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和殿,
朝会上,
满朝文武看着朝堂上空缺出的那么多位置,
在看看站在第一排的贾瑝,
在看看六部尚书、林如海他们,
再看看在龙椅旁帘子后的身影,
一时间都不知道该如何做想了。
最近三个月发生的事情实在是太多了!
多到很多人都没反应过来,
就已经经历过一个‘监国’摄政王的下台了。
而且一直失踪的萧皇后竟然也回来了,
这对他们来说绝对是一个好消息!
毕竟贤后的名声还是很好用的。
皇室死绝了,
但是皇后还在,他们就不算是一无是处!
萧皇后坐在椅子上,
用余光瞟着一旁的龙椅也不知道是什么滋味,
以前是她的夫君坐这把椅子,
后来想着让她的儿子坐,
可怎么都想不到,最后竟然是她的情郎来坐!
方才在暖心殿里,
贾雨村说的什么贾瑝是太上皇遗孙的身世,
她压根是不相信的。
虽说年纪上的确可以对的上,
而且还是甄应嘉、贾攸、张道长的担保,
但是她很清楚,
以太上皇那么骄傲的性格,
是绝对不可能看得上一个民女的。
就算是真的看上了,
太上皇那么霸道的人会因为流言蜚语就不让自己的女人和孩子入宫?
而且太上皇想‘孙子’,
还需要用这种方法提拔贾瑝?
越了解太上皇的人越知道这是不可能的,
但是有大幻仙人一个人作证,
就足以叫整个神京百姓相信了。
而神京百姓相信了,
天下也就信了!
至于朝臣们,
信不信有什么所谓呢?
反正皇室已经没人了,
现在整座城都在贾瑝的控制之下,
他要做皇帝,谁还拦得住不成?
而现在这种方式,
不仅是让贾瑝可以名正言顺的登上皇位,
也可以给朝臣们一个台阶,
毕竟国不可以一日无主!
萧皇后收敛了一下思绪,檀口轻启道:
“众位卿家,哀家无德,不能使国朝丰盈。哀家无能,不能救先帝与生死。太上皇驾崩的那一天,哀家到现在都记得很清楚。”
群臣赶忙跪在地上说自己无德无能,
与皇后无关。
萧皇后叹了口气说道:
“众卿家平身吧,哎,当日逆贼水溶串联邪教从神武门一路杀入,最后杀害了陛下和龙子龙孙。如今天理昭彰,宁侯贾瑝率兵平叛,恢复日月山河。”
“也幸得德妃相助,哀家才能带着玉玺离开皇宫,在外等候时机,给宁侯传懿旨,令其回京救驾。如今国贼已死,诸位卿家。”
随着萧皇后的一声诸位卿家,
群臣齐齐应喏,
不少人都在心里想这位不是要做武则天吧?!
一想到这整个言官集团都眼睛发红,
之前虽然被北静王杀了不少人,
但没有一个人害怕的。
他们活下来的这些人并非是卑躬屈膝之辈,
而是一直在大狱里面的!
今天早上才被提出来,
洗个澡换个衣服就来上朝了,
在宫门前一群言官指着北静王的脑袋骂了好一会才入宫......
如今以为萧皇后要学武则天称帝,
各个都摩拳擦掌,准备着时刻死在这太和殿!
谁知道萧皇后话锋一转,哀声道:
“诸位卿家,如今天下大乱,烽火四起,许多狼子野心之辈都在招兵买马,下一步他们要做什么,诸位卿家应该都想的到。”
“但国不可一日无主,虽玉牒上的龙子龙孙都已经被国贼杀害,但太上皇在金陵时,曾与民间女子生下一子,至今虽其亡故,却还留下了太上皇之孙。”
这话一说,
满朝哗然!
他们全都皱着眉头,
这里的人大部分都是老臣,
只有极少数是乾庆帝上位后提拔的人,
这些老臣对太上皇还是很了解的,
迁都之前太上皇可是没什么机会遇到民女的,
迁都之后虽然也有过六次南巡,
但每次都是有文武跟着的,
也没机会遇到真的平民百姓。
所以这身份到底是真是假可就不好猜测了,
再说也根本没有验证的机会啊!
正在众人犹疑的时候,
张道长站出来缓缓道:
“诸位大人,此事老道可以作证,当年巴拉巴拉,如此这般,这般如此。所以宁侯的身份老道可以担保!”
甄应嘉也站出来说道:
“不错,若不然宁侯还未及冠,就有如此大运先继承宁国府爵位,在升到侯爵?这一切都是太上皇安排好的!”
随后贾攸也出来作证,
这三位的确都是最有发言权的,
但朝臣们也都逐渐琢磨过来味了,
心中都是叹了口气。
要说也不是没有人想过质疑,
但他们一是身份不够,
六部尚书、军机处都没有人开口,
显然是早就知道这件事并且承认了。
二是他们虽然质疑,却也没有实际的证据。
而对面说这话的是太上皇家奴甄家,是天下敬仰的大幻仙人,是当朝的皇后!
就靠嘴去质疑?
再说这些事背大幻仙人和甄应嘉、贾攸说的滴水不漏,
短时间内根本找不到漏洞,
等找到了,
贾瑝也登基了!
就在群臣思索的情况下,
又是贾雨村最先站出来对着贾瑝跪拜道:
“臣,请陛下登基,以天下百姓为念,恢复大宁山河!开盛世于民!”
随后就是跟随贾瑝的那些武将和开国一脉的人,
然后是六部尚书!
这些人都跪下去了,
满朝文武再没了选择,
当文武百官全都跪在脚下的那一刻,
贾瑝深吸了一口气说道:
“诸位大人,本侯之身世还未查清,此事不可急躁。”
“请陛下登基!”
“诸位大人,如今朝局未稳,天下大乱,本侯如何可以窃国?先交由皇后娘娘监国才是最好的选择!”
“请陛下登基!”
“诸位大人,本侯年幼,如何能担当大任?且身世未明,诸位该另选贤德!”
“请陛下登基!”
三让三请之后,
萧皇后起身说道:
“请新皇登基!”
随后就是满朝群臣的齐声呐喊:
“请,新皇登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