暮春的江南笼着一层朦胧的烟霭,官道旁的柳树垂下嫩绿的枝条,在微风中轻轻摇曳。祝英台策马前行,鬓角的发丝被风吹起,扫过她刻意束紧的束发巾。自从下定决心前往红罗书院,她己经独自赶了三日的路,怀中的蝶形玉佩时不时泛起温热,仿佛在指引着什么。
这日午后,天空突然阴沉下来,远处传来隐隐的雷声。祝英台抬头看了看天色,心中暗叫不妙。还未等她找到避雨之处,豆大的雨点便噼里啪啦地砸落下来。她连忙策马狂奔,终于在前方看到一座古朴的草桥亭。
草桥亭朱漆斑驳,飞檐上挂着铜铃,在雨中发出清脆的声响。亭内己有一人,身着一袭洁白如雪的长衫,手中握着一把素色折扇,正望着雨幕出神。听到马蹄声,白衣人转过身来,祝英台顿时呼吸一滞——那人眉目如画,眉间一点朱砂痣红得惊心,举手投足间透着一股温润如玉的气质。
“这位兄台,借避个雨。”祝英台翻身下马,牵着缰绳踏入亭中,努力让自己的声音听起来沉稳。她将马拴在亭柱上,转头看向白衣人。对方微微一笑,眼中满是善意:“请便。这雨来得突然,想必兄台赶路辛苦了。”
祝英台福了福身,正要开口,却感觉怀中一阵异动。那只平日里安静的银蝶突然破怀而出,在她周身盘旋飞舞,翅膀上闪烁着奇异的光芒。更令人震惊的是,西周的雨幕中,无数粉蝶、蓝蝶纷纷汇聚而来,它们振翅的声音如同天籁,在草桥亭上空交织成一片绚丽的光影。
白衣人眼中闪过一丝惊讶,手中折扇不自觉地握紧。蝶群越聚越多,它们翅膀上的荧光相互交融,竟在空中勾勒出一个巨大的“囍”字。祝英台瞪大了眼睛,心跳如擂鼓般剧烈。银蝶的声音在她识海中响起:“三生石上早定姻缘,此乃天命所归!”
“这......这是何意?”白衣人喃喃自语,目光紧紧盯着空中的蝶影。还未等祝英台回答,蝶群又开始变幻,这次组成的是双人结拜的图案。无数细小的光点如流星般坠落,在两人手背烙下淡青色的蝶形印记。
祝英台望着手背上的印记,前世的记忆如潮水般涌来。昆仑仙山上,她与玉衡在月下盟誓;仙魔大战时,玉衡为她挡下致命一击......眼前白衣人的面容与记忆中的玉衡渐渐重叠,让她几乎落泪。
“在下梁山伯,余杭人士。”白衣人回过神来,折扇轻点掌心,“方才这异象,莫不是上天有意?若兄台不嫌弃,我二人不妨结拜为兄弟,他日在书院也可相互照应。”他说着,眼中闪过一丝自己都未曾察觉的期待。
祝英台深吸一口气,努力平复内心的波澜。她解下腰间的蝶形玉佩,递向梁山伯:“在下祝文才,会稽人氏。既蒙不弃,愿与梁兄结为异姓兄弟。”玉佩触碰到梁山伯掌心的瞬间,一道耀眼的光芒迸发而出,半空中浮现出昆仑仙山的虚影,云雾缭绕间,依稀可见巍峨的宫殿和飞翔的仙鹤。
梁山伯只觉头痛欲裂,一些陌生的画面在脑海中一闪而过:一位身着霓裳的女子对他微笑,两人并肩在云海中遨游,还有一场惨烈的大战......他踉跄了一下,险些摔倒。祝英台连忙上前扶住他,关切地问道:“梁兄,你怎么了?”
“无妨,只是突然有些头晕。”梁山伯勉强一笑,心中却充满疑惑。他望着祝英台,总觉得对方身上有一股熟悉的气息,可无论怎么想,都记不起在哪里见过。
雨渐渐小了,天边出现一道绚丽的彩虹。祝英台和梁山伯在草桥亭中摆开简单的酒菜,对着天地神明,郑重地行了结拜之礼。两人斟满酒杯,一饮而尽。祝英台望着梁山伯,心中暗暗发誓:无论前方有多少艰难险阻,她都要守护这份跨越千年的缘分,揭开两人之间所有的秘密。而此时的梁山伯,尚不知晓,自己与眼前这位“祝兄弟”的命运,早己在千年前就紧紧纠缠在了一起。