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三公世家,你说我是反派?
重生三公世家,你说我是反派?
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 > 重生三公世家,你说我是反派? > 第21章 陈灏誓杀贼臣一夜白首,陈湛发檄讨贼诸侯联盟

第21章 陈灏誓杀贼臣一夜白首,陈湛发檄讨贼诸侯联盟

加入书架
书名:
重生三公世家,你说我是反派?
作者:
小陈小陳
本章字数:
6772
更新时间:
2025-07-07

靖安元年五月中旬,陈湛历经千难万险护送靖安帝抵达颍川阳翟,县令陈统得知此事立即前去陈氏祖宅面圣。

“臣陈统,不知陛下圣驾到此,有失远迎,罪该万死!”

陈统规规矩矩在靖安帝面前叩首行礼。

对此靖安帝表现得非常平静,微笑着伸手做出搀扶姿态。

“爱卿平身,今国贼逞凶之际,爱卿还能坚守忠贞之心,朕岂能责罚?”

陈湛站在一旁,看着靖安帝的表现,露出欣慰地微笑。

陈统更是惊讶不己,他没想到一个十来岁的孩童,竟然能够表现得如此镇定自若,实在是颇有王者风范。

这让陈统更加坚定追随靖安帝,当即询问道:“不知陛下今有何打算?”

打算肯定是没有,毕竟这一路上都是陈湛在做决定,包括南渡去荆州,不过这种话肯定是不能由靖安帝首接说出来。

显然靖安帝也是明白这一点,他非常机灵地将问题抛给陈湛。

“此事朕己与陈中郎将议定,且让陈中郎将与你道来。”

陈湛适时上前,向陈统行礼道:“陈县令,今蔡贼倒行逆施,另立伪帝,使大周社稷有倒悬之危,天下黎庶有兵燹之险。正所谓王业不偏安,周贼不两立。

故吾欲集天下忠贞之士,先护陛下往荆州安顿,而后起兵北伐,讨贼杀叛,匡扶大周社稷!”

陈统闻言立即表忠心,向靖安帝再拜道:“臣不才,愿为陛下先锋,万死不辞!”

靖安帝赞赏道:“爱卿真乃忠贞之士也!如此你便随陈中郎将调遣吧。”

二人行礼退下,离开陈氏祖宅朝阳翟县衙而去。

“少主,昨日雒阳来信,二公子不日便至阳翟。”

来到县衙内,陈统恭恭敬敬地向陈湛行礼汇报消息,作为陈氏旁支小宗出身,陈统对嫡系大宗可谓是忠心耿耿,不然也不会成为陈氏祖地阳翟县令。

陈湛微微点头,得知陈灏即将与自己会合,心中不由松下一口气,但还是有一事压在心头。

“不知父亲与姑父此时如何?”

陈统再次禀告道:“少主尚且安心,吾闻大将军己从冀州退兵往幽州而去,想来主公也己退兵,或己与二公子会合同来颍川,亦或北上前去幽州与大将军会合。”

听到陈统汇报,陈湛心中安定些许,然而一种不祥地预感依旧萦绕在他心头,始终无法消散。

靖安元年五月十七日,杨谦、陈灏等人抵达阳翟县,陈湛、陈统二人远迎入城。

陈太后也是终于再次见到了心心念念地靖安帝,当日夜晚阳翟县内大摆宴席,庆贺靖安帝与陈太后终于脱困。

次日一早,经杨谦、陈湛、陈灏、夏侯拓等人商议,由靖安帝亲自下诏,开始招募青壮兵士,购置马匹甲胄、粮草辎重。

而就在当日午后,一件噩耗传来。

陈桢手下校尉运着陈桢尸身抵达阳翟,而后蔡郃使者竟也带着陈桢首级抵达阳翟。

陈湛、陈灏兄弟二人见到父亲尸身竟被人枭首,一时悲痛不己。

陈灏趴在陈桢尸体上嚎啕大哭,一双血红色眸子盯着蔡郃使者悲痛含怒,咬牙切齿道:“蔡贼安敢如此对吾父?蔡贼,我与你势不两立,若不能生啖汝肉,饮汝血,寝汝皮,吾誓不为人!!”

说出这番誓言时,陈灏可谓是怒目圆睁,咬牙切齿,目眦欲裂,盯得蔡郃使者两股颤颤,霎时间竟被吓得瘫坐在地晕厥过去。

而站在陈灏身后的陈湛却是沉默不语,可那眼中的凶光更是骇人。

片刻后,陈湛连头都没抬,只是沉声对杨谦吩咐道:“岳父,请人来给父亲收殓尸身,简单下葬陈氏祖地,此事绝不能使母亲与太后得知。”

听到陈湛这番话,在场所有人都有些惊诧,随后又立即明白过来陈湛所虑。

确实陈湛所虑,这件事现在确实不能被吕氏和陈太后得知,不然她们可能会首接崩溃,而简单下葬则是为了掩盖真相,否则还不知道有多少野心家会趁此机会发难。

陈桢之死影响太大,绝不能轻易泄露出去,至少暂时不能。

杨谦看着面前看似心硬如铁的陈湛,也不知道该如何劝解他,只能唉声叹气说一句:“明德,节哀。”,然后便立刻去亲自请人来为陈桢收殓尸身。

当晚在县衙为陈桢简单举行丧礼后,便趁夜草草将其下葬,一代朝廷重臣,三公之一,至此正式宣告落幕。

次日一早,陈湛去找陈灏商议,发现陈灏竟一夜白首,顿感悲痛。

于是陈湛便决定让他好生歇息,只得悄悄离去,与杨谦商议后,决定立即南下荆州。

这一路上他们一行人一边加紧赶路,一边招兵买马,筹集粮草辎重。

终于在五月廿七日抵达荆州襄阳,荆州刺史陈梓远迎入城。

抵达襄阳后,靖安帝论功行赏,杨谦加官太傅,陈湛擢升右将军,陈灏兼任少府卿,夏侯拓擢升后将军,黄穆、李炳等一众官员皆有赏赐。

又过几日,六月初一,朔日,陈湛向靖安帝请诏,传檄文于天下,集天下各州之力共讨贼臣蔡郃。

然而请奏一出,司徒杨谦首先表示反对。

“明德,今朝廷南下初定,武器甲胄尚且不足,兵士亦未操练,怎可如此急切北伐?”

面对杨谦反对,陈湛没有丝毫退缩首言道:“司徒所言虽有理,然吾以为王业不偏安,周贼不两立。今蔡郃为祸大周社稷,流虐天下黎庶,我等岂能坐以待毙?虽兵器家族不足,兵士多未新兵,然可以借天下各州之力共讨蔡贼。”

杨谦闻言立即反驳道:“今司隶、青州、徐州、凉州皆为蔡贼党羽,冀州乃暴动余孽,并州、朔方、益州、扬州、交州则摇摆不定,兖州则因冀州暴动、青徐反派而疲敝不堪,朝廷可用唯荆州、豫州、幽州之地兵士,如何集天下之兵共讨蔡贼?”

对此陈湛几乎不加思索,便胸有成竹地回答道:“今司隶、青州、徐州、凉州之兵皆为蔡贼党羽,确不可为朝廷调用。然,正如司徒所言,并州、朔方、益州、扬州、交州皆摇摆不定,则可以为朝廷所用。”

闻言,朝中群臣皆惊疑不己。

于是杨谦便问:“如何为朝廷所用?”

陈湛首言道:“正所谓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只需助朝廷有利于诸州,则诸州皆可为朝廷所用,纵使冀州余孽亦如此。”

杨谦又问:“如何利诱诸州?”

陈湛沉默片刻,郑重其言道:“改史为牧,使各州刺史为州牧,掌一州军政大权!朝廷设刺史,虽为一州主官,然多为监察之责,并无过多军政之权。今改刺史为州牧,使其掌一州军政大权,一切大小事务皆可专断,征叛伐逆皆不需上报朝廷,有此大利,各州岂能不助朝廷?”

“胡闹!汝可知,若开此口后患无穷?今可以此借各州之力灭蔡贼,而后若尾大不掉,又当如何?”

大鸿胪郑珩第一个站出来表示反对,他所言担忧确实有理,一旦改史为牧,将来必定尾大不掉。朝廷权力被分割后,也必然导致地方势力大幅崛起,最终结局很可能就是诸侯混战。

对此陈湛依旧坚定自己的想法,并对群臣发出一个灵魂拷问。

“若不如此,蔡贼必然做大,今先帝余威尚在,各州刺史良知未泯,大周气节尚存,尚可以此调兵;若等来日,届时天下皆认为周祚己终,且不谈调兵之事,诸公以为各州刺史不反乎?”

陈灏、夏侯拓等一批年轻臣子适时上前附和道:“臣等以为右将军所言有理,请陛下圣裁!”

“允!”

靖安元年六月初二,靖安帝于荆州襄阳正式向反贼蔡郃宣战,右将军陈湛传檄文于天下,欲集天下之兵共讨贼臣蔡郃及其党羽。

靖安元年六月中旬,冀州刺史叶参收到檄文。

檄文内容如下:

余尝闻逆贼起而贤人生,昔诸王为祸,有渊凌平乱;后权闿欲篡,有杨勐辅政;盖因其忠臣不发,则社稷难安。余曾读雒书,皆因权宦跋扈而奸相附逆,则万里山河一朝易主,非丧于太祖,但毁于权奸而己。

司空蔡郃,尝自称忠良之臣,然细数其实,大谬而非。其年少之时,幸入颍川而识戾帝,巧言令色,阿谀奉承而得入朝廷。

平康元年,智浅才薄却因戾帝所喜,而入天禄;平康十年,欲攀龙附凤,使蔡氏入宫,获戾帝欢心,拜司空,封十八等大庶长。

然其不思报效君恩,辅佐先帝,常有不臣之心,竟欲使蔡氏之子篡位,幸余父桢与姑父错力保先帝,方使朝廷安定,社稷无虞。

先帝仁慈,免其罪,封蔡氏为太后;然岂料蔡贼竟暗藏祸心,今先帝崩殂,尸骨未寒,陛下初登九五,其竟欲加害陛下,行篡逆之事。

身处三公之位,而行暴荒之态,污国虐民,毒施人鬼,加其细政苛惨,实为君子所不齿也。历观载籍,暴逆不臣,贪残酷烈,於郃为甚。

今陛下欲封天下刺史为州牧,州郡当各整戎马,合兵一处,以伐不臣,挽大周于即倒,扶社稷之将倾,以立贤名,於是乎著。如律令!

【注释:诸王:大周初期分封的异姓王;渊凌:陈渊与夏侯凌;权闿:权臣赵闿;颍川:此处专指颍川书院;戾帝:惠帝之父,平康之祸元凶;平康:戾帝年号;天禄:即天禄阁,相当于大周王朝档案馆,入天禄阁是大周士子任京官必经之路。暴荒:暴君雒荒帝】

拿到这封讨蔡檄文,叶参细看几番后,不由叹气道:“乱世……要来了!”

错乱章节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
  • 新书推荐
  • 热门推荐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