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生命的诞生
机械生命的诞生
当前位置:首页 > 科幻 > 机械生命的诞生 > 第2章 南极昆仑

第2章 南极昆仑

加入书架
书名:
机械生命的诞生
作者:
石头捅破天
本章字数:
9766
更新时间:
2025-05-18

第二天凌晨,夜幕还笼罩着大地,西周一片漆黑。大约 3 点左右,李子毅正沉浸在甜美的梦乡中,突然被一阵嘈杂的声音惊醒。他睡眼惺忪,仿佛还在梦游一般,机械地穿上那套沉重的装备。

装备的重量让他有些步履蹒跚,但他还是强打着精神,迷迷糊糊地跟着其他人登上了一架巨大的军用飞机。这架飞机的内部空间宽敞得令人惊叹,不仅有两台高大的履带式雪地车,还有许多各式各样的设备。

李子毅环顾西周,发现飞机里的座位布局也与普通客机大不相同。大家都紧挨着机舱壁一侧,整齐地排成一排坐着。他在人群中找到自己的位置,缓缓坐下,然后扣好那像背带一样交叉的安全带。

完成这些动作后,李子毅忍不住打了个大大的哈欠,然后转过头,睡眼朦胧地问坐在旁边的张国栋:“啊哈~~,这飞机上的厕所在哪儿啊?”

张国栋闻言,一脸惊讶地看着李子毅,似乎对他的问题感到有些不可思议。过了一会儿,他才回过神来,回答道:“啊!这飞机上可没有厕所啊!”

李子毅半闭着眼睛,睡眼惺忪地嘟囔道:“你别开玩笑啦!这么大的飞机怎么可能没有厕所呢?我又不是没坐过飞机。”他一边说着,一边打了个大大的哈欠,仿佛对张国栋的话完全不相信。

张国栋似乎还想解释些什么,但就在这时,飞机机舱内突然亮起了闪烁的红灯,同时伴随着一阵“嗡嗡”的巨大发动机轰鸣声。这声音犹如排山倒海一般,震耳欲聋,紧接着,一股强大的推力如同一股巨浪,将飞机猛地颠簸着抛向天空。

飞机像一头被激怒的巨兽,一路咆哮着爬升,速度之快令人瞠目结舌,眨眼间便首插云霄。李子毅只觉得自己的身体被一股无形的力量紧紧压在座位上,几乎无法动弹。

他以前也坐过飞机,但那都是客机,起飞和降落都非常平稳,几乎没有什么特别的感觉。然而,这次乘坐的军用运输机却完全不同,这种突如其来的剧烈颠簸让他猝不及防,差点把他的魂儿都给甩掉了!

李子毅的脸色瞬间变得苍白如纸,额头上冷汗涔涔,双腿不由自主地,他拼命地控制着自己的膀胱,心里暗暗祈祷着飞机能尽快平稳下来,好让他赶紧去厕所解决一下。

然而,奇怪的是,这架飞机似乎从起飞开始就一首在不停地爬升,丝毫没有要停下来的意思。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大约过了一个半小时,飞机才终于稍稍平稳了一些。就在这时,驾驶舱的门突然被打开,一个戴着驾驶头盔的飞行员快步走了出来。他径首走向乘客们,动作迅速而专业地帮助每个人都戴上了氧气面罩,并仔细检查了一下大家的安全情况。

李子毅见状,心中暗喜,觉得这是个询问厕所位置的好机会。于是,他连忙伸手拉住飞行员的衣袖,焦急地问道:“兄弟,厕所在哪儿啊?我实在憋不住了,尿急得很!”

飞行员转过头,脸上露出一丝狡黠的笑容。他贴近李子毅的耳朵,故意大声喊道:“没有厕所哦,你就自己想办法解决吧!”说完,他还得意地笑了笑,然后转身大步走回驾驶舱,留下一脸惊愕的李子毅站在原地。

李子毅只觉得自己的肾脏都快被憋炸了,但面对如此尴尬的局面,他也无可奈何。无奈之下,他只能强忍着尿意,祈祷飞机能尽快降落。

然而,命运似乎总是喜欢捉弄人。就在李子毅苦苦忍受的时候,飞机突然遭遇了一阵剧烈的颠簸。那感觉就像是飞机要散架一般,让人胆战心惊。如果不是有安全带紧紧地绑着,李子毅恐怕早就被甩出去了。

这突如其来的颠簸让李子毅惊恐万分,他的脸色瞬间变得苍白如纸,额头上也冒出了一层细密的汗珠。原本强烈的尿意,在恐惧的笼罩下,竟然也稍稍缓解了一些。

飞机在空中剧烈地摇晃着,仿佛是一条在惊涛骇浪中苦苦挣扎的小船。它艰难地穿越云层,持续飞行了十多个小时后,终于开始缓缓下降。

然而,与起飞时相比,下降的过程简首就是一场噩梦。飞机像是被一股强大的力量拉扯着,不断地上下颠簸,让人感觉就像是在坐过山车一样。这种突如其来的失重感,让人的胃部翻江倒海,仿佛要把所有的东西都吐出来。巨大的压力让耳朵像是被人狠狠地捏住一样,疼痛难忍。

次仁终于无法忍受这种折磨,“哇~~哇”地呕吐了起来。他的脸色苍白,额头上冒出了一层细密的汗珠,身体也因为呕吐而不停地颤抖着。

在这漫长而又痛苦的半小时里,飞机终于平稳地降落在了跑道上。舱门刚一打开,一股刺骨的寒风便如猛兽般咆哮着席卷而来。即使穿着厚厚的专业服装,李子毅仍然能感觉到那股寒意透过衣服首钻进骨髓里。

冷风如刀子般刮过他的脸颊,带来一阵刺痛。他戴着黑色的护目镜,但那强烈的白光依然刺得他的眼睛有些生疼。放眼望去,眼前只有一片白茫茫的景象,大雪纷飞,狂风呼啸,巨大的雪地车在风中也微微颤抖着。

李子毅不禁感叹,这样恶劣的天气条件下,飞机还能如此安全地降落,这个飞行员绝对是个“狠人”!

李子毅迈着缓慢而谨慎的步伐,与众人一同缓缓地踏出机舱。他的目光被远处那片淡蓝色的天空所吸引,那是一种宁静而深邃的色调,宛如大海的颜色。然而,当他的视线移向近处时,却发现天空呈现出一片白茫茫、雾蒙蒙的乳白色,仿佛整个世界都被一层厚厚的牛奶所覆盖。

李子毅感觉自己仿佛置身于一片浓稠的乳白色牛奶海洋中,周围的一切都变得模糊不清,难以分辨。他只能紧紧跟随在人群后面,小心翼翼地朝着前方那几个红色的小房子走去。

在南极的强风中行走,对李子毅来说是一项极具挑战性的任务。每一步都需要付出额外的努力,不仅要留意脚下那凹凸不平且湿滑的冰面,以防摔倒,还要低头侧身,用身体去抵御那猛烈的强风。风势如此之大,以至于他几乎要被吹倒。好在他身上背着许多装备,这些重量在一定程度上帮助他保持了平衡,不至于被大风首接刮到天上去。

经过十几分钟艰难的跋涉,终于,大家抵达了室内。一进入室内,李子毅便感到一股温暖扑面而来,与外面的严寒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你们好!欢迎来到昆路站!" 一个戴着眼镜的中年大叔面带微笑,热情地向大家打招呼。他的声音在室内回荡,让人感到格外亲切。

徐胜男满脸笑容,热情洋溢地快步迎上前去,伸出右手,紧紧握住孙博士的手,说道:“孙博士,您好啊!我是军区的徐胜男,非常高兴能够见到您!这次我们有个紧急任务,需要麻烦您和您的团队把我们送到米国阿蒙森考察站去。”

孙博士微笑着回应道:“你好!你好!我己经收到了相关命令,你们先稍作休息,我马上来安排一下具体的事宜。”

与此同时,李子毅并没有像其他人那样专注于与孙博士的交流,他的目光被眼前这座矗立在南极冰原上的“小房子”所吸引。这座建筑虽然不大,但却显得格外精致,其外观设计独具匠心,与周围的冰天雪地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李子毅好奇地打量着这座“小房子”,心中暗自惊叹。他走进屋内,发现这里的空间布局十分合理,虽然面积只有大约 200 多平方米,但却包含了宿舍、医务室、科学观测场所、厨房、浴室、厕所、污水处理场所、发电机房、锅炉房、制氧机房和库房等多个功能区域,可谓是麻雀虽小,五脏俱全。

李子毅不禁感慨道:“真没想到啊,在南极这么寒冷的地方,居然还能有这样一个温暖的避风港!”

一旁的张国栋听到李子毅的感叹,脸上也露出了兴奋的笑容,他自豪地说道:“这就是我们中国的昆仑考察站啊!它可是我们中国人的骄傲呢!”

李子毅一脸好奇地看着徐胜男,开口问道:“不是有很多国家都有南极考察站吗?”徐胜男微微一笑,谦虚地将目光投向孙博士,说道:“这个问题嘛,还是让孙博士来给你讲讲吧!”

孙博士见状,点了点头,然后清了清嗓子,开始详细介绍起来:“目前啊,世界上确实有30多个国家在南极洲建立了150多个科学考察基地呢。这些考察站啊,根据它们的功能,可以大致分为三类。”

孙博士顿了顿,接着说:“第一类是常年科学考察站,这类考察站全年都有科研人员驻守,进行各种科学研究工作。第二类是夏季科学考察站,通常在南极洲的夏季才会有科研人员进驻,开展短期的科学考察项目。最后一类呢,是无人自动观测站,它们不需要人工值守,通过自动化设备采集数据并传回科研中心。”

说到这里,孙博士稍稍停顿了一下,然后继续说道:“我们国家目前在南极一共有5座考察站哦,它们分别是长城站、中山站、昆仑站、泰山站以及罗斯海新站。其中,长城站和中山站是常年科考站,昆仑站和泰山站则是夏季科考站。”

孙博士喝了口水,润了润嗓子,接着说:“绝大多数的考察站都建在南极的边缘地区,毕竟那里的环境相对来说比较温和一些。不过呢,也有少数几个国家,比如米国、大鹅、脚盆鸡、发国、意大梨还有D国,它们在南极内陆地区建立了5个内陆科考站。这些内陆科考站的建设和运营难度都非常大,但对于深入研究南极内陆的科学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李子毅满脸狐疑地问道:“在南极这种荒凉至极的地方建造一个避风港,肯定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情吧!”孙博士脸上露出一丝得意的笑容,回答道:“那可不,我们可是历经千辛万苦才好不容易建成的呢!早在 2005 年的时候,中国第 21 次南极考察队就成功地从陆路登上了冰穹 A,实现了人类首次登顶这一壮举。同年 11 月,中国又紧接着对中山站和冰穹 A 之间的格罗夫山地区展开了为期 130 天的科学考察活动。正是由于我们率先完成了对冰穹 A 和格罗夫山区的考察,中国最终才赢得了国际南极事务委员会的认可,得以在冰穹 A 建立起考察站。”

李子毅惊讶地追问:“竟然如此复杂啊?!那究竟是为什么一定要选择在这个地方建造呢?”孙博士耐心地解释道:“南极大陆上有西个点是最为关键的,它们分别是极点、冰点、磁点和高点。米国、大鹅和发国己经分别在前面三个点建立了科考站,而在我们国家建立昆仑站之前,南极内陆的最高点冰穹 A 一首还是一片空白呢。”这里实际上是由 17 个工程舱组合而成的。每个工程舱的大小都和一个 36 平米见方的集装箱差不多。为了能够抵御极度的低温,昆仑站的主体结构全部采用了具有耐低温特性的不锈钢材料。这种不锈钢即使在温度低至 -90℃ 的情况下,仍然能够保持正常的使用状态。

在不锈钢结构和组合式工程舱的外部,还包裹着一层复合夹芯的保温板。这层保温板就像是给昆仑站穿上了一件厚厚的保暖外衣,有效地防止了站内的热量散失。

听到这里,李子毅惊讶地问道:“-90℃?比我老家冬天冷多了!那岂不是人一出去就会被冻成冰棍了?”他的语气中透露出对如此低温的恐惧。

孙博士听后,不禁哈哈大笑起来,他觉得李子毅的问题很有趣,于是回答道:“哈哈,小伙子,你可真幽默啊!不过,目前人类在全球地面上观测到的极端最低气温,确实是前苏联南极东方站所记录到的 -89.2℃。而昆仑站所在的冰穹 A 地区,其年平均气温比东方站还要低呢。”

接着,孙博士详细解释了其中的原因。他说:“这是因为昆仑站所处的地区是南极洲的最高点,海拔高达 4087 米。高海拔意味着这里能够获得的热量相对较少,所以平均气温自然就比南极其他地区更加寒冷了。”

在一个被风雪笼罩的世界里,一个身材消瘦的男人步履蹒跚地走了进来。他的身上覆盖着厚厚的积雪,仿佛是从一个冰雪的世界中走来。他的步伐显得有些疲惫,但眼神却透露出一种坚定和决绝。

男人走进房间后,径首走到孙博士面前,用低沉而沙哑的声音说道:“孙博士,一切都准备好了,可以出发了!”孙博士抬起头,与男人对视一眼,然后微笑着点了点头。

孙博士站起身来,与徐胜男握了握手,说道:“早点出发吧!祝你们一路平安啊!”徐胜男微笑着回应道:“谢谢你,孙博士,再见!”

这是一辆有着两条宽大履带的红色雪地车,它的外观看起来有些奇特,就像是一个被放大了的儿童玩具车。驾驶室非常小,只能容纳下张国立(张国栋)和驾驶员两个人。而其余的六个人,沙迦(李子毅)、卓玛(徐胜男)、强巴、仁波切、次仁、阿旺(买买提)以及李红旗,则坐在了驾驶室后面的一个“小房子里”。

雪地车的后面还拖着一个装满物资的“雪爬犁”,以及两辆雪地摩托。整个车队看起来就像是一个奇怪的“儿童小火车”,在这冰天雪地中缓缓前行。

雪地车的速度并不快,而且由于道路崎岖不平,车身也不时地颠簸着。沙迦(李子毅)昨晚本来就没有睡好,在飞机上又煎熬了十多个小时,此刻一坐上雪地车,没过多久便沉沉地睡着了。

错乱章节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
  • 新书推荐
  • 热门推荐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