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晨雾里的烟火
晨雾还未散尽,吴小苗赤着脚踩过田埂,露水沾湿了裤脚,凉丝丝的。她背着竹篓,手里攥着一柄磨得发亮的镰刀,发梢上别着两朵野雏菊。远处的青山像浸在淡青色水墨里,山脚下的小村庄升起袅袅炊烟,几缕晨光穿透云层,在瓦背上镀了层金边。
"小苗!过来搭把手!"隔壁王婶的喊声穿透薄雾。吴小苗应了一声,小跑着穿过油菜花田。田埂上,王婶正踮着脚摘桑葚,竹篮里己经堆了小半筐紫莹莹的果实,汁液把她的手指染得发紫。
"婶子,我帮你。"吴小苗利落地爬上树,纤细的树枝被压得微微弯下腰。她专挑熟透的桑葚摘,紫红的汁液顺着指尖往下淌。王婶在树下接,时不时往嘴里塞一颗,酸得首眯眼,又忍不住笑:"哎哟,今年的桑葚比去年还甜!"
日头渐渐升高,吴小苗背着满满一篓桑叶往家走。村口老槐树下,几个阿婆正围坐在一起编竹篮。张阿婆见她过来,笑着招招手:"小苗,来尝尝我新做的槐花糕!"竹编的食盒里,槐花糕码得整整齐齐,雪白的糕体嵌着星星点点的嫩黄花瓣,飘着清甜的香气。
吴小苗掰了一小块放进嘴里,软糯香甜在舌尖化开。李阿婆用布满皱纹的手轻轻拍她的背:"慢点吃,别噎着。这孩子,整天忙里忙外,也不知道照顾自己。"说着,从兜里掏出个油纸包,里面是两个温热的茶叶蛋,"拿着,路上吃。"
回到家时,阿嬷正在灶台前忙活。大铁锅里咕嘟咕嘟煮着南瓜粥,灶膛里的柴火噼啪作响,映得老人的脸暖融融的。"小苗回来啦?"阿嬷擦了擦手,从陶罐里舀出一勺蜂蜜,"尝尝这新割的蜜,可甜了。"
吴小苗揭开锅盖,热气扑面而来,金黄的南瓜粥冒着的香气。她帮阿嬷添了把柴火,又去后院喂鸡。竹篱笆围成的鸡舍里,十几只芦花鸡扑棱着翅膀凑过来,争着啄她手里的玉米粒。最霸道的那只花公鸡伸长脖子,跳起来想独占食盆,被吴小苗轻轻敲了下脑袋,委屈地咕咕叫着退开。
午后的阳光变得懒洋洋的,吴小苗搬了个竹凳坐在屋檐下,帮阿嬷缝补衣裳。针线在她手里穿梭自如,不一会儿就把阿嬷那件蓝布衫的破洞补得整整齐齐。阿嬷戴着老花镜,正在纳鞋底,银针在鞋底上飞快起落:"小苗的手可真巧,等再过几年,怕是要比阿嬷还厉害咯。"
话音未落,院门外传来"哐当"一声。吴小苗抬头,只见同村的小柱子抱着个大西瓜闯进来,脸上还沾着草屑:"小苗姐!我爹在瓜田摘的,可甜了!"西瓜滚落在地,在青石板上磕出一道裂痕,鲜红的瓜瓤露出来,汁水顺着纹路往下淌。
"你这猴崽子,慢点跑!"吴小苗笑着起身,从屋里拿出菜刀。西瓜一分为西,红沙瓤上嵌着黑亮的瓜子,咬一口,甜丝丝的汁水顺着喉咙往下滑。小柱子吃得满脸都是瓜汁,像只小花猫,逗得阿嬷首乐。
傍晚时分,吴小苗挎着竹篮去河边洗菜。夕阳把河水染成橘红色,倒映着岸边的垂柳。她蹲在青石板上,把青菜在水里涮洗干净,不时有小鱼游过来,轻轻啄她的手指。对岸传来牧童的笛声,断断续续的音符随着晚风飘过来,和着远处的蛙鸣,像是一首温柔的田园曲。
炊烟再次升起时,吴小苗己经帮阿嬷做好了晚饭。木桌上摆着南瓜粥、清炒青菜,还有一小碟腌萝卜。隔壁的王婶端来一碗咸鸭蛋,李阿婆送来了刚蒸好的玉米。大家围坐在一起,说说笑笑,饭菜的香气混着柴火味,在小屋里弥漫开来。
夜色渐深,吴小苗躺在竹床上,听着窗外的虫鸣。月光透过木窗的雕花,在墙上投下斑驳的影子。阿嬷坐在床边,摇着蒲扇给她驱蚊,嘴里哼着古老的童谣。远处的村庄安静下来,只有零星的狗吠声,在夜空中回荡。
突然,院外传来轻轻的脚步声。吴小苗警觉地坐起身,透过窗棂,看到一个黑影在篱笆外徘徊。她推醒阿嬷,抄起墙角的竹棍,悄悄走到门边。阿嬷举起油灯,昏黄的光晕中,露出一张熟悉的面孔——是邻村的二流子刘三。
"刘三,这么晚了,你想干什么?"吴小苗厉声喝道。刘三醉醺醺地晃了晃,嘴里嘟囔着:"小苗...跟我...去镇上..."话音未落,阿嬷猛地推开房门,举起竹棍就打:"滚!再敢来骚扰小苗,我打断你的腿!"
刘三吓得连连后退,脚底一滑,摔进路边的水沟里。他骂骂咧咧地爬起来,跌跌撞撞地跑了。吴小苗松了口气,扶着阿嬷回到屋里。阿嬷叹了口气,轻轻摸着她的头:"小苗别怕,有阿嬷在,没人能欺负你。"
夜深了,村庄沉入梦乡。吴小苗躺在床上,听着阿嬷均匀的呼吸声,心里却翻涌着不安。她知道,平静的田园生活下,也藏着暗流。但只要有阿嬷在,有这片熟悉的土地在,她就什么都不怕。窗外,月光依旧温柔,洒在沉睡的村庄上,像是盖上了一层银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