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秀清,原名杨嗣龙,广西桂平人。
这里,得详细介绍一番这哥们儿。
因为,杨秀清是个厉害的主儿,一出现,就是以天父代言人的角色,粉墨登场的。
因为,金田起义后,不论在太平军与太平天国中,杨秀清都是仅次于洪秀全的二号首长!
还因为,杨秀清足智多谋,在太平军众多战将中,十大名将的排名,历来第一!
朋友,您没有听错,是位居榜首!
这一点,是世所公认的。
没有杨秀清的辅佐,没有他的天才指挥,洪秀全要想从广西,上湖南,克武昌,一路东下,攻占南京,建立太平天国,那是不可能的。
从某种意义上说,与冯云山一样,没有杨秀清,同样没有太平天国!
冯云山的贡献,在于发展会众,开创基业,为太平天国奠定了基础,之后,很不幸,他就英年早逝了。
而杨秀清的贡献,在于艰苦卓绝,指挥若定,赫赫功勋,无人可及!
以致于,在金田起义之后,相当长一段时间内,咸丰帝只知道“贼首”杨秀清的大名,并不知道洪秀全这一“鼠辈”!
讲到这里,我们便不难理解,攻占南京之后,杨秀清为何不愿甘居人下,欲取而代之,从而引发了那场天京之变,太平天国从此跌入谷底,万劫不复!
这都是后话了,暂且打住!
杨秀清与洪秀全是老乡,祖籍在嘉应州,即今天的广东梅州。
他的西世祖移居广西,在那里扎了根。
换句话说,杨秀清也是外来的客家人。
杨家刚到浔州府桂平县,曾在大宣里住过数年。
由于存活不下去,无奈,只得再往北边更荒凉的平在山迁移。
平在山,即平隘山,当地人也有叫鹏隘山的,是紫荆山系的组成部分。
从此,杨家在大旺冲定居下来。
大旺冲,位于金田村东北,两村相距大约五里地。
杨秀清出生于道光元年(即西元1821年),比洪秀全小七岁。
通过天父附体,代上帝传言这年,他27岁整。
杨秀清的一生,简首就是一部传奇!
太平天国定都天京之后,曾编写过一本书,书名是《天情道理书》。
书中叙说了首义诸王的出身,以及从金田起义到定都的艰苦历程,是一本让太平军将士忆苦思甜、不忘本色的教科书。
《天情道理书》,关于杨秀清的出身,有这么几句话:
“乃至贫者莫如东王,至苦者亦莫如东王。生长深山之中,五岁失怙,九岁失恃,零丁孤苦,困厄难堪……”
这本书,是杨秀清授意编写的。
撰稿人当然要拍他的马屁,对东王美颜一番,自然不在话下。
但是,关于他的出身这几句,还真是干货,不带水分。
“五岁失怙”,意思是,五岁丧父;
“九岁失恃”,意思是,九岁丧母。
成为孤儿的杨秀清,是由伯父杨庆善抚养长大的。
成年之后,由于无地可种,他只能以烧炭为生,生活的艰辛窘迫,可想而知。
若论长相,杨秀清确实其貌不扬。
甚至可以说,有些丑陋不堪:
因营养跟不上,他发育不良,加上慢性疾病,杨秀清身材矮瘦,胡须稀疏。
而且,他左眼有眼疾,几近失明,差不多就是个独眼龙。
然而,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
杨秀清虽然体格虚弱,内心却相当强大,绝对是个身残志坚的励志楷模!
贫困的家境,厄苦的命运,决定了杨秀清不可能走入学门,读书识字。
也正因此,那日里,天父下凡时,他说到天兄耶稣传教,经历了九九八十一难。
朋友们,您是不是觉得很耳熟?
呵呵,没错,这纯粹是杨秀清的即兴发挥!
虽然不识字,但他听说书人讲过《西游记》。
就这么一嫁接,嘚,唐僧就变成了耶稣,狗腿扯到羊腿上,就糊弄过去了。
杨秀清不识字,但其智商与情商,却绝对高于常人。
他在那个时代,就用自身的传奇,告诉今天的我们,一个简单的道理:
有文凭,不等于有文化;
有学历,不等于有能力!
咱们先来看看杨秀清的智商。
穷人的孩子早当家。
大约七八岁那年,家里一个堂姐即将出嫁,伯父杨庆善交给杨秀清两串制钱,让他去古棚村买酒,以备招待来客。
杨秀清从来没拿到过这么多钱,心里想,怎么才能让钱生钱呢?
出了家门,杨秀清并未去酒铺,而是去了萧朝贵家里。
伯父为何要他去古棚村买酒呢?
因为这一日,古棚村的街上,恰逢集市,十里八乡的人都来赶集。
找萧朝贵干嘛呢?
因为去古棚村的路上,杨秀清己经心生一计。
但这个计策,需要萧朝贵配合。
换句话说,他要上演一场好戏,自己是主角,需要朝贵小弟做配角。
萧朝贵是古棚村人,比他小一岁。
俩人是要好的伙伴,光着屁股一起长大的发小。
关于萧朝贵,咱随后再专题介绍,这里暂且略过。
见了萧朝贵,杨秀清把两串制钱递给他,如此这般,交代了一番。
萧朝贵疑惑着问:
“秀清哥,这成吗?”
杨秀清诡秘一笑:
“放心吧,弟弟,事成之后,咱俩二一添作五,平分!我先去啦。”
说完,他悄悄来到集市上,找了个人多的地方,坐在那里。
过了一刻钟,萧朝贵从家里出门,来到杨秀清面前,惊奇地大喊道:
“哎哟,这个独眼龙,不光缺一只眼,还缺心眼啊!是个傻子!”
此时此刻,杨秀清面目呆滞,连那只右眼也黯淡无光,口中还流着涎水。
呵呵,看上去,的确是个十足的傻缺!
众人一听,立刻围了过来看热闹。
萧朝贵蹲下身去,在杨秀清面前,左边放了一串制钱,右边放了一枚铜板,大声问道:
“傻子,我问你,这两边的钱,哪边的多?哪边的少?”
杨秀清抬起头,很茫然似的,摇了摇头,没吱声。
萧朝贵又得意地逗弄道:
“傻子,这两边的钱,如果只给你其中一边,你要哪一边呀?”
这一次,傻子似乎听明白了。
他立刻捡起那一枚铜板,装进了口袋,捂得紧紧的,木讷着说:
“这可是你说的,不许反悔!我又不傻,当然要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