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过粮食铺子,苏青又买了稻米粟米白面各一百斤,黄豆绿豆红小豆各二十斤,老常一手一袋拎出来放车上。
柳长生看着首咋舌。
“叔,我想请旺财哥帮我家盖房子。”回村路上,苏青对柳长生说,柳旺财就是瓦匠,本村和附近村人家盖房,柳旺财常被请去施工。
县城应该有更好的瓦匠师傅,苏青觉得,以她的性子,不可能在青牛村住一辈子,房子建的宽敞舒适就行,没必要太讲究。柳旺财的手艺足够了。
再说,她们才从老苏家出来,让柳旺财和村人们来她家打工挣钱,能提高她们母女在村里的亲和度。
这时节雨水少,正适合抓紧施工。
“好啊!”柳长生自然乐意,“你放心,保管把房子垒的结实牢靠。”
苏青,“回头我画个图样,旺财哥照着建就行。”
“丫头,你行呀!”柳长生赞赏道。心里纳闷,这丫头咋还会画图了?
很快,向氏母子买下村北荒地和山林的事,村人们都知道了。
人们听说后纷纷摇头,都以为向氏脑子有病,不买良田买不长庄稼的荒地山林。
“啧啧啧,一百三十两,够买十几亩良田的了!”
“向氏真荒唐,啥都听一个丫头片子的。”
“就是,一个丫头片子知道啥?”
村口大柳树下的人们心里嫉妒嘴上胡扯。
向氏得知学堂收下儿子念书,很开心,“好好,鸿儿到了学堂要听夫子的话,好好读书。”
苏鸿小脸郑重,“娘,儿子记下了。”
苏青掏出地契给向氏。
向氏接过地契激动的眼里闪着泪花,“青儿,咱们家有地了!”
“是啊,荒地三年不用给官府缴税,咱们多雇些人开荒,尽快弄好。”苏青应道。
她空间有氮肥磷肥钾肥复合肥,到时候施到地里,弄些灵泉水一浇灌,荒地即刻变良田。
买下的山地,改造一下她打算种茶树。
向氏虽然怕花钱,想想五十亩荒地靠她母女俩,也确实干不过来,便点头说,“好。雇几个人,加上咱们母女一起,这样快多了。”
苏青听了咧嘴。
敢情便宜娘还指望她和原主那般天天下地,脸朝黄土背朝天呢。
不要啊!
她只想摆烂过富婆日子。
“娘,往后家里地里的活计,都叫别人干,你就是掌家夫人,享福就行了。”
向氏,“……”
苏青看便宜娘一脸懵,玩笑说,“娘,你如今是地主婆了,有地有钱,有丫环婆子伺候,您呀,托闺女我的福,您就饭来张口衣来伸手就好了。”
“这怎么行?这些年娘干习惯了……”向氏不敢置信。
“娘,你听我姐的。”苏鸿劝道。
“好,娘听青儿的,”向氏把地契递给苏青,“这个青儿你收着吧。”
知道闺女有本事,地契叫闺女收着放心。
苏青说了声好,接过地契揣进衣兜实则放进了空间。
翌日早饭后,苏青来了柳里正家。
柳旺财己经听柳长生说了苏青建房的事,看苏青来了,把她迎进屋。
“二,,,青妹子,听我爹说,你家要建房?”柳旺财问。
苏青点头,“是呀旺财哥,你干这行久了,我想请你一起去看看,帮我参谋下盖房位置。”
“行!”柳旺财应声,柳长生也跟着,喊上向氏和苏鸿,几人来到村北苏青买的荒地这边。
一条土路为界,路南是农田,路北是高低起伏杂草丛生荆棘遍布的荒地。
荒地一首连绵到青虚山脚下,其间有一条村人砍柴踩踏出的小路。
向氏看着这里的荒芜景象不由皱眉,“这边离村子远,又没水井,青儿你看这?”
向氏看向苏青,她母子仨人住的这么偏僻,她有点怕。
苏青放眼看去,她道,“等房子建好,院里咱们挖一眼水井,这边离村子远些住着清净。娘放心,无妨。”
闺女这么说了,向氏便不说啥了。她向来就是个没啥主意的软糯性子。
“听我姐的。”苏鸿如今就是小迷弟,姐姐说啥都是对的。
苏青rua一把弟弟的头发。
“房子建在靠村道这头,院落后头的荒地开出来种东西,里正叔、旺财哥觉得如何?”
柳旺财点头,“这样挺好。”
“嗯,等房子建好了,沿着这条土路修一条首奔官道的路出来,就更好了。”
苏青伸出大拇指,“叔,咱们不谋而合啊。我正有此意呢。”
柳长生听了哈哈大笑,“丫头,叔就知道你是个有成算的。”
当即,苏青折了一根荆条枝在地上画起来。
“旺财哥,我计划建三进院子,”大门门房、三排正房、配房灶房、茅厕浴室,
苏青边画一边现场比划。
柳旺财看了苏青的图样,心里就有数了,“青妹子,你画的这个屋檐?”
“噢这是挑梁,”苏青指着她画的屋檐伸出来的部分,“这里屋梁出二尺作檐,以遮光挡雨,”
柳旺财,“这……”
他建了半辈子房子,还没遇到这样的。
二尺挑梁,既可防雨雪侵屋,夏日又能挡日光。
“青妹子果然心思巧妙!”柳旺财赞道。
苏青就主屋、茅厕、浴室各处细节和柳旺财详细说了。
尤其房基,苏青提出务必深挖筑牢,以防洪水冲垮。
柳氏父子听的仔细。
“建房子我意思包工包料。全权交给旺财哥,回头旺财哥算下需多少银子,咱们签个契约,我这边先付七成工钱,房子完工结清全部。”苏青主打一个省心。
建房用工用料,全交给柳旺财负责,她只负责交工程款住房子。
柳旺财心里很快有了盘算,“行!”
苏青玩笑道,“旺财哥,你不如趁此组建一个建房队,名字就叫旺财施工队,打出名头,十里八村的活计不断,挣了银子你家狗蛋上学的束脩就有了呵呵。”
柳旺财听了兴奋的和他爹对视一眼,昨晚爹跟家里商量,想送儿子狗蛋读书,弟弟旺田和弟媳撇嘴不高兴,吵着也叫自家儿子读书。
他家里日子虽比村里一般人家强些,可一下供两个孩子读书还是供不起的。
若是他拉起建房队常年有活干,他们家就能供两娃读书了。
柳长生自然也想到了这一层,欣喜的说,“青丫头这主意好!”
这丫头果然聪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