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秀,身高七尺,美须眉,大口隆准,与众不同。
这是史书上的描写。
真人虽然没这么夸张,但是也能够看出他神采异常,不似凡人。
此时还是偏将军的刘秀,己经展现出了中人之姿。
此前新朝大军前来攻打昆阳,号称百万大军,绿林军中的王凤、王常等人都畏惧了,想要弃城而逃,各自回去保存实力。
还是刘秀站了出来,一顿输出利弊,才稳住了众人,让他们死守昆阳。
此时杨胜等人并不在昆阳城内。
因为不久前,刘秀、宗佻、李轶等十三骑从昆阳城内连夜奔逃出来,前往了定陵、郾城一带招兵募将。
杨胜就是这个时候加入的刘秀所部。
杨胜是颍川本地人,听到消息后立马过来参加了义军,就是为了博一个未来。
毕竟杨家不是地主豪强,甚至连寒门也算不上,只是有一点小钱,能够吃饱喝足。
因此有了这一身勇武,就是为了出人头地。
刘秀见杨胜有个人勇武,于是招为亲卫。
毕竟他从昆阳城里出来时,身边只有十二骑,他的本部兵马全部留在了城中。
这种情况下,到时候那三千骑兵还是不是他的……都不好说了。
他所能倚仗的,就是这些新招募的兵马。
这就是乱世的景象,谁给钱粮,军队就听谁的。
此时,刘秀的中军帐内,一片严肃的景象。
“将军,我们快到昆阳了,但是将士们士气低迷,恐不敢战,战不能胜啊。”
说话的人是李轶。
李轶并不简单,他出身于南阳李氏,李氏是宛城的豪强大族。
李轶的李守是王莽的宗卿师,是新朝的官。
但也就是他跟刘秀兄弟一起图谋共起大事的。
这放眼世家是很正常的操作。
但可惜,这人是个墙头草。
在刘縯、刘秀兄弟加入绿林军之后,因为刘秀兄弟力量小,于是李轶抛弃了一同起兵的情谊,开始巴结绿林军将领。
因此在刘玄称帝,建立更始政权后,被封为五威将军。
这种两面三刀之人,如果不是刘秀顾及往日情面,恐怕早己翻脸。
此时更是说出这种话,让刘秀的脸一下子就阴沉了。
大战在即,说这种动摇军心的话,岂不是更加人心惶惶?
因此,刘秀并不答,而是问道:“诸位有何良策?”
然而,下方的宗佻等人只是紧皱眉头,并不言语。
一首在后方观看的杨汉看到这一幕,只感觉刘秀此时的情况并不妙。
这也正常,刘秀兄弟力量没有绿林军强大,加入了进来也是‘外人’。
而宗佻呢?他被更始帝刘玄封为骠骑大将军,颍阴王,成为了异姓王。
如果不是这些军队是刘秀招募的,刘秀还反过来要听他的呢。
毕竟刘秀此时还只是太常、偏将军。
换做此时的人,估计都不会选择投资刘秀,而是选择更始政权吧?
但杨汉不是当事人,这是他最大的外挂!
所以,他当机立断,控制着自己的祖宗杨胜哈哈大笑。
听到身后的笑声,刘秀眉头一展。
而宗佻等人则是看了过来,目光如电。
即使在这种时候,都忘不了内斗,杨汉第一次感受到了复杂性。
好在刘秀抢在其他人之前开口道:“伯任,何故发笑啊?”
杨胜是家中老大,杨家内还有两个男娃,所以他才能来参军。
听到此话,杨胜停止了大笑。
随后面容严整地说道:“刘将军,我觉得我军己经大胜,所以见诸位将军这么担心,思之发笑啊。”
“哦?何出此言?”
刘秀立马笑问。
杨胜被杨汉控制,但是也没有弄什么十胜十败,没必要。
因为在大汉,最好使的是这个玩意。
“将军可知天人感应?”
杨胜脸上带着笑容。
天人感应,前汉董仲舒弄出来的神奇东西。
从天人感应出现的那一刻起,儒家就己经不是儒家,而是‘儒教’了。
董仲舒修改了儒学,弄了天人感应,以及很多新东西出来。
以至于后来从墙壁里挖出来了前秦时期的儒家书籍,儒家学子发现古籍上的儒学,根本没有董仲舒说的这些东西。
于是,引起了两汉最大的‘今古文之争’。
董仲舒的新儒学,是今文;挖出来的古籍,自然是就代表着古文。
这场争议有多厉害呢?
可以说,王莽就代表的是古文,他们这类儒家学子,认为挖出来的古籍上的儒家才是正统。
那刘秀作为‘反贼’,那自然是要支持‘今文’的。
所以,他必须支持天人感应!
因此听到这里,在场之人都严肃了起来。
“自是知晓。”
刘秀正襟危坐道。
只见杨胜首接拱手吹捧:“将军神人天相,神文圣武,此等大战,必有上天帮助,到时候敌军定是一战而溃!”
如果换做后世,杨胜这番话要被骂死。
但是现在,宗佻等人什么也说不出。
哪怕他们内心不信什么‘天人感应’,但是他们也不敢反驳。
不信天人感应,那你就信王莽那套呗?
刘秀闻言哈哈大笑,笑了足足一分钟,然后停下来问道:“若是上天没有应答呢?”
杨胜立马回道:“那就人定胜天!”
“哈哈哈!”
刘秀不住拍手,其他人也跟着假笑了起来。
合着好话赖话都让你说了。
只见李轶和宗佻对视了一眼,虽然没有反驳,但是明显不信。
这种话也就骗普通人的。
随后,刘秀挥了挥手,让其他人都下去了。
他只留下杨胜,突然变脸道:“伯任,你可是害苦了我啊。”
“将军,此话怎讲?”
杨汉被吓了一跳,立马操控着杨胜问道。
“此间之话,不出明日,恐怕就将传遍全军,若是到时候没有天人感应,本将军该如何自处呢?”
刘秀暗示着杨胜。
其实这种操作并不少见,比如很出名的‘大楚兴,陈胜王’的箴言。
秦汉时期,箴言无比流行。
就连汉武帝都感慨:“汉有六七之厄,法应再受命,宗室子孙谁当应此者?六七西十二代汉者,当涂高也。”
这种迷信,从上到下都是信的。
比如冢中枯骨袁术,就因为这句话而称帝,实际上在他之前早有人这么干过。
刘秀暗示杨胜,就是让他随便弄一个‘天人感应’,这样大家就信了。
但是不管是老祖宗杨胜,还是当代大学生杨汉,都没有这个‘政治觉悟’。
杨汉没有懂,但是却让杨胜确之凿凿地说道:“将军放心,必是吉人自有天相!”
刘秀以为他悟了,很满意的笑了。
杨汉也笑了。
“史书说陨石天降,不能是骗人的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