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合院之小片警的生活
四合院之小片警的生活
当前位置:首页 > 同人 > 四合院之小片警的生活 > 第3章 职业谋划

第3章 职业谋划

加入书架
书名:
四合院之小片警的生活
作者:
南夏洛特
本章字数:
6086
更新时间:
2025-07-09

冬去春来,寒来暑往。时间像永定河的水,裹挟着时代特有的喧嚣与沉重,奔流向前。

这个时期部队生活环境,比李成钢想象的更加严酷,也更加纯粹。没有西合院里那些勾心斗角、绵里藏针的算计,只有冰冷的条例、严苛的训练、震耳欲聋的口号和无休止的汗水。他收敛起所有的“小聪明”,藏好掌心的秘密,把自己彻底变成一个沉默、听话、肯下死力气的新兵蛋子。队列、内务、射击、投弹、五公里越野……每一项都咬牙硬顶,不求拔尖,但绝不做吊车尾。他知道,在这个集体里,平凡普通,不惹眼,就是最好的保护色。

他学会了在熄灯号后蜷在被窝里,用意识悄悄“打开”掌心的某音商城,像做贼一样飞快地浏览。九千块的余额,像一个沉甸甸的锚,提醒着他现实的根基。特价区是他唯一的目标:0.5元十个的杂粮馒头,0.5元一瓶的临期牛奶,1.99元十个的临期面包……每一次购买,都如同一次隐秘的仪式。意念确认,余额数字跳动减少,东西则根据他的要求来出现挎包里或者口袋里面。尽管不太好吃,却带来无与伦比的踏实感。三年下来,那九千多块的余额,只被小心翼翼地花掉了不到一百多块,大部分换成了吃的或者钢笔、尼龙袜这类好转手的紧俏物品。

李成钢有自己的盘算,而且非常清晰。提干?他没想过在部队长干。部队生活艰苦,纪律严明,他更向往几年后回到城镇,捧上国家分配的铁饭碗。他深知,一个“城镇兵”的身份是基础,但想要在安置时分量更足,拿到更好的岗位,**组织身份** 和一个**三等功**,是两块沉甸甸的敲门砖。

训练场上拼死拼活?那太笨了。他清楚得很,力气要用在刀刃上,这“刀刃”就是领导的心坎儿。连长爱抽烟,他口袋里永远备着用尼龙袜换来的“大前门”,适时递上一根,点烟的手势都透着十二分的恭敬;指导员嗓子干,他泡的某音商城秒杀的胖大海,水温总是刚刚好,茶杯擦得锃亮递过去;团部参谋来检查,他跑前跑后张罗茶水、搬凳子,嘴甜得跟抹了蜜似的,一口一个“首长辛苦了”。脏活累活?只要领导看得见,他保证冲在最前头,汗珠子摔八瓣,脸上还得堆着“心甘情愿”的笑。

赶上部队搞大生产,开垦荒地。他照样没下死力气刨地,心思全用在观察上了。瞅准团长来视察的当口,他立马丢下锄头,拧开早就准备好的凉白开,颠儿颠儿地跑过去,一脸赤诚:“团长,您喝口水,太阳太毒了,您可千万注意身体!”边说边用袖子(当然是干净的)作势要给团长擦汗。团长摆摆手,但脸上那点笑意他看得真真儿的。后来营里上报事迹,他“主动关心首长、保障有力”这一条被指导员大书特书,再加上平时“群众基础好”(说白了就是会来事儿,手里有大家稀缺的小玩意,人缘不差),顺顺当当就占了个三等功的名额。

摸着奖章,李成钢嘴角忍不住往上翘。这玩意儿,可比死练三年射击打靶来得“实惠”多了。他知道有人背后嘀咕,说他这功是“拍”出来的。拍就拍吧,他不在乎。这年头,会干的不如会说的,会说的不如会“来事”的。这枚章子,就是他这三年“修炼”成功的证明,是他给自己铺路的第一块金砖。至于那点若有若无的心虚?嗐,早被这沉甸甸的“荣誉”压到底下去了。值!

借用一次外出机会,李成钢带回了当时极其紧俏的“硬通货”——五双崭新的尼龙袜(这在物资匮乏的五十年代,是给家人特别是女性亲属极体面的礼物)和两支质量上乘的钢笔。(通过金手指某音商城)他找了个私下汇报思想的机会,诚恳地表达了自己渴望进步、向组织靠拢的决心,临走时“顺带”把装着袜子和钢笔的小布包“落”在了指导员的桌上,言辞恳切:“一点家乡特产和心意,给您和嫂子添麻烦了。”

指导员当然明白这“特产”的分量。他审视着李成钢:军事训练中上,群众关系良好(至少表面如此),工作积极主动,思想上一首要求进步(定期交思想汇报),家庭成分和政审都没问题。虽然总觉得李成钢的精明劲儿有点过头,但实在挑不出什么硬伤。更重要的是,李成钢“懂事”地没有去争提干名额,平时工作也支持连队建设。在权衡和某种程度的默许下,李成钢的入党申请流程被加快了。

在当兵的第三个年头,经过支部大会讨论通过,他**光荣地加入了组织**。当他在党旗下宣誓时,心情激动,但这份激动里,夹杂着一种目标达成的笃定——他精心规划的“资本”终于凑齐了:组织身份、三等功勋章、城镇兵背景。

退伍的日子终于到了,李成钢着胸前那枚崭新的三等功奖章,冰凉的金属棱角硌着指尖,心里头却像揣了个小火炉,暖烘烘又带着点虚飘。三年了,从新兵蛋子混成这模样,他自己都忍不住佩服自己这“本事”。这三样东西,如同三块坚实的基石,稳稳地垫在他通向未来安稳生活的路上。

他穿着身洗得发白的黄绿军装,背着那个鼓鼓囊囊的背包(里面除了几件旧衣服,就是当兵发的被子和一些换来的东西),李成钢走出了军营大门。回头望了一眼那高耸的哨塔和飘扬的红旗,他深吸了一口带着自由和硝烟余味的空气,眼神复杂。再见了,熔炉。现在,该回那个更复杂的战场了。

回到南锣鼓巷95号院,熟悉又陌生的气息扑面而来。依旧是灰扑扑的院墙,依旧是那股混杂着煤烟、人间烟火的气味。父母自然是欢喜的,拉着他的手问长问短,看着儿子高大又精壮的身板,既心疼又欣慰。邻居们的目光则复杂得多,有好奇,有打量,有羡慕他当了兵的身份,也有不易察觉的疏离和算计。

李成钢没心思应付这些。他目标明确——人民警察,满足前世的遗憾。

几天后,一个薄雾蒙蒙的清晨。李成钢换上了自己最干净整洁的一套旧军装,头发梳得一丝不苟。他从背包里面拿出来了两条烟。

烟是部队特供的牌子,市面上根本见不到。深绿色的烟盒,上面印着简单的红五星标志,没有任何多余的说明。这是他退伍时,找一个平时关系还算可以、家里有点门路的副连长,用在抖音商城9.9元特价十双尼龙袜换的。李成钢一首藏着,没舍得动。他知道,这东西,在这个年代,比钞票还管用。

他仔细地用一张旧报纸把两条烟严严实实地包好,夹在腋下。跟父母打了个招呼,说是去武装部问问退伍安置的事,便脚步沉稳地走出了西合院。

目标:东城区公安局下属的,离南锣鼓巷不算太远的一个派出所。所长姓张,是原主父亲李建国在一次帮助街道电路抢修中偶然认识的,据说为人还算正派,但也懂得“人情世故”。

与此同时,红星轧钢厂巨大的厂房里,机器轰鸣,蒸汽弥漫。

易中海穿着油腻的工装,正聚精会神地操作着台钳,额头上渗出细密的汗珠。他刚刚通过了厂里组织的六级钳工考核。虽然通过了,但过程并不轻松。看着考核单上那个“六级”的评定,他心里五味杂陈。六级工,工资72.3块在厂里也算技术骨干了。可想到自己蹉跎了这么多年才到六级,而那个曾经被他视为“养老人”的徒弟贾东旭……

易中海的目光瞥向不远处另一个工位。贾东旭正对着一个简单的工件抓耳挠腮,动作笨拙而迟疑,脸上带着明显的烦躁和力不从心。他今年又去考级了,结果毫无悬念——依旧是一级钳工!工资还是32块5!自打1956年厂里正式实行八级工考级制度以来,他就一首卡在一级纹丝不动!技术不见长进,精力却似乎越来越差,上班经常打瞌睡,无精打采。

易中海想起一大妈昨晚的抱怨:“……贾东旭那身子骨,看着就虚!晚上折腾媳妇儿倒是精神,白天上班蔫了吧唧!技术能好才怪!张贾张氏还整天嚷嚷着要吃好的,把他那点工资都吃进肚子里了,哪还有钱孝敬你?我看这养老……悬!”

再看看贾东旭那副窝囊废的样子,易中海只觉得胸口一阵发堵。他当初怎么就瞎了眼,选了这么个扶不起的阿斗?技术不行,脑子不灵光,还是个愚孝的妈宝男!……易中海握着锉刀的手猛地收紧,指节发白。

错乱章节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
  • 新书推荐
  • 热门推荐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