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室中央的沙盘模型吸引了许明的注意——那是静园的精确微缩,连地下结构都细致呈现。但比模型更惊人的是悬浮在上方的全息投影,展示着一个扭曲的空间结构,与许明在"间隙"中看到的球形"枢纽"极为相似。
"我们称它为'拓扑映射'。"一位戴眼镜的年轻女性走过来,向许明伸出手,"苏雨晴,空间拓扑学博士。您一定是许明先生,周教授经常提起您。"
许明与她握手时,印记突然轻微发热。苏雨晴似乎也感觉到了,惊讶地挑眉:"有趣的反应。您的标记对受过专业训练的人也有感应?"
"什么?"许明困惑地看向周教授。
"学会核心成员都接受过某种...启蒙仪式。"周教授解释,"这让我们对空间异常有基本感知能力,但远不如被'间隙'首接标记的人强烈。"
苏雨晴兴奋地调出一组数据:"许先生的标记波形与陈教授的档案记录惊人相似,但频率更高。如果理论正确,这意味着他可能具备更强的空间扭曲抗性。"
"抗性?"许明问。
"穿越异常空间时的稳定性。"她推了推眼镜,"陈教授能在'间隙'存活二十年,正是因为他的标记类型具有极高抗性。普通人在那里几小时就会被同化。"
许明想起林雨手臂上蔓延的纹路,心头一紧:"有没有办法逆转同化过程?"
实验室突然安静下来。几位研究人员交换着眼色,最后苏雨晴轻声回答:"理论上可能,但需要完整的'钥匙'和稳定通道。目前我们只有..."
"够了。"周教授打断她,"许明才刚加入,这些以后慢慢解释。先带他看看基础研究。"
接下来的参观让许明大开眼界。学会不仅收集了全球异常地点的详细资料,还研发了各种探测设备。最引人注目的是"共振成像仪",能够可视化空间扭曲——屏幕上,茶楼地下的石碑清晰可见,周围环绕着奇特的能量场。
"这就是封印的效果。"苏雨晴指着图像,"石碑上的符号构成一种拓扑锁,抑制下方的异常点。类似技术出现在各种古文明中,从埃及到玛雅..."
许明突然注意到一组熟悉的符号:"那是静园的标记!"
"正确。"周教授点头,"林静之并非原创,他借鉴了更古老的智慧。问题是,现代人拆了太多古建筑却不了解其真正功能..."
参观结束时,许明被带到一间会议室。墙上挂着一幅古老的世界地图,上面标记着数十个红点,静园只是其中之一。
"加入学会需要仪式,但对你来说可能己经完成了。"周教授半开玩笑地指着许明的右手,"你的研究权限是三级,可以查阅大部分档案。只有两项规定:不单独行动,不向外界透露学会存在。"
许明看着保密协议,犹豫了:"我需要知道林雨的情况。"
周教授打开一个加密文件夹。屏幕上出现林修文的研究报告,标题是《基于量子纠缠的跨空间通讯尝试》。
"他正在开发一种方法,利用血缘联系与被困者建立沟通。"周教授滑动页面,"初步结果很有希望——他收到了某种回应,虽然还不清晰。"
许明仔细阅读报告。最下方有一段模糊的音频频谱图,标注着"可能的语音信号"。当他点击播放时,扬声器传出一段扭曲的声音,几乎无法辨认,但某个瞬间确实像是个女声在说"...明..."
"这可能是巧合..."许明声音发紧。
"可能是,也可能不是。"周教授关闭文件,"科学需要验证,而这需要时间。在此期间,你的能力对我们至关重要。"
许明最终签了协议。当晚,学会为他安排了临时宿舍——一间看似普通但墙壁镶嵌特殊材料的公寓,据说能抑制印记的副作用。
躺在床上,许明研究着学会提供的平板电脑。档案库浩瀚如海,从古文献翻译到现代案例分析应有尽有。他搜索"星形印记",找到一份中世纪拉丁文手稿的扫描件,附有译文:
"...受门眷顾者,掌现星芒,可视不可见之径...彼等乃活钥匙,亦为守门人..."
手稿插图中,一个人物手掌上有与许明完全相同的星形标记,站在一扇发光的门前。
继续翻阅,他发现更多惊人记载:12世纪法国修道院的地下"幻影走廊"、印加帝国的"消失神庙"、日本江户时代的"百鬼夹层"...每个案例都有相似之处——空间异常、失踪事件,以及...掌有星形印记的见证者。
最引人注目的是一组19世纪的照片,展示着一个英国探险队在埃及金字塔下的发现:一堵刻满符号的墙,前方站着五个手掌有明显星形印记的当地人。照片备注写着"向导称其为'守门人',世代守护'不该开启之地'"。
许明盯着自己的右手。这个印记到底是什么?天赋还是诅咒?他想起茶楼地下的石碑,那些符号与静园的相似性...这一切背后是否有某种规律?
平板突然弹出新消息通知,是周教授发来的任务简报:
「上海法租界一栋老公寓报告异常现象。建筑结构与静园有相似之处。明早8点机场会合。带上你的印记,我们需要它的指引。——周」
许明关掉平板,望向窗外。月光下的城市安静祥和,但他现在知道,在这表面的平静之下,隐藏着多少未知的恐怖与奇迹。
右手掌心隐隐发热,像在回应他的思绪。许明苦笑:"看来我们有的忙了,是吧?"
印记没有回答,但那晚的梦境异常清晰——无尽的石头走廊,发光的符号,以及远处一个模糊的女性身影,似乎在呼唤他的名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