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博士,您这个培养皿......真的是用竹子做的?"金发碧眼的德国专家推了推眼镜,语气里带着明显的怀疑。
国际农业论坛的展厅里,林小麦的展台前围满了人。她面前摆着几排竹筒培养皿,里面是不同配比的土壤样本。
"是的,"林小麦微笑着拿起一个竹筒,"我们村盛产毛竹,经过特殊处理后完全可以替代塑料器皿。"
"但这不符合实验室标准。"日本代表皱眉,"无菌环境怎么保证?"
"我们用高温蒸煮和酒精消毒,"林小麦不慌不忙地展示数据,"检测结果显示,污染率比普通塑料培养皿低0.3%。"
"荒谬!"一个西装革履的中年男人突然插话,"这种土办法也敢叫科研成果?"
林小麦抬眼,看到对方胸牌上写着"格林生物科技 张总监"。
"张总监,"她语气平静,"您公司去年推出的'环保培养皿',成本是我们的二十倍。"
张总监脸色一变:"你——"
"而且,"林小麦继续道,"我们的竹筒在使用后可自然降解,不会产生微塑料污染。"
周围响起一阵低声议论。
"有意思。"一位非洲代表凑近观察,"这个创意在我们国家也很实用。"
"林博士,"德国专家突然说,"能给我你的联系方式吗?我们研究所想合作。"
张总监冷哼一声转身就走,差点撞上刚回来的赵院士。
"老师。"林小麦松了口气。
"吵赢了?"赵院士笑眯眯地问。
"还没完呢。"她压低声音,"刚才格林生物的人说要举报我们数据造假。"
赵院士哈哈大笑:"让他们举报!你的论文是我亲自审的。"
这时手机震动,周婷发来消息:"速回!村里出事了!"
电话里
"刘主任带人把实验室封了!"周婷声音急促,"说我们违规使用医疗废弃物!"
"什么废弃物?"
"就是那些用过的培养皿......他们说算医疗垃圾!"
林小麦握紧手机:"我马上回去。"
赵院士见状皱眉:"怎么了?"
"有人趁我不在,去村里找麻烦。"她咬牙道。
老院士眯起眼睛:"走,我跟你一起回去。"
飞机上,林小麦一首盯着窗外。
"在想什么?"赵院士问。
"我在想......"她转过头,"为什么总有人见不得别人好?"
赵院士笑了:"因为你动了他们的奶酪啊。"
"竹筒培养皿?"
"不,"老人摇头,"是你让农民知道,科学不一定要花大钱。"
飞机落地时,天己经黑了。村委会灯火通明,远远就听见刘主任的声音:
"必须全部销毁!这是规定!"
林小麦推门而入:"什么规定要求销毁科研样本?"
屋里瞬间安静。刘主任面前摆着几个密封袋,里面是孩子们做的标本。
"林、林博士......"村长如见救星。
"这些标本,"林小麦一字一顿,"是孩子们三个月的观察成果。"
刘主任强装镇定:"但按规定——"
"规定我懂。"赵院士慢慢走进来,"要不要看看农业部刚发的文件?"他掏出一份红头文件,"乡村振兴科研项目,享有特殊政策支持。"
刘主任手开始发抖:"赵老,我不是......"
"明天我要看到实验室恢复原状。"赵院士语气突然严厉,"否则,我会亲自问问你们局长,到底是谁在阻碍乡村振兴!"
回去的路上,周婷忍不住问:"那文件是真的?"
"当然,"赵院士狡黠地眨眨眼,"昨天刚批下来的。"
林小麦望着远处亮着灯的实验室,突然笑了:"老师,您说......我们是不是该申请个专利?"
"竹筒培养皿?"
"不,"她眼睛亮晶晶的,"是'低成本科研'这个理念。"
夜风吹过稻田,带着泥土的清香。三个人的笑声惊起了路边的萤火虫,像散落的星星,照亮了回村的小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