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投资经理的晚清之旅
一个投资经理的晚清之旅
当前位置:首页 > 军事 > 一个投资经理的晚清之旅 > 第43章 大江上的第一声惊雷

第43章 大江上的第一声惊雷

加入书架
书名:
一个投资经理的晚清之旅
作者:
大阿牙
本章字数:
9450
更新时间:
2025-07-07

宣统三年,秋。

一场,毫无征兆的、巨大的变革,以一种,所有人都始料未及的方式,席卷了整个帝国。

它,并非,始于京城,那座,权力的心脏。

也,并非,源自,那些,高谈阔论的士大夫,或者,秘密结社的革命者。

它,始于,一件,看似,微不足道的小事。

——在,遥远的川蜀之地,因为,一条,铁路的修筑权,和,其背后,巨大的利益分配,所,引发的一场,大规模的……民间抗议。

最初,那,只是,一场,和平的请愿。商人们,罢市;学生们,罢课;市民们,走上街头,要求,官府,收回,那份,将铁路权益,出卖给,外国银行的……成命。

然而,新上任的总督,为了,向上峰,显示自己的“铁腕”和“能力”,竟然,下令,向,手无寸铁的请愿人群……开枪。

枪声,像一颗,被扔进滚油里的水滴。

瞬间,引爆了,早己,积压了百年的……民怨。

愤怒的民众,冲向了军械库,夺取了武器。

驻守在附近的新军,因为,大多是本地子弟,他们的亲人、朋友,就在,请愿的人群之中。他们,也,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哗变。

一场,小小的民变,在,短短几天之内,就,演变成了一场,席卷全省的……武装起义。

而,这,还仅仅是,一个开始。

这,来自天府之国的枪声,就像,一个,极具传染性的病毒。

它,通过,电报,和,报纸,迅速地,蔓延到了,全国各地。

它,唤醒了,所有,那些,对这个腐朽、衰老的王朝,早己,心怀不满的力量。

湖南,一个,以“血性”和“刚烈”著称的省份,第一个,宣布响应!他们,驱逐了朝廷的命官,成立了,自己的“军政府”。

紧接着,是,陕西,是,江西,是,那个,刚刚,经历了日俄战争创伤的……东北。

多米诺骨牌,开始,以一种,令人瞠目结舌的速度,一张接着一张地,倒下。

不到两个月的时间。

这个,看似,依旧庞大、威严的帝国,其,南方的半壁江山,就己经,事实-上,脱离了,中央的控制。

一个旧的时代,在,所有人的,错愕之中,开始,了它,不可逆转的……崩塌。

在这场,席卷全国的,巨大的政治地震中。

陈默,和他那个,试图,“独善其身”的“中华实业联合会”,被,狠狠地,抛入了,风暴的中心。

他,过去,所担心的所有“系统性风险”,都在,一夜之间,变成了,残酷的现实。

他,第一时间,就,做出了,最冷静、也最果断的决定。

——全面收缩,静观其?。

他,立刻,电令,所有,在北京城外,设立的分销点和原材料采购站,全部,暂停营业,人员,撤回京城。

他,将“鲁班工坊”,囤积的所有蜂窝煤、肥皂、酒精等产品,都,暂时,封存入库。只,保留,最基本的生产,来,维持工匠们的生计,避免引起恐慌。

他,更是将“苏文助学基金”和“联合会风险互助基金”的账上,所有可以动用的资金,都,换成了,最可靠的“硬通货”——黄金和粮食。

他在“苏文职业学校”那坚固的地下室里,秘密囤积了,足够,所有师生和工匠家属,食用一年的口粮。鲁班石,还带着人,加固了学校的围墙,并,检修了那套独立的应急供水系统。

他,在用一种,近乎于“末日生存主义”的方式,来,为,他这个小小的“社区”,构建,最后的安全壁垒。

“默哥,”赵东来,看着,每天,都在指挥工人储备物资的陈默,脸上,充满了,深深的忧虑,“您……您觉得,北京城,也会,乱起来吗?”

陈默,看着远处,那片,依旧,飘扬着“大清龙旗”的、紫禁城的黄色屋顶,缓缓地,摇了摇头。

“乱,是,迟早的事。”他的声音,很轻,却让赵东来,感到一阵不寒而栗,“但,比乱,更可怕的,是**‘无主’**。”

“一个,失去了秩序的城市,就像一个,没有了牧羊人的羊圈。到时候,冲进来的,将不仅仅是,想要,争夺霸权的‘狼’。”他的目光,变得深邃,“还会有,无数,打着各种旗号的……‘豺’和‘狗’。他们,会,撕碎,所有,他们能看到的一切。”

陈默的预言,不幸,一语成谶。

随着,南方各省的纷纷“光复”。

清廷,这个,早己,空心化的统治机器,陷入了,前所未有的……瘫痪。

摄政王载沣,在,巨大的压力之下,被迫,引咎辞职。

朝廷,不得不,重新,请出了,那个,被他们,罢黜了三年的“强人”——元凯士。

元凯士,被任命为内阁总理大臣,手握,军政大权。他,成为了,这个,即将倾覆的王朝,最后的……“救命稻草”。

然而,所有人都知道,元凯-士这根“稻草”,他,真正想救的,从来,都不是,这个王朝。

而是,他自己,那,深不可测的……政治野心。

他,一方面,指挥着,他,那支,唯一,还保持着战斗力的“北洋新军”,在南方战场上,对,那些,刚刚成立、组织混乱的“民军”,进行,军事上的打压。他,轻松地,攻陷了,起义的中心城市之一——汉阳。以此,来向,南方,和,在背后,观望的列强,展示自己的实力,增加,谈判的筹码。

另一方面,他又,在,暗中,派出了,他的心腹,南下,与,南方各省,推举出的代表,进行,秘密的……接触和谈判。

整个国家,进入了一段,极其诡异的、充满了,阴谋与交易的……**“战与和”**的僵持期。

而,北京城,这座,失去了最高权威的“权力真空”之城,则,彻底,变成了一座……“黑暗森林”。

各种,势力,开始,疯狂地,角逐。

有,不甘心失败的“保皇派”,在,暗中,策划着“复-辟”。

有,被,元凯士,排挤的北洋旧将,在,悄悄地,串联,试图,兵变。

有,从南方,潜入的“革命党”暗杀团,在,寻找着,刺杀“国贼”元凯士的机会。

还有,那些,在乱世中,沉渣泛起的,地痞、流氓、兵痞,他们,拉帮结派,抢占地盘,无恶不作。

抢劫、暗杀、火并……

成了,这座,曾经,秩序井然的帝都的……日常。

而,陈默的“鲁班工坊”,和,“苏文职业学校”,这个,囤积了大量物资的“肥肉”,自然,也,成为了,无数人,觊觎的对象。

在,接下来的,几个月里。

他们,至少,遭受了,七次,大规模的……武装冲击。

有一次,是,一股,近百人的溃兵,他们,试图,用云梯,翻越围墙。结果,被,李尧臣的镖师们,用,早己准备好的滚木、石块,和,滚烫的沸水,打得,鬼哭狼嚎,丢下了,十几具尸体,仓皇逃窜。

有一次,是,城里,最大的帮派“致公堂”,他们,纠集了,数百名打手,试图,用,人海战术,冲破大门。结果,被,鲁班石,紧急,改造出的,几架,用蒸汽机做动力的……“高压水枪”,冲得,人仰马翻,溃不成军。

还有一次,甚至,是,一支,打着“奉旨讨逆”旗号的宗社党“敢死队”,他们,竟然,拉来了,一门,小型的火炮,试图,轰开,学校的围墙。

就在,这,最危急的关头。

陈默,拿出了,他,最后的……“杀手锏”。

他,通过,一个,秘密的渠道,将,一封信,和,一张,他,与,元凯士的“经济顾问”梁士毅,的合影照片,送到了,当时,负责,北京城防的,北洋将领,冯国璋的案头。

信里,他,只,说了一句话。

“冯将军,若,我,这小小的学校,有,半分差池。那么,明天,全中国的报纸,都将,刊登出,北洋政府,连,一个,一心办教育的‘中立商人’,都,保护不了的……**‘无能’**之名。到时候,恐怕,会,严重影响,元大帅,在,‘南北议和’中的……声誉吧?”

这,是一次,赤裸裸的……“政治讹诈”。

冯国璋,在,接到信后,勃然大怒。

但,在,与,元凯-士,紧急,密电之后。

他,还是,不得不,捏着鼻子,派出了,一个营的精锐卫队,将“苏文职业学校”的周边,都,保护了起来。

至此,再也,无人,敢来,骚扰。

陈默,用,他,作为一个商人的、最精妙的“博弈”,为,他这艘“诺亚方舟”,赢得了,在,滔天洪水中,最宝贵的……喘息之机。

然而,挡住了,外面的“狼”,却,挡不住,内部的……“人心”。

随着,被围困的时间,越来越长。

一种,比,饥饿和寒冷,更可怕的东西,开始,在,这片“孤岛”上,蔓延。

那就是,恐惧,猜忌,和,绝望。

工匠们,开始,担心,外面的家人。

老师们,开始,忧虑,国家的未来。

而,孩子们,则,会,在,深夜里,因为,远处传来的,隐约的枪声,而,从,噩梦中,惊醒,放声大哭。

整个社区,都,笼罩在,一种,压抑的、看不见未来的……阴霾之中。

陈默知道,如果,不能,解决,这个“人心”的问题。

那么,他,所建立的这个“堡垒”,迟早,会,从,内部,开始……瓦解。

于是,他,和唐山先生,一起,做出了一个,决定。

他们,要,为,所有的人,重新,点燃,一盏,希望的……灯。

他们,开始,在,避难所里,举办,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

唐山先生,会,每天,为,所有的人,讲,一段《三国演义》。他,会讲,关云长,过五关,斩六将的“义”;也会讲,诸葛亮,空城计,退司马的“智”。他,用,那些,古老的英雄故事,来,唤醒,人们心中,那,不屈的……民族精神。

鲁班石,则,会,带着孩子们,用,废旧的木料和铁皮,去做,各种,有趣的“玩具”——会飞的竹蜻蜓,能走路的木头人,甚至是,一架,可以,以假乱真的……“活动电影机”(西洋镜)。他,用,创造的快乐,来,驱散,孩子们,心中的……阴影。

而陈默,则,做了一件,更特别的事情。

他,将,他,那个,关于“国民实业”的,宏伟蓝图,毫无保留地,向,所有的,工匠和老师,进行了……“路演”。

他,告诉他们。

他们,现在,守护的,不仅仅是,自己的身家性命。

他们,更,是在,守护,一个,更美好的“未来”的……火种。

“诸位,”他,站在,临时搭建的讲台上,声音,诚恳而有力,“外面的世界,很乱。旧的,在崩塌;新的,还未,建立。”

“但是,请,相信我。”

“无论,未来,这个国家,由谁来当家作主。它,都,离不开,我们,这些,会,做东西,会,修机器,会,教书育人的……建设者。”

“他们,那些,玩弄权术的政客,和,只会打仗的军阀,他们,可以,摧毁一个‘旧世界’。”

“但,只有,我们,这些,普普通通的,劳动者,才能,亲手,建立起一个……‘新世界’!”

“所以,不要,害怕。也不要,绝望。”

“我们,要做的,就是,积蓄我们的力量,磨练我们的技艺,守护好,我们心中,那,不灭的‘火种’。”

“因为,当,洪水,退去之后。这片,满目疮痍的土地,需要,我们,去,重新,耕耘,和,播种!”

这番,充满了,希望和力量的演讲,像一道,温暖的阳光,照进了,每一个,在黑暗中,感到迷茫的人的心里。

人们的眼中,重新,燃起了……光。

宣统三年,腊月二十五日。

公元,1912年,2月12日。

那,等待了许久的,最后一只靴子,终于,落地了。

清帝,颁布了,《退位诏书》。

一个,绵延了,二百六十八年的王朝,就此,终结。

消息传来,整个“鲁班工坊”社区,和,北京城,都,沸腾了。

人们,拥抱,欢呼,喜极而泣。

他们,以为,苦难,终于,结束了。和平,与,新生,即将来临。

然而,只有,陈默,一个人,站在,教学楼的顶层。

他,看着,远处,那,缓缓降下的龙旗。

和,那,即将,升起的,五色旗。

他的脸上,没有,丝毫的,喜悦。

只有,一种,无比,深沉的……悲哀。

因为,他,比,任何人都,清楚。

这,不是,结束。

这,仅仅,只是,一个,开始。

一个,更混乱、更血腥、充满了,更多,不确定性的……新周期的,开始。

他,知道。

他,和他这艘,刚刚,经历了海啸,还,未来得及修补的“诺亚方舟”。

即将,驶入一片,更危险、更深不可测的……未知之海。

而,等待他们的,将会是什么?

他,不知道。

他,只知道。

他,必须,继续,握紧,手中的舵。

然后,活下去。

错乱章节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
  • 新书推荐
  • 热门推荐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