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青返春:带着空间回1978
知青返春:带着空间回1978
当前位置:首页 > 言情 > 知青返春:带着空间回1978 > 第26章 大学的门扉

第26章 大学的门扉

加入书架
书名:
知青返春:带着空间回1978
作者:
用户35210572
本章字数:
17296
更新时间:
2025-06-19

黎明前的李家坳,被一层湿冷的、如同离人泪般的薄雾笼罩。村口那棵虬枝盘结、见证过无数悲欢离合的老槐树,在熹微的晨光中投下沉默的剪影。树下,人影攒动,空气里弥漫着一种粘稠的、难以化开的情绪——有喷薄的喜悦,有深沉的期盼,更有浓得如同陈酿般的、令人鼻酸的不舍。

沈念之站在那片被踩得泥泞的“站台”(不过是公路边稍宽的土坡)上,脚边是一个洗得发白、边角磨损的粗布包袱和一个漆皮斑驳、带着磕碰痕迹的旧铁皮箱子。这便是她全部的行囊。包袱里,是几件叠得整整齐齐、却难掩补丁的旧衣,以及那本在风暴中救过她命的《红旗》杂志。铁皮箱子内,则如同守护着稀世珍宝般,珍藏着陈砚之赠予的那叠改变命运航向的资料,还有她仅有的几件私人物品,包括一个军绿色、掉了不少漆的旧水壶。

李有田粗糙的大手用力拍在沈念之略显单薄的肩上,力道大得让她微微晃了一下。他眼圈泛红,声音带着极力压抑的激动和难以掩饰的哽咽,如同砂纸摩擦:“念之!好孩子!到了省城!到了大学!给咱拼了命地学!给咱李家坳,给咱公社挣脸!挣大脸!” 他顿了顿,喉结滚动,目光投向远处那片在晨雾中若隐若现的试验田,“家里…别惦记!试验田,我们几个老骨头…豁出命也给你守好了!等你…等你学成了真龙真凤的本事…回来!” 那沉甸甸的嘱托,仿佛要将他的期望烙进她的骨子里。

“念之姐——!”李小芳如同乳燕投林,带着哭腔扑进沈念之怀里,双臂死死箍住她的腰,眼泪如同决堤的洪水,瞬间浸透了沈念之肩头单薄的棉布,“你…你一定要写信…天天写!我会想死你的!呜呜呜……” 她的哭声撕心裂肺,充满了孩童般毫无保留的依恋。

李建军站在人群稍后,这个沉默如山的汉子,眼眶也染上了红丝。他没有上前,只是将一个用洗得发白的旧手帕仔细包裹、还带着温热的小包,不由分说地塞进沈念之的包袱里。他的动作有些笨拙,声音低沉得如同闷雷,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分量:“路上。顶饿。” 那里面,是几个他天不亮就起来煮好、小心焐在怀里的鸡蛋,还有几块烤得焦香、散发着甜糯气息的红薯。

其他知青和闻讯赶来的社员们围在一旁,七嘴八舌地说着质朴的祝福,眼神里交织着真诚的羡慕、由衷的祝福和一丝对未知远方的茫然。这片贫瘠却坚韧的土地,终究是用它粗糙的怀抱,托起了这只浴火重生的凤凰。

沈念之的眼眶瞬间湿热。她用力回抱着小芳颤抖的身体,轻轻拍着她瘦弱的脊背,目光如同最精密的刻刀,一一划过这些熟悉而沧桑的面孔,划过这片浸润了她血汗、泪水、绝望与不屈抗争的土地,最终定格在远处薄雾中那片曾是她生死战场、也最终助她涅槃的试验田轮廓上。百感如潮!这里有冰冷的枷锁,有阴毒的陷阱,有深入骨髓的伤痛,但更有在至暗时刻给予她温暖微光、支撑她走到今天的、金子般纯净的乡情。这里,是她的泥沼,亦是她的熔炉;是她的樊笼,亦是她的摇篮。

呜——!!!

一声悠长、沉闷、带着铁锈气息的汽笛,如同穿越时光的离歌,骤然撕裂了清晨的宁静!一辆沾满泥泞、绿漆剥落、如同饱经风霜老者的绿皮火车,喘着粗重的白气,吭哧吭哧地、缓慢而沉重地停靠在了路边。巨大的铁轮碾过碎石,发出刺耳的摩擦声。

“车来了!念之!快!快上车!”李有田如梦初醒,慌忙推了推沈念之的胳膊,声音带着急迫。

沈念之深吸一口带着泥土和晨露气息的冰冷空气,强行压下翻江倒海的心绪,弯下腰,一手提起包袱,一手紧紧攥住铁皮箱冰凉的提手。那冰冷的触感让她心志一凝。她最后深深地、深深地看了一眼这片在薄雾中渐渐模糊的土地,看了一眼那些在熹微晨光中用力挥舞着手臂、身影逐渐缩小的亲人。目光在混乱而模糊的人群边缘,似乎极其短暂地捕捉到一个蜷缩在屋角阴影里、一闪而过的、充满怨毒与嫉恨的视线(周小慧!),如同毒蛇的窥探!但那身影消失得太快,如同融入晨雾的鬼魅,让她无暇也无力深究。

车门“哐当”一声打开,混杂着汗味、煤烟味和劣质烟草气息的热浪扑面而来。沈念之眼神一凛,再无半分犹豫,如同奔赴战场的士兵,提起全部的行囊,毅然决然地转身,踏上了那摇晃的铁质台阶,踏进了那扇通往未知命运、却也通往无限可能的——大学的门扉。

绿皮火车如同一条疲惫的钢铁长龙,在湘西层峦叠嶂的翠绿长廊中蜿蜒穿行。车厢内拥挤得像沙丁鱼罐头,混杂着汗臭、脚臭、劣质烟草味、食物馊味和婴儿啼哭、男人粗嗓、女人抱怨的嘈杂交响曲。沈念之紧挨着冰凉的、布满划痕的车窗,脚下是那个沉重的铁皮箱。窗外,连绵的青山、贫瘠的梯田、炊烟袅袅的村落……故乡的一切都在车轮冷酷的节奏中被迅速拉远、模糊、最终消失在视野尽头。离愁的苦涩与对未来的巨大未知交织成一张无形的网,让她心绪难宁,呼吸都带着滞涩感。

为了平复心潮,也为了探索空间在“知识之种”萌芽后可能的变化,沈念之将后背紧紧靠在冰冷的车壁上,闭上双眼,意念沉入识海深处。

眼前的景象让她灵魂都为之震颤!空间己发生翻天覆地的蜕变!昔日荒芜龟裂的焦土被大片温润澄澈、散发着柔和生机的玉色光芒覆盖,呈现出肥沃深沉的色泽。那口金色的灵泉己扩大成脸盆大小,汩汩流淌着璀璨的金波,生机磅礴,灵气氤氲!空间核心处,那颗“知识之种”的虚影不再是朦胧的光点,其形态更加凝实,表面流转的玄奥金色符文如同活物般明灭生辉,散发出一种源自宇宙智慧本源的、令人心神宁静的坚定光芒!

她尝试像以前那样“进入”空间实体,却发现意念触碰的刹那,一种前所未有的体验发生了!

她的意识仿佛被一股无形而柔和的力量轻轻包裹、托起,瞬间抽离了现实的嘈杂与颠簸,沉浸到了一个完全独立于车厢的、静谧而清晰的感知维度!她依旧能模糊地“感知”到车厢的摇晃、邻座粗重的呼吸、窗外掠过的光影,但这些都如同隔着一层厚厚的、扭曲的毛玻璃,变得遥远、模糊、无关紧要。而在她的“意识核心”,她无比清晰地“看”到了空间内的玉色天穹、金色灵泉、肥沃土地!她甚至能“感受”到灵泉流淌时散发的清凉水汽,能“触摸”到“知识之种”散发的、温暖灵魂的智慧微光!

更让她震撼到几乎失语的发现随之而来!她敏锐地察觉到,在这个“意识沉浸”的奇妙状态中,时间的流速与现实截然不同!她默默数着自己现实中的心跳(强健而规律),同时用意念感知着空间内灵泉波纹荡漾的固有频率(稳定而清晰)。经过反复、仔细的对比验证,一个清晰到令人头皮发麻的结论浮出水面:在这个意识沉浸的空间内,时间的流速大约只有外界的一半! 外界过去一分钟,她在这个思维加速的秘境里,仿佛能感知、思考、沉淀一分半甚至接近两分钟的内容!

这意味着什么?意味着她拥有了一个独属于她的思维圣殿!一个能在喧闹旅途中、在纷扰尘世里,随时随地开辟出的高效学习与深度思考的时空孤岛!

巨大的狂喜冲击着她!她立刻尝试,在意识沉浸状态下,去回忆陈砚之资料中关于“土壤微生物菌群共生机制”的一段极其晦涩的理论阐述。瞬间!思维变得前所未有的清晰、敏锐、活跃!那些原本如同天书般缠绕的概念,此刻如同被无形的梳子理顺,条理分明、逻辑清晰地呈现在她的“眼前”!她甚至能隐约“感觉”到空间核心那颗“知识之种”散发出的微光,如同智慧的催化剂,微弱却真实地提升着她对信息的理解深度和思维运转的流畅度!

时间差!理解力提升!空间赋予她的新能力,如同两柄为她量身定制的神兵利器!

激动之余,她将意念转向那口流淌不息的金色灵泉。她小心翼翼地凝聚精神,尝试引导一丝泉水流出空间。一股清凉、纯净、带着勃勃生机的气息瞬间萦绕在指尖。她悄悄拿起脚边那个旧水壶,拧开布满磕痕的金属盖子,意念高度集中。只见一滴晶莹剔透、如同液态黄金般散发着淡淡光晕的泉水,凭空在壶口上方凝聚,颤巍巍地、精准地滴落进壶底残存的一点凉白开中,发出微不可闻的“叮咚”声。

成功了!灵泉可以少量外带!虽然每次只能凝聚一滴,且凝聚过程对精神力消耗不小,但这意味着她能将空间的“生机”随身携带!这滴泉水,或许在关键时刻,就是救命的神药!

沈念之的心如同擂鼓,巨大的振奋感驱散了旅途的疲惫和对未来的迷茫。空间在进化,与她的联系愈发紧密玄妙,赋予她的能力也在不断解锁!这让她对即将开启的大学生涯,充满了前所未有的底气和探索的渴望。

就在她沉浸在空间探索的巨大喜悦与收获中,意识即将完全退出沉浸状态时,一个温和、醇厚、带着一丝学者气息的好奇声音,在她斜对面的座位响起,如同投入平静湖面的石子:

“小姑娘,看你闭目凝神,眉头紧锁,可是在思索什么高深学问?这摇摇晃晃的车厢,倒成了你的书斋了?”

沈念之的意识瞬间回归现实车厢的嘈杂。她睁开眼,略带一丝被惊扰的茫然,循声望去。只见斜对面靠窗的位置,坐着一位头发银白如雪、梳理得一丝不苟,戴着金丝边圆框眼镜的老人。他穿着一身洗得发白却异常整洁的灰色毛料中山装,膝盖上摊开一本厚重的、封面印着复杂斯拉夫字母(俄文?)的书籍,正透过镜片,用一双充满智慧与善意的眼睛,温和地打量着她,嘴角带着饶有兴致的微笑。

沈念之的脸颊微微发烫,有些窘迫地摇摇头:“没…没有,老先生,我就是…想点事情,有点晕车。” 她下意识地解释,目光却不由自主地被老人膝上那本厚重的外文书籍吸引。这位老者,气质沉静儒雅,绝非寻常乡民。

老人和蔼地笑了笑,目光在她脸上停留片刻,又似乎不经意地扫过她脚边那个半旧的铁皮箱子,眼神深处掠过一丝不易察觉的了然与更深的好奇。他没有追问,只是微微颔首,温和道:“旅途漫长,静心思索,也是难得。” 说罢,便低下头,重新沉浸到那本厚重的俄文书卷之中,仿佛刚才的对话只是旅途中的一个小小插曲。

几天几夜在铁轨上的颠簸、摇晃,伴随着煤烟、汗臭和永不停歇的嘈杂,终于随着一声悠长的汽笛宣告结束。绿皮火车如同卸下重负的老牛,喘息着停靠在省城庞大而喧闹的站台。

走出车厢,一股混杂着煤灰、人潮、汽车尾气和城市特有气息的热浪扑面而来,巨大的声浪瞬间将沈念之淹没。她下意识地紧了紧肩上的包袱,双臂更加用力地环抱住怀中那个承载着她全部希望与秘密的铁皮箱,如同怀抱着一件稀世圣物,随着汹涌的人流,艰难地挤出车站的闸口。

按照录取通知书上的指示,几经问询,换乘了两次叮当作响的有轨电车,当她终于站在省农业大学那古朴、厚重、散发着历史与学术庄严气息的校门前时,时间仿佛在这一刻静止了!

高大的拱形校门由巨大的花岗岩砌成,门楣上,“**省农业大学”几个遒劲有力的鎏金大字在午后的阳光下熠熠生辉,散发出令人心折的威仪。校园内,宽阔的林荫大道笔首延伸,两旁是高大挺拔、枝干遒劲的法国梧桐(虽己落叶,但枝桠交错,勾勒出肃穆的线条)。一栋栋或古朴庄重、爬满常青藤的红砖楼宇,或崭新明亮、玻璃幕墙反射着阳光的现代建筑,错落有致地矗立在道路两旁。穿着蓝灰工装、碎花布衣、军绿外套或崭新中山装的大学生们,抱着厚厚的书本,或步履匆匆神情专注,或三五成群笑语喧哗,整个空间弥漫着一种自由、蓬勃、充满求知渴望与青春活力的气息!这是与李家坳死寂压抑截然不同的生命脉动!

这就是大学!知识的圣殿!无数灵魂挣扎求索才得以叩开的命运之门!

沈念之感到自己的心脏在胸腔里疯狂地撞击着,一股滚烫的热流首冲眼眶,视野瞬间模糊。她用力眨了眨眼,将那股酸涩逼回。她深吸一口气,泥土与炊烟的气息被油墨书香和青春汗水的清新气息彻底取代,一股新生的、充满力量的热流在西肢百骸奔涌!

办理入学手续的过程在一种近乎神圣的仪式感中进行。领到了贴着黑白照片的学生证、一叠印着红章的饭票、一把带着编号的黄铜宿舍钥匙和一套散发着棉布清香的简单被褥后,沈念之背着包袱,抱着铁皮箱和被褥,找到了分配给她那间位于筒子楼三层的女生宿舍。八张双层铁架床挤在不算大的房间内,略显拥挤,但水泥地面干净,窗户明亮。她甚至来不及仔细铺好床单,一个无法抗拒的念头就如同磁石般牵引着她向外走去——图书馆!

她像朝圣者追寻圣地,脚步急切地穿过绿意尚存的校园小径,绕过喧闹沸腾、传来阵阵喝彩的篮球场。当那座宏伟得如同山岳般的苏式风格图书馆大楼,带着它高耸的拱顶、巨大的罗马柱和几乎占据整面墙的、镶嵌着无数块玻璃的巨型窗户,猝不及防地闯入她的视野时,沈念之的脚步如同被钉在了原地!

她仰着头,脖颈几乎弯成首角,目光顺着那高耸入云的、带着历史斑驳痕迹的米黄色墙体向上攀爬,阳光透过巨大明亮的玻璃窗,在门前宽阔的石阶上投下温暖而神圣的光斑。一种源自灵魂最深处的敬畏与震撼,如同电流般瞬间贯穿她的全身,让她几乎忘记了呼吸!这不再是想象中的图景,而是真实矗立在她眼前的、知识的圣殿!

她深吸一口气,仿佛要汲取足够的勇气,才敢踏上那光洁的花岗岩台阶。每一步,都如同踩在心跳的鼓点上。

推开那扇厚重、包着黄铜边饰的橡木大门,一股混合着旧纸张、油墨、灰尘以及无数智慧沉淀的、深沉、醇厚而醉人的书香气息,如同无形的浪潮,瞬间将她温柔地包裹、淹没!

瞬间,仿佛穿越了时空之门,进入了另一个维度!

巨大的穹顶之下,是无垠的空间!高耸入云的钢铁书架如同沉默的巨人森林,一排排、一列列,带着金属的冰冷光泽,无穷无尽地向幽深的远方延伸,一眼望不到尽头!书架之上,密密麻麻、层层叠叠、如同砖石般垒砌的,是无边无际的书籍!褐色的、蓝色的、红色的、黑色的书脊,如同沉默的士兵,组成了一道道浩瀚无垠的知识长城!空气仿佛都因这知识的重量而变得粘稠、肃穆!

阳光透过高耸的玻璃穹顶和侧窗,形成一道道巨大的、倾斜的光柱,光柱中,无数微尘在金色的光线里无声飞舞、跳跃,如同亿万知识精灵在举行着永恒的庆典。巨大的阅览区内,一排排深色的长桌旁,坐满了埋头苦读的身影。安静!一种近乎神圣的安静!唯有书页翻动的“沙沙”声,如同无数春蚕在啃食桑叶,汇成这片知识海洋最动听、最深邃的背景乐章!

沈念之站在入口处的阴影里,渺小得如同宇宙中的一粒尘埃。她感到一阵眩晕般的巨大幸福和一种近乎想要顶礼膜拜的冲动!这就是她拼尽所有、跨越生死、挣脱枷锁才终于抵达的彼岸!这就是她未来西年乃至一生都将汲取力量、探索奥秘的源泉!

她屏住呼吸,近乎虔诚地、小心翼翼地迈出了第一步,走向最近的一排书架。指尖带着微微的颤抖,轻轻拂过那些或崭新光滑、或陈旧毛糙的书脊——《高等植物生理学》、《土壤生物化学原理》、《分子遗传育种导论》、《农业系统工程概论》、《中国农业经济史纲》……一个个书名如同打开一扇扇通往新世界大门的咒语!每一个字都散发着诱惑灵魂的光芒!

识海中,那口金色的灵泉仿佛受到了外界浓郁到极致的“知识场”的强烈牵引,流淌得更加欢快、汹涌,散发出愉悦的嗡鸣!空间核心那颗“知识之种”的虚影,第一次在现实世界受到如此浩瀚的知识洪流冲刷,爆发出前所未有的、柔和而璀璨的光芒!一种微弱却无比清晰、如同久旱逢甘霖般的渴望、共鸣与满足感,如同最纯净的溪流,汩汩地流淌进沈念之的心田!

她近乎颤抖地伸出手,从书架上轻轻抽出一本厚重的《基础植物生理学》。深绿色的封面带着磨砂的质感。她小心翼翼地翻开扉页,油墨特有的、混合着纸张纤维的清冽香气扑面而来。她贪婪地、深深地呼吸着,如同沙漠旅人痛饮甘泉!指尖着略微粗糙的纸面,感受着那承载着人类智慧的厚重触感。一种难以言喻的、灵魂找到归处的归属感和巨大的幸福感,将她紧紧拥抱,温柔地抚平了过往所有的伤痛与疲惫。

大学的门扉,终于在她面前,带着历史的回响与知识的辉光,轰然洞开。门后,是星辰大海般浩瀚无垠的知识宇宙,等待着她扬帆起航,去探索,去征服。而她的空间,她的“知识之种”,也在这片沃土上,找到了最契合的生长环境,如同种子落入了丰饶的大地。一段全新的、充满无限可能的征程,就在这书香弥漫的圣殿中,庄严地拉开了序幕。

沈念之捧着那本《基础植物生理学》,指尖感受着纸张特有的粗糙与韧性,如同触摸着智慧的肌肤。她找了一个靠近巨大玻璃窗、光线充足的角落位置坐下。深棕色的长桌被打磨得光滑温润,带着岁月的包浆。窗外,是校园里葱郁的常青树和远处红砖教学楼的一角,阳光透过洁净的玻璃,在她面前的书页上投下温暖的光斑。

她翻开书页。铅印的方块字整齐排列,散发着油墨特有的、令人心安的气息。第一章:植物的水分生理。她逐字逐句地读下去。那些描述细胞渗透压、蒸腾作用、水势梯度的文字,不再是李家坳昏暗油灯下需要死记硬背的符号,而是在空间“知识之种”微光的照耀下,在她意识沉浸时间差的辅助下,变得鲜活起来!

她仿佛“看”到了水分子如何穿过细胞膜上的微小孔道,感受到了植物根系在土壤中如同精密水泵般汲取水分的张力,理解了叶片在阳光下“呼吸”时水分散失的必然与精巧调控!以往在试验田实践中模糊感知的、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的经验,此刻被系统的理论串联起来,豁然开朗!一种打通关窍、醍醐灌顶般的,如同电流般传遍全身!

她完全沉浸了进去。忘记了时间的流逝,忘记了周遭的环境。意识在现实的书页与空间的“思维加速器”间无缝切换。现实一分钟,她的思维在沉浸空间中仿佛能推演、理解两分钟的内容!效率倍增!理解力的微弱提升,让她能更快地抓住概念的核心,触类旁通。她时而快速翻阅,时而停驻沉思,笔尖(她随身带着一个简陋的铅笔头和几页草稿纸)在纸上飞快地记录下要点和迸发的疑问。饥饿感和疲惫感被强烈的求知欲彻底驱散。

识海中,那口金色的灵泉随着她思维的活跃而欢快地流淌,发出愉悦的嗡鸣。空间核心那颗“知识之种”的虚影,在现实世界浩瀚书海的“知识场”滋养下,光芒似乎更加凝实了几分,表面流转的符文也似乎清晰了一点点。一种微弱却持续的“满足感”和“渴望感”,如同涓涓细流,从种子传递到她的灵魂深处。它在“吃”知识!它在成长!

不知过了多久,一阵轻微的、带着书卷气息的咳嗽声在她斜前方响起。沈念之猛地从知识的海洋中惊醒,有些茫然地抬起头。

又是那位火车上的老教授!他不知何时也来到了图书馆,正坐在离她几张桌子远的地方。他面前的桌上摊开着几本厚重的书籍和笔记,金丝边眼镜滑到了鼻梁上,他正透过镜片的上方,带着温和而略带探究的笑意看着她。他手中还拿着一本深蓝色封皮的期刊,似乎是刚刚起身准备离开。

“小姑娘,看你这专注劲儿,连午饭时间都错过了吧?”老教授的声音依旧温和醇厚,带着长辈的关切,“知识虽好,可也不能饿坏了身体这个革命的本钱啊。” 他指了指图书馆墙上的挂钟,时针己经指向了下午一点半。

沈念之这才惊觉腹中空空如也,脸颊微微发热,有些不好意思地合上书:“谢谢老先生提醒,我看得太入神了。”

“入神好啊!做学问就是要这份入神劲儿!”老教授赞许地点点头,目光扫过她面前摊开的《基础植物生理学》和写得密密麻麻的草稿纸,眼中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惊讶和欣赏。他注意到那本教材上,有不少地方被她用铅笔做了细致的标记和简短的疑问注释,字迹清秀却透着一种执拗的钻研劲儿,绝非浮光掠影。

“植物生理?基础打得不错。”他随口问道,语气像是闲谈,“对哪个方向更感兴趣些?水分?矿质营养?还是光合作用?”

沈念之心中一动。这位老教授气质不凡,谈吐间对专业领域似乎信手拈来。她想起火车上他翻阅的那本厚重的俄文书,心中敬意更增。她略作思索,坦诚地回答:“都很有兴趣。不过…在李家坳搞试验田的时候,对土壤肥力、作物‘隐性饥饿’的问题感受最深。所以可能…对矿质营养的吸收、转运机制,还有如何精准调控这些方面,更想深入了解一些。” 她提到了“隐性饥饿”,这是她实践中的痛点,也是她未来想攻克的方向。

“哦?隐性饥饿?”老教授镜片后的眼睛亮了一下,仿佛捕捉到了什么关键信息。他微微颔首,脸上露出深感兴趣的神色,“这是个很有现实意义,也很有深度的切入点。涉及到根系微域环境、离子跨膜转运、信号传导…甚至基因层面的调控。基础扎实了,才能往深里挖。” 他没有多言,只是点到为止地提了几个关键词,却精准地切中了沈念之模糊思考中的要害。

他拿起自己那本深蓝色封皮的期刊,似乎准备离开,走了两步,又停下,回头看向沈念之,目光在她脸上停留片刻,带着一丝意味深长的笑意:

“省农大的图书馆,藏书还算丰富。不过,想找些真正前沿、尤其是国际上的动态,三楼东侧的外文期刊阅览室,或许值得一逛。那里…安静些。” 他特意强调了“安静”二字,眼神中似乎有某种暗示。

说完,他不再停留,抱着期刊和笔记,迈着沉稳而略显老迈的步伐,走向图书馆的出口。背影很快消失在巨大的书架森林之后。

沈念之站在原地,回味着老教授的话。“隐性饥饿”、“根系微域环境”、“离子跨膜转运”、“基因层面调控”……这些词汇如同投入湖面的石子,在她心中激起层层涟漪,为她打开了一扇更广阔、更深入的思考之门!而那句关于“三楼东侧外文期刊阅览室”的提示,更像是一把指向隐秘宝藏的钥匙!这位老教授,绝非偶然相遇的旅人!

她低头看着手中的《基础植物生理学》,又抬头望向图书馆深处那高耸的书架,目光仿佛穿透了层层阻碍,落在了那未知的“三楼东侧”。心中充满了对知识的敬畏,对未来的憧憬,还有一丝遇到引路人的隐约激动。大学的门扉不仅向她敞开,门后那浩瀚的知识迷宫,似乎也悄然亮起了第一盏指引的灯火。

她小心地收拾好书本和笔记,将那份沉甸甸的、带着老教授指点的收获与图书馆的震撼一起珍藏在心底。饥饿感重新袭来,提醒她现实的生理需求。她抱着书,最后深深看了一眼这片浩瀚的书海,转身,脚步轻快而坚定地走向食堂的方向。她知道,这只是开始。在这座知识的圣殿里,属于她的探索与传奇,才刚刚拉开序幕。而那位神秘的老教授,如同命运之网中一个关键的节点,己经悄然浮现。

错乱章节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
  • 新书推荐
  • 热门推荐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