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徒传承
师徒传承
当前位置:首页 > 玄幻 > 师徒传承 > 第2章 金墨的第一桶金

第2章 金墨的第一桶金

加入书架
书名:
师徒传承
作者:
公子云欣
本章字数:
11710
更新时间:
2025-07-07

夏日的阳光炽热无比,仿佛要把大地烤焦。鹤筠和小满早己在午睡中进入了甜美的梦乡,可金墨却在床上翻来覆去,怎么也无法入眠。那闷热的空气,像是一层厚重的毯子,压得他喘不过气来。终于,金墨按捺不住,悄悄从床上爬起来,蹑手蹑脚地跑出房间,来到了“百草窦安堂”。钱小阳正在店里埋头算账,算盘珠子噼里啪啦地响着,在这安静的午后显得格外清脆。“钱叔,天气太热了,你多喝点水,你不休息一下吗?”金墨眨巴着大眼睛,关切地说道。钱叔抬起头,看到是金墨,脸上露出了和蔼的笑容,“哦,我们家的小金墨又来找我玩了,我不渴,也不累。你渴吗?”金墨皱着眉头,用手擦了擦额头上的汗珠,“钱叔今天又热又渴呀。”说着,小手还不自觉地摸了摸钱叔的算盘。“好吧,我们家小金墨今天想吃点啥呢,钱叔给你买去。”钱叔笑着问道。“我想吃绿豆冰水。”金墨挠着头,一脸期待。“绿豆冰水可不行哦,你爹爹知道了会揍你的。”钱叔轻轻摇了摇头。金墨眨眨眼睛,歪着脑袋想了想,“那我买娇姐姐的饼吃可以吗?”“好,给你 5 文钱,给弟弟妹妹也各买一个饼好吗?”钱叔摸了摸金墨的头,慈爱地说道。“好的,谢谢钱叔!”金墨接过钱叔递来的钱,蹦蹦跳跳地来到了街上。街上人来人往,热闹非凡。金墨一路小跑,来到了娇姐姐的摊位前,却发现娇姐姐隔壁有卖绿豆冰的,而且一杯要 1.5 文,比娇姐姐家的饼还贵。金墨心里打起了小算盘:为何我不买点绿豆回家自己做糖水呢?这样既能解馋,还能省下不少钱。想到这里,金墨毫不犹豫地转身,把钱叔给的 5 文钱全部买了绿豆,然后兴高采烈地往家走。路过药铺时,正巧被钱叔看见了。钱叔好奇地问道:“小金墨,你不是要买饼吗?怎么变成绿豆了?”

金墨一脸得意地抬起头,“钱叔,我打算把这些绿豆煮成水拿到街上去卖,街上的绿豆冰水好贵呀。”钱叔听了,不禁哈哈大笑起来,“小金墨,你这个小财迷。钱叔给你一点甘草,你拿回去叫莺儿姐姐给你做成消暑汤,好卖得很。”金墨接过钱叔手中的甘草,开心得像一只小鸟,飞也似地往院子里跑去。回到院子,金墨迫不及待地找到莺儿姐姐,把自己的想法告诉了她。莺儿姐姐被他的机灵劲儿逗乐了,二话不说就帮他把绿豆和甘草煮成了一锅美味的消暑汤。汤煮好后,金墨找来几个小碗,一张小桌子,一切准备就绪,金墨悄悄把弟弟鹤筠叫醒,一起搬到到街上卖消暑汤了。金墨便扯着嗓子在街上吆喝起来:“卖消暑汤啦,清凉解渴的消暑汤,一文钱一碗!”路过的人们听到他的吆喝声,纷纷围了过来。看到金墨那认真可爱的模样,大家都忍不住买上一碗尝尝。不一会儿,金墨的消暑汤就卖光了。金墨拿着赚来的钱,和鹤筠在院子里一遍又一遍的数着,心里别提有多高兴了。开心的对鹤筠说:“弟弟,这是我12岁时赚的第一桶金45文呀,分你20文,你可别丢了,以后我们建立书院时用。我要回去开始记账了,”他想着,明天还要继续卖,说不定能攒下不少钱呢。

第二天,阳光早早地洒在了小镇的街头巷尾。金墨一大早就把弟弟鹤筠从床上拽了起来,“鹤筠,快去药铺拿点甘草回来,咱们煮绿豆甘草汤去卖。”鹤筠揉了揉惺忪的睡眼,嘴里嘟囔着:“哥哥,就不能让我多睡会儿嘛。”但还是乖乖地出了门,往药铺走去。药铺里弥漫着浓浓的草药味,人声鼎沸。病人一个接着一个,父亲正专注地为一位病人扎针,额头上渗出了细密的汗珠。药工们手脚麻利地配药、抓药,药童们也各自忙碌着,有的在碾药,有的在整理货架,还有的在耐心地给病人解说用法,收钱记账。鹤筠小小的身影在人群中穿梭,东张西望地寻找着钱叔。钱小阳忙得不可开交,既要管账又要管理药铺的大小事务,钱小阳比窦衡小5岁,但他非常崇拜窦衡的医术,跟随窦衡多年,早己超出了师徒的关系。钱叔刚从药房中走出来,一眼就看见了鹤筠,故意大声说道:“小鹤筠——你来干什么呢?”鹤筠连忙踮起脚尖,努力让自己的声音能被钱叔听到:“钱叔,我哥哥叫我来拿甘草!他说要煮绿豆甘草汤卖……”

钱叔笑着摇摇头:“哟,你哥哥倒会使唤人。”说着,从柜台下提出一个纸包,“昨儿温叔送绿豆时,我就猜你们要折腾这个哦,给,早包好了。”鹤筠接过甘草,满心欢喜,忽然揪住钱叔的袖子,好奇地问道:“钱叔,为什么绿豆加甘草能祛暑呀?”钱叔笑着冲顾明渊招手:“明渊!来给小少爷说道说道——”顾明渊闻声走来,衣袖带起一缕淡淡的药香。他听完鹤筠的问题,指尖无意识地抚过腰间的药囊,缓声道:“甘草性甘平,归心、肺、脾、胃经。生者甘凉,能清热解毒;炙者甘温,可补脾益气……”鹤筠仰头认真地听着,手里的甘草梗越攥越紧,突然插嘴道:“顾哥哥,学医难吗?”顾明渊轻笑一声,目光中透着坚定和温柔:“医乃仁术。存心济人,何难之有?”就在这时,门外传来金墨的喊声:“鹤筠,快点儿!”鹤筠匆匆向钱叔和顾明渊道谢,然后转身跑开。跑着跑着,他仿佛还能闻到顾明渊身上那淡淡的药香,也把顾明渊的话和甘草的甜味一起深深地咽进了心里。鹤筠一路小跑回到家,把甘草递给金墨,“哥哥,我拿到甘草啦!”金墨笑着摸了摸鹤筠的头:“好弟弟,咱们这就开始煮绿豆甘草汤。”兄弟俩在厨房里忙碌起来,莺儿帮忙烧锅,不一会儿,一锅香气扑鼻的绿豆甘草汤就煮好了。温叔找人帮忙把汤盛到桶里,搬到了街头去卖。“清凉解暑的绿豆甘草汤咯!”金墨的吆喝声吸引了不少路人。“给我来一碗!”“我也要一碗!”看着生意越来越好,金墨和鹤筠的脸上洋溢着开心的笑容。

窦衡家的"守正中医塾"在温叔的操持下布置得格外齐整:榉木方桌打磨得发亮,青竹椅排列得一丝不苟,紫檀药柜里陈列着各色药材标本,黄铜人体经络模型擦得锃亮,一排排艾条散发着淡淡的清香。每个学子的位置上都备着靛蓝布书包,里面整齐地放着《脉诀》抄本、针灸包和砚台。

这日清晨,窦夫人拿着新糊的告示正要张贴,忽见一个约莫十二岁的少年立在墙边。孩子身上的靛青短褐洗得发白,却连补丁都缝得端正,脚上布鞋磨出了毛边,鞋帮还沾着新鲜的泥渍。他背上那个竹编书笈显然用了多年,篾条都磨出了光泽。告示贴好许久,那孩子仍站着不动,只把告示上的字看了一遍又一遍。窦夫人瞧见他攥着衣角的手指——指节粗大像是常干活的,指甲缝里还留着草药渍,可那双眼睛却亮得出奇,随着告示上的字句微微闪动。

"小郎君可是想学医?"窦夫人温声问道,眼见那孩子猛地一颤,像只受惊的雏鸟。"我......"孩子张了张嘴,突然郑重地作了个揖,"学生林修,今年十二。夫人这塾馆......收学生么?"

窦夫人注意到他行礼时,衣袖肘部磨薄的布料在晨风里轻轻晃动。"自然收的。"她故意不去看孩子瞬间亮起来的眼睛,"只是这束脩......"林修的肩膀立刻塌了下来,声音轻得几乎听不见:"学生...学生付不起...""不过——"窦夫人突然指向廊下的扫帚,"你会不会使这个?每日散学后打扫馆舍,就当是束脩了。吃住都可在我家偏院。"孩子猛地抬头,眼眶倏地红了。他急急又要行礼,却被窦夫人扶住。下一秒,这个素来稳重的少年却像只撒欢的麂子,连告辞都忘了说,转身就往城外跑——那破旧的书笈在朝阳下一颠一颠,林修一路飞奔,心中满是喜悦。他要赶紧把这个好消息告诉城外等着他的爷爷。爷爷体弱多病,却懂不少草药知识,林修从小就跟着爷爷辨识各种草药,对中医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回到家中,林修拉着爷爷的手,兴奋地讲述着在中医塾的经历。爷爷欣慰地看着他,眼中满是期待和鼓励。

晨光微熹时,林修就来到了中医塾。他挽起洗得发白的衣袖,握着扫帚从明堂开始,一寸寸清扫青砖地,连药柜底下的缝隙都用抹布细细擦净。温管家端着油灯走来,灯影里看见地上连半片艾叶屑都找不着,不由捋须笑道:"可是林家小郎君?这般勤快,倒像在自家洒扫一般。老朽温成,你唤声温爷爷便是。"他引着林修穿过回廊,来到讲堂隔壁的"青囊舍"——三张榆木榻整整齐齐摆着,窗下还设着书案。最里侧的榻上叠着新缝的蓝布被褥,散发着淡淡的艾草香。"这榻给你留着,"温爷爷拍了拍榉木衣柜,"衣裳物件尽可收在这里。厨下卯时、申时各放一次饭,你跟着药铺的伙计们同吃便是。"正说着,外头传来嘈杂人声。从雕花窗棂望出去,只见院子里站满了携子求学的家长,有穿绸衫的商贾,也有粗布短打的农户。窦夫人立在石阶上,身旁的吴忧先生手持名册。首到日影西斜,才选定十二个学生**。

"今日且回去收拾行装,"窦夫人对入选的孩子们说,"后日辰时,带着你们的生活学习用具来拜师。"林修躲在廊柱后望着那些锦衣华服的同窗,不自觉地攥紧了衣角——首到温爷爷往他手里塞了块还温热的茯苓糕。"大少爷,二少爷,这就是我跟你们提过的林修。"温爷爷的声音在头顶响起。林修抬起头,先看到的是一双沾着泥点的锦缎靴子,往上是绣着暗纹的月白色长袍。再往上,对上一双含着笑意的眼睛。那眼睛的主人约莫十一二岁,脸蛋圆润,嘴角天然上翘,像年画里走出来的送财童子。"太好了!"小少年拍着手跳起来,"我正愁没人帮我洗绿豆呢!"他转头朝屋里喊:"金墨!温爷爷带帮手来了!"屋里慢悠悠晃出个年纪稍长的少年,腰间挂着个沉甸甸的荷包,走路时叮当作响。他上下打量着林修,目光在那双破鞋上停留了片刻,嘴角撇了撇:"就他?看着比鹤筠还矮半头呢。"林修感觉耳根发烫。他十西岁了,却因为常年吃不饱而瘦小得像个孩童。"林修哥哥别理他。"名叫鹤筠的小少爷突然凑过来,热乎乎的手掌拍在他肩上,"金墨哥哥就爱计较这些。你快来帮我把绿豆倒进盆里,井水我都打好了。"林修怔了怔。他做过许多活计,从没人叫过他"哥哥"。杂货铺的掌柜总叫他"小叫花",米铺的伙计喊他"瘦猴"。这个称呼让他眼眶莫名发热,慌忙低头去搬装绿豆的麻袋。"小心,这袋有二十斤呢。"鹤筠踮着脚帮他托住袋底。林修闻到小少爷身上淡淡的药香,像是甘草混着薄荷的味道,清爽又带着丝丝甜意。后院井台边,鹤筠蹲在木盆旁,袖子挽到手肘,露出藕节似的小臂。他抓起一把绿豆撒进水里,水珠溅到脸上也不在意。"林修哥哥,你知道为什么要用甘草配绿豆吗?"林修摇头。他见过城里药铺的学徒,个个鼻孔朝天,从不会跟粗使伙计多话。可眼前这个小少爷眼睛亮晶晶的,像是迫不及待要分享什么秘密。"甘草能解百毒,但性温;绿豆清热解毒,性寒。"鹤筠手指在水里划着圈,"二者相配,就像..."他歪着头想了想,"就像我爹说的阴阳调和!不过甘草不能多放,明渊师兄说过量会让人水肿呢。"屋里传来算盘珠子的噼啪声,金墨的声音飘出来:"鹤筠,你又在那儿卖弄。昨天的账还差三十文对不上,准是你送人绿豆汤又不记账。""我才没有!"鹤筠涨红了脸,转头对林修小声说:"前天刘婆婆中暑,我送了她两碗..."林修忍不住笑了。水中的绿豆在指尖流动,凉丝丝的触感让他想起家乡的小溪。他忽然发现鹤筠洗绿豆的手法很特别——不是胡乱搓洗,而是轻轻搅动让杂质浮上来,再沿着盆边撇出去。"这样不会伤到豆皮。"仿佛看出他的疑惑,鹤筠解释道:"豆皮破了煮汤会发浑。我爹说熬药如待人,都要讲究火候分寸。"

正说着,前院传来嘈杂声。一个白发老者被搀扶着闯进来,脸色煞白,嘴唇泛青。"小郎中!你家的绿豆汤..."老人捂着胸口剧烈咳嗽,"我喝完就心慌气短..."林修手里的水瓢"咣当"掉在地上。金墨旋风般冲出来,荷包在腰间剧烈晃动:"不可能!.""金墨!"鹤筠突然喝道。他快步上前扶住老人,手指搭上对方腕间,眉头渐渐拧紧。"老伯今早可曾饮酒?"老人一愣:"就...就喝了二两药酒,我风湿的老毛病...""可是加了乌头?"鹤筠追问,见老人点头,他转身从柜台取来一包褐色粉末,"甘草与乌头相反,同食则毒。您快把这葛粉服下。"待老人症状缓解,鹤筠又细细嘱咐禁忌。围观的人群中响起赞叹声:"小鹤大夫真神了!""不愧是窦家的传人..."林修看着比自己矮半头的鹤筠被人群围着,忽然明白温爷爷为何说"别看鹤筠年纪小,在药理上比他哥还灵光"。而金墨站在柜台后,手指无意识地着那枚缺角的铜钱,眼神复杂。傍晚收摊时,金墨破天荒地递给林修两个铜板:"明天早点来。"顿了顿又补充:"你...洗绿豆挺干净。"鹤筠正踮脚往架子上放甘草罐子,闻言转过头,冲林修眨眨眼。夕阳透过窗棂,在他睫毛上洒下细碎的金光,空气中浮动的药香似乎更浓了。

林修攥着铜板往偏院走,放入爷爷给的布袋里,听见身后传来兄弟俩的争执。"你明知甘草反乌头,为什么不早说?""我哪知道王爷爷会喝药酒...""做大夫要虑事周全!爹说过..."声音渐渐远了。

夜幕降临,白日里那酷热的暑气依旧迟迟不愿散去。窦家的庭院中,一家人围坐在一起,享受着这夜晚难得的一丝凉意。

窦夫人手中轻摇着蒲扇,转头看向金墨,问道:“金墨,这几天你们绿豆甘草汤,赚了多少钱呀?”金墨一听,顿时来了精神,眉飞色舞地说道:“第一天卖了 45 文,我给弟弟 20 文让他去买自己喜欢的小玩意儿。第二天,卖了 60 文。后面几天也都还不错,前前后后加起来,一共卖了 220 文呢!照这样赚下去,咱们家的日子肯定能越过越好。”窦夫人插话道:“听说,有人喝了绿豆甘草汤出事了对吗?”金墨脸上的笑容微微一滞,随即点了点头,说道:“是的,有一位爷爷喝了绿豆甘草汤后,喝了酒,又吃了乌头。甘草与乌头相反,同食则毒。幸好咱们发现得及时,这才没酿成大祸。”窦夫人听了,眉头微皱,说道:“你们以后可得长点心,卖汤的时候一定要跟客人说清楚注意事项。”金墨用力地点了点头,说道:“娘,您放心吧,经过这次事儿,我们肯定会更加小心谨慎的。”窦夫人目光扫过金墨和鹤筠,语重心长地说:“明天你们就要正式读书了,要好好学医。看看鹤筠,遇到问题能够及时冷静处理。你们可得多跟鹤筠学学。鹤筠平时就爱看医书,也爱做笔记。”金墨看向鹤筠,眼中满是钦佩:“鹤筠,你真厉害,当时那么紧急的情况,你居然能不慌不忙地想到办法。”鹤筠谦虚地笑了笑:“其实我也是平日里跟着明渊哥哥学得多了,心里有了些底子。咱们学医可不能马虎,关乎着人的性命呢,这是爹爹说的。”小满在一旁听得似懂非懂,但也跟着点头:“我也要好好学医,像哥哥姐姐们一样。”一家人你一言我一语,气氛温馨而融洽。夜空中繁星闪烁,微风轻轻拂过,带来阵阵花草的清香。窦夫人微笑着看着孩子们,心中满是欣慰:“孩子们都懂事了,知道为家里分担,也知道努力上进。只要你们能平安健康,有所作为,我这心里啊,就踏实了。”金墨眼神坚定地说道:“娘,您就等着看吧,我们一定会努力的,将来成为有出息的人,让您过上好日子。”夜渐渐深了,一家人的谈笑声在庭院中回荡。在这炎热的夏日夜晚,他们的心中充满了对未来的憧憬和希望。

错乱章节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
  • 新书推荐
  • 热门推荐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