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做板栗糕的时候,王大贵从镇上传了信回来,说是有家大户人家家里给老人过60大寿,要订他家的板栗糕做寿宴礼饼,现是说订下300份,每份8块。
时间上有些着急,三天后就要送去。王大贵想着虽然要的数量多,但他们现在有现成的板栗,人手也够,郑柳己经回村里了,他夫郎也在,几个人是能做出来的,就赶忙答应了下来,转头就把信传回了村里。
这笔单子能拿下来还是因为他之前让徐林给几个老主顾送板栗糕,那家老祖宗吃了觉得有些风味,才差了人到他铺子里订的。
2400块板栗糕起码还要添上300块左右的备用量,再加上铺子里日常要卖的,可真是个不小的工程。
不过这喜宴找上来要用他家的糕点林清还真有些意外,毕竟铺子里刚开始卖不久。一次就卖出去这么多的量,看来他家这糕点的口味是真的还不错,要是往后能多接些这样的订单,就是再单独租间铺子卖糕点也是可行的。
三天后才要,那么过两天再做板栗糕也成,食材都是现成的,留一整天做板栗糕,刚好放一夜就送去喜宴,正新鲜。
想着想着林清又觉得只有板栗糕太单调了,大户人家的寿宴呐,得有多少人能尝到他家的糕点,这可是个打出知名度的好机会,得来点不一样的才行啊。
琢磨了一晚上终于让林清想出来个合适的,一大早赶紧让李毅雇了骡车去镇上买东西去。
等李毅回来了也还早呢。
趁着李毅出门,林清把杨秋禾和郑柳都叫到家里来了。李奶奶在她表姐家住了几天也刚回来,这样一来人手也够了。
看李毅回来了,林清他几个一起将东西搬进院里。
“三条猪后腿,这一包是糖,盐各种调料,还有清哥儿你交代的米酒,都买回来了。”
“行,那就开始做。奶奶,你们还都不知道今天做什么吧?”这大早上的,人是叫过来了,还没跟人家说要干什么呢。
“难不成是要炖肉?但是这米酒又是干什么用的,清哥儿,你不说咱们可不知道。”杨秋禾知道林清肯定是又要做什么新鲜吃食了,早上过去叫他的时候,他听了早早就来了。
“要做肉松,”林清拍拍那几条粗壮的猪后腿肉,瘦肉多,纤维丰富,是做肉松的好材料,“做成可要费好一番功夫,所以才找了你们过来帮忙的。”
听林清这么说,杨秋禾和郑柳都摩拳擦掌地准备动手了,这叫肉松的东西做出来肯定又是一款风靡街巷的美食了。
三条猪后腿要去皮,肥肉和骨头,切成大块,放葱姜米酒去腥气和浮沫,煮至一戳即散,捞出沥干就可以趁热用木槌轻敲松散。
接下来的步骤才是最需要耐心的,要手工将那些肉撕成细丝,再用小火慢慢将肉丝炒干。
晌午是李奶奶做的饭,几人简单吃完就又开始干活了,看着猪肉一步步做成完全不同的样子,都迫不及待要看到成品了。
约莫一个半时辰几人才将所有肉都撕成极细的细丝,手腕都累得不行了。
林清就让都坐院里歇息歇息,拿了些板栗糕出来垫垫肚子。
正好赶这当空呢,刘小石来了,推了一板车的板栗。
“李哥,这是我这两天去山上打的板栗,捡了好的送过来,你看能用得上不?”刘小石进来看院子里人还不少,有未嫁的小哥儿在,看他进来,朝他看了两眼,他不太好意思地往门外退了退。
“你家也有板栗啊?用得上,正好要再收一批,你提进来我给你称。”
刘小石就将板车上的一大袋子板栗拽下来拖进门,却不让李毅给他称,“不称了,不称了,这些是,是感谢李哥教我打猎,不是卖钱的。”
李奶奶朝他看了看,“呦,这孩子,你是要拜师啊?”
话刚落,刘小石咚地一下跪到地上了,给李毅磕了个头,“师傅,请收我做徒弟吧。”
林清几个吓了一跳,这声音听着就怪疼的。
李毅也顿了一下,却没急着出声,受了他的礼,等刘小石悄悄抬头往上看的时候才点了下头,“成,你愿意学,往后我就教你。”
“谢谢师傅,谢谢师父,”刘小石咧着嘴又结结实实地磕了两个头,才被李毅拽起来。
“行了,这就算成了拜师礼了,只是往后也不用叫师父,还跟以前一样喊哥。”
“哎。”刘小石脆生地答应一声。
“行,这以后我就当又多个孙子了。”李奶奶笑道。
刘小石知道这是他们把自己当自家人看呢,笑嘻嘻地摸了摸脑袋,“嘿嘿,奶奶。”
郑柳在旁边看得好笑,这人怎么又害羞又鲁莽的。
歇也歇够了,林清要开始炒肉丝了。
杨秋禾和郑柳到灶房里去帮忙。
将两口大铁锅都点着,肉丝倒进去,放入盐,糖,酱油调味,保持小火慢慢翻炒。
加少许猪油进去,肉丝能更松散。
郑柳烧火,林清和杨秋禾轮流着翻炒两锅肉丝,一刻不停地忙活了一个多时辰,锅里的肉丝才完全蓬松干燥。
捻一小嘬抿进嘴里,酥松细腻,入口即化,肉香悠长。
那位大寿的老太太吃这样绵软又有滋味的食物再合适不过了,肉松也可搭配板栗饼做成咸香的口味。
杨秋禾和郑柳也都尝了尝,一口咽下去回味无穷,“这做的可真精细,谁能想到这个做法呢,真是厉害。”
“就是实在是费肉,那三条大猪腿只留瘦肉,做成这肉松加起来看着也就这么大半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