如何是好啊。”
君墨晔醒来便听到这对话,低垂着眸子,让人看不出表情。
“母后,放心。儿臣并无大碍。
只是受伤所致的内里瘀伤,太医说淤血吐出更利于恢复。”
太后闻言却并未得到宽慰,自己的儿子她还是知道的,向来喜怒不形于色,分明很在意却还是要强装镇定,一如当年……
“皇儿啊,你也莫要伤心了,总归是那女子没有福气。”
太后轻轻拍着君墨晔的背,眼中满是心疼。
“她既己去了,你身为皇帝,当以社稷为重,这天底下的女子千千万万,定能找出一个你喜欢的。”
太后说着,愈发觉得有理,于是她趁热打铁:“儿啊,你也该选妃了,后宫不可无主。”
君墨晔没有立刻回应,他的目光落在手中的木镯上。
他此前从未想过娶妻,以后……更不会想。
他收起木镯,坐首身子,眼中恢复了往日的威严:“母后,此事以后再议吧。”
太后还想说些什么,可就在这时……
皇帝身边贴身掌事太监福喜,匆匆来报:“陛下,镇北将军谢凛之求见。”
君墨晔眸间微闪,心中暗忖:此次谢凛之求见,多半是为了两府联姻的事,求他赐婚。
若是不同意赐婚,势必会寒了有功之臣的心。
可若是放纵两家联姻,其势力必会大增,于朝廷不利。
君墨晔:“去回了谢凛之,就说朕在太后这里,让他若没急事改日再来。”
“是。”福公公领命退下了。
然而,谢凛之并未就此罢休。
没过多久,福喜又匆匆来报:“陛下,谢凛之将军称此事十万火急,非要立刻见到陛下不可。”
君墨晔皱了皱眉,与太后和齐王对视一眼,只好道:“让他进来吧。”
谢凛之进来后,行了大礼,便急切道:“陛下,臣此次前来,是为了与宣武侯府联姻之事。如今朝堂上己有流言蜚语,说陛下有意阻拦,还望陛下早日赐婚,以正视听。”
君墨晔面色平静道:“谢将军,朕并非有意阻拦,只是联姻乃大事,需慎重考虑。朕听闻将军正妻贤良淑德,若让她回来主持此事,想必更为妥当。”
谢凛之没想到君墨晔会这么说,一时愣住。
君墨晔接着道:“此事就这么定了,待将军正妻回来,再行商议。”
谢凛之无奈,只好领命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