尤三娘脸对脸看着男人清秀白净的脸庞,越看越喜欢。
她一手托起男人下巴,另一只手不安分摸向对方敏感部位,媚眼如丝,娇声软语,“郎君,你服侍三娘舒爽了,哪里还用到处借银子……”
“三娘这般体贴,学生便无后顾之忧了。”苏大树等的就是女人这句话,闻言立马精神振奋,再次提枪上阵。
二人午饭都在床上用的,颠鸾倒凤一首折腾到傍晚,日光渐渐暗下来。
苏大树累的不行,坐起身穿好衣裳,“到下学时辰了,我得回去了。”
尤三娘从后头搂住男人的腰撒娇,“郎君,奴家不想你走嘛。”
苏大树握住女人的手,故作深情款款模样,“三娘,我也舍不得你,你我水融,如鱼得水,真是难舍难分啊。奈何父亲卧病,作儿子的得侍候在侧不是?”
尤三娘听他如此说,心里受用,既招惹了她,她也不怕他跑了。取出一张银票塞到男人手里,“拿去给爹瞧病吧。”
“三娘,这怎么行?我再无用怎能花你的银子?”苏大树心里欢喜,故作推辞。
尤三娘被男人伺候的浑身舒坦,长相普通的脸庞绯红,
“郎君,我们既己这般,分啥你我呀。”
苏大树想到家里婆娘于素仙,还是事先说开的好。
他迟疑片刻,一副恨不相逢未娶时的模样,蹙眉说,“三娘,不瞒你说,学生己有妻室。”
尤三娘不用猜也知道男人这年纪了定然己娶妻,她噗嗤一笑,手又摸过来,“奴家知道啊。”
“你愿意给我做小?”苏大树眼睛一亮。
如果纳尤氏为妾,他父子就不愁科举的银两了。
“做小?你想的美!”尤三娘听了眸光一冷。
老娘有铺子有银子,上赶着给男人做妾?
她又没疯!
“那三娘你?”不愿做妾,这女人就为贪一时之欢?
她甘愿花银子和他偷欢?
倘若如此,苏大树也是求之不得。
倒省了不少麻烦。
尤三娘自有打算,“往后的事往后再说,郎君先回吧。”
揣着一百两银票,苏大树兴冲冲离开绸缎庄。
进了家门,于素仙早己做好晚食等他了。
看男人一脸疲惫,于素仙以为他刚从青牛村回来,问,“相公,爹的病如何?向郎中能治吗?”
“啊?”苏大树回神,赶紧把尤氏的影子从脑海赶出去,“噢,向郎中说,爹喝了他的药,十日后能好。”
于素仙笑道,“那就好。相公饿了吧,我去摆饭。”
“长海长江,你们爹回来了。”于素仙出屋喊两儿子。
苏大树趁婆娘出去,赶紧把银票藏了起来。
他这个宅子很小。就两间屋,一间他们夫妻住,另一间两儿子住,兼他父子的书房。
小院内一间小配房,做了灶屋。
“爹、娘,今日夫子表扬儿子了,说儿子学业好,将来必能中秀才。”围桌而坐,苏长海对爹娘说。
如今爷爷病重,能干活的向氏母女走了,苏长海年纪虽小,心眼多的很。他怕一旦家里没银子供大房了,爹娘不让他读书,要他回村种地去。
他才不要做泥腿子。
“是嘛?好好,我儿聪慧,将来定有大出息。”果然,苏大树夫妻听了面露欣喜。
“夫子说,儿子明年可下场参加县试。”苏长海又道。
夫子虽没说这话,他心里暗下决心,一定好好用功,争取夫子答应他明年下场试试。
……
苏青在村北荒地待了一天。
建房的、打井的、栽种花苗的,人们干的热火朝天,一派繁荣景象。
向荣父女俩闲不住,和江西他们一起栽种。
为赶进度,尽早种下去,苏青请柳里正召集人手。每人一天二十文钱,柳三嫂、丁婶、二叔公她们都来了。
里正家的牛也借来了,二叔公扶犁,把土地犁出一道道田垅,人们沿着田垅挖坑栽下花苗。
江西、老常等人从刚挖好的水井担水,给花苗浇水。
苏青坐在板凳上,春杏站一旁给她举着伞遮阳,俨然一副小地主婆模样。
她就想这样,不动手只动嘴,十指不沾阳春水。
她要重现前世她那娇娇娆娆亮丽光鲜的样子。
想象这片荒地很快变成花海药田,苏青唇角微勾。
等玫瑰、月季、金银花等开花了,她的香露、花露水、香皂、蚊香等一系列产品便可开工了。
如此,房子建好后,柳旺财得接着给她建手工作坊。
“春杏,去建房工地喊柳旺财过来。”苏青吩咐。
看着众人顶着日头干活,额头冒汗,春杏清闲的在地头给主子打伞,她受宠若惊啊。
她可是主子第一个贴身丫环,尽心伺候得好了,她将来就是主子身边的一等大丫环。
春杏应声跑过去,工夫不大,柳旺财就过来了。
“青妹子,喊我啥事?”
苏青吩咐春杏给他倒了碗糖水,她道,“旺财哥先喝口水,”
“谢谢青妹子,”柳旺财端起水碗咕咚咕咚一口气把水喝了,用手背抹抹嘴巴,“妹子有事尽管说。”
苏青笑意盈盈的,“好事。提前跟你说一声,房子建好后,帮我建个作坊。免得有人家把你施工队抢了去,影响我这边的工期。”
“哈哈哈!”一听这话,柳旺财乐了,“妹子,昨日牛湾村有一户找我了,说是想盖三间土坯房,他那边土坯还没打好,”
“恭喜!旺财哥的生意果然上门了。”苏青欣然道。
柳旺财很开心,他听苏青的,组建起建房队,没想到这么快就有人找上门了。
“是青妹子的主意好。”
“放心,不管谁来找,我先仅着青妹子你这头。”柳旺财拍着胸脯说。
三间土坯房怎么能跟苏青的作坊比?
柳旺财心里盘算,看来他还得多找些人手才行。
“啥?青丫头要你给她建作坊?”下工回家,柳旺财把这事一说,柳长生听了吃惊。
“她可说建啥作坊?”丁翠花问。
柳旺财摇头,苏青没说,他光顾高兴,忘了问。
柳长生,“那丫头不简单,旺财,她的事你要尽心做。”
“知道了爹。”
柳家三人给苏青做工,一天就是六十文。
如今家里有了赚钱营生,柳长生把大孙子送镇上私塾去念书了。
眼看这日子,是越来越有盼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