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零团宠:科研大佬的锦鲤小娇妻
八零团宠:科研大佬的锦鲤小娇妻
当前位置:首页 > 言情 > 八零团宠:科研大佬的锦鲤小娇妻 > 第31章 佛光新语

第31章 佛光新语

加入书架
书名:
八零团宠:科研大佬的锦鲤小娇妻
作者:
雾绵气泡水
本章字数:
5694
更新时间:
2025-07-10

敦煌的雪停了,但三危山巅仍戴着白帽。林小鱼站在B-112窟新发现的密室里,手指悬在壁画上方几厘米处,始终没有落下。强光灯下,这幅西夏经变图的颜料层呈现出诡异的稳定性——历经八百年,竟无丝毫起甲或褪色。

"温湿度数据。"她头也不回地说道。

苏晚立刻递上监测仪:"温度19℃,湿度37%,与密室开启时完全一致。"

小鱼皱眉。这不符合常理,密闭空间打开后,环境参数应该迅速变化才对。她转头看向正在扫描佛龛的陈述,后者会意地点头,从背包取出个火柴盒大小的设备贴在墙面上。

"微型环境记录仪。"他解释道,"每十分钟传输一次数据到云端。"

密室外的临时工作站里,团队成员们正忙着处理第一批采集的样本。小虎小心翼翼地将铜镜内的羊皮纸放入特制容器,突然惊呼:"背面有东西!"

众人围拢过来。在特定角度的光线下,羊皮纸背面显现出淡红色的线条——是幅地图!

"莫高窟北区..."小雨指着右上角的西夏文标注,"这个符号代表什么?"

张研究员戴上老花镜:"'藏经洞'?不对,这个字是'修'..."

"修复洞。"小鱼和陈述异口同声。

地图清晰地显示,在北区崖面中层,有个被特别标注的洞窟,周围画着工具和颜料的简笔画。更令人惊讶的是,一条虚线从这个洞窟延伸出来,连接着另外五个点——包括他们己经发现的三个密室!

"这是...西夏时期的修复工坊?"苏晚的声音因兴奋而发颤。

张研究员立即拍板:"优先探查这个洞窟。"

午后阳光正好。考察队沿着崖壁栈道向北区进发,脚下是百米深的河谷。小鱼走在前头,每经过一个洞窟就核对地图。陈述跟在后面,手持激光测距仪不断调整路线。

"应该就是那个。"他突然指向一个不起眼的小窟窿,离地面约十五米,"248窟斜上方。"

这个编号B-145的洞窟入口仅有半人高,被后期修筑的栈道遮挡了大半,难怪一首未被重视。当工作人员移开保护栅栏时,一股混合着矿物与陈年木质的气息扑面而来。

小鱼戴上头灯,第一个弯腰进入。洞窟内部比预想的宽敞许多,呈不规则椭圆形,约二十平米。灯光扫过西壁,她猛地倒吸一口凉气——

墙上挂满各式修复工具!青铜制的刮刀、木柄毛笔、装着矿物颜料的陶罐...全都整齐排列在特制的木架上,覆盖着厚厚的灰尘却保存完好。最令人震惊的是西侧墙边的工作台,上面摊开着本皮面册子,旁边砚台里的墨迹似乎还未干透。

"这不可能..."随后进来的陈述僵在入口,"像是刚有人离开..."

小鱼轻轻触碰工作台,指尖沾上一层细灰。翻开皮面册子,里面是密密麻麻的西夏文记录,夹杂着颜料配方和壁画草图。最后一页的日期让她浑身一颤:"永安西年春"——正是慧超法师圆寂的那年!

"不是修复工坊。"她声音发紧,"是...修复手册。"

张研究员立即下令封锁现场,调集更多专家支援。当夜幕降临,莫高窟前架起了临时照明,将崖壁照得如同白昼。B-145窟内,各路专家小心翼翼地记录着每件文物。国家文物局的刘司长也连夜飞来,此刻正站在工作台前,对着那本手册啧啧称奇。

"这比经卷还珍贵!"他指着某页上的颜料配方,"看这个'青金石固色法',现代化学分析证明是最佳配比,他们八百年前就知道了?"

角落里,陈述正与几位科学家讨论墙面的特殊涂层。扫描显示,整个洞窟内壁都涂有某种有机物质,正是它维持了内部环境的稳定。

"像是蜂蜡与植物胶的混合物。"材料学家兴奋地说,"但具体成分需要实验室分析。"

小鱼则带着苏晚整理那些工具。每件器物底部都刻有两个西夏文字,经张研究员辨认,是"护法"之意。

"不是普通工匠。"老人笃定地说,"是西夏王室首属的画院。"

午夜时分,大多数专家回去休息了。小鱼和陈述申请留下值夜,获得了张研究员的特许。当人群散去,两人并肩坐在洞窟入口处的栈道上,望着远处戈壁的夜色。

"记得我们第一次合作修复时,"陈述突然说,"你坚持要用古法熬制胶水。"

小鱼微笑:"马老师说现代胶水化学成分会伤害壁画。"她指向洞窟内,"现在看来,古人比我们想象的更懂保护。"

陈述取出平板电脑,调出白天扫描的数据:"看这个。"他放大工作台下方的一个暗格,"金属反应,形状规则。"

"还有没发现的秘密?"

"明天开。"陈述收起电脑,"现在...看那边。"

他指向东方。启明星刚刚升起,在纯净的戈壁夜空中亮得惊人。不知是错觉还是光影作用,小鱼仿佛看到莫高窟的轮廓微微发亮,就像被佛光笼罩。

清晨,团队带着专业设备重返洞窟。当暗格被小心打开时,里面是个青铜匣子,匣中整齐码放着十二枚玉简,每枚都刻满西夏文。

"是目录!"张研究员激动得声音发颤,"慧超法师组织抄写的全部佛经目录!"

更惊人的发现在最后——根据玉简记载,这批佛经并非原创,而是从西夏各地古寺收集的珍本,其中不少可以追溯到唐宋时期!

"这意味着..."刘司长的手微微发抖,"密室里那些经卷,可能是更古老版本的复制品!"

消息如野火般传开。国内外媒体蜂拥而至,莫高窟再次成为焦点。而小鱼和陈述却悄悄退到幕后,带着苏晚等年轻人埋头整理B-145窟的发现。

"每件工具都要建立三维档案。"小鱼指导实习生们操作扫描仪,"注意连接处的磨损痕迹,那是使用方式的线索。"

陈述则专注于破解那本修复手册。凭借数字技术,他将模糊的字迹增强处理,再通过AI翻译系统转换成现代汉语。随着内容逐渐明晰,一个惊人的事实浮出水面——西夏时期的修复师们己经掌握了系统的文物保护理念,包括环境控制、可逆性原则等现代概念!

"他们称这个洞窟为'法脉堂'。"陈述指着一段译文,"意思是技艺传承之所。"

一周后,当大部分媒体散去,团队在B-112窟前举行了简单的发布会。张研究员宣布将建立"西夏文物保护技术研究中心",由小鱼和陈述共同负责。

"这些发现将改写中国文物保护史。"老人对着麦克风说,"但更重要的是,它们提醒我们——真正的传承不在于固守,而在于在尊重传统的基础上不断创新。"

发布会后,苏晚找到正在整理资料的小鱼:"小林老师,我...我收到伦敦大学的offer了。"

小鱼放下手中的陶片:"修复专业?"

"嗯。但我不确定该不该去..."女孩绞着手指,"现在这里有这么多重要工作..."

"当年马老师也是这么对我说的。"小鱼微笑,"去吧,把敦煌的技艺带到更远的地方。然后..."她指向洞窟,"像这些工具一样,总有一天会回到该在的位置。"

夕阳西下时,小鱼和陈述惯例在九层楼前散步。初春的风还带着凉意,吹动她新剪的短发。陈述突然停下脚步,从口袋里掏出个小东西——是B-145窟里那支最小的修复笔的复制品,3D打印的笔杆上刻着两行小字:"法脉永续,光耀敦煌"。

"苏晚帮忙建模的。"他有些不好意思,"本来想等你生日..."

小鱼将笔举到眼前,借着落日余晖细细端详。笔尖的毫毛纤毫毕现,仿佛下一秒就能蘸上颜料,为千年壁画添一笔新彩。在这片见证过无数轮回的土地上,技艺的传承从未间断,就像三危山上的雪,年年消融又年年重生。

错乱章节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
  • 新书推荐
  • 热门推荐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